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借力阿里,Lazada要讓更多中國商家開拓東南亞電商藍海

記者 | 饒文怡

在中國電商市場的紅利幾近被挖掘完畢後,巨頭們開始將眼光放在了東南亞市場。這片區域有著超過6.5億的人口,20歲至49歲的人口比例接近50%,互聯網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看起來,東南亞將會成為下一個電商樂土。

馳騁中國電商市場的阿里巴巴在東南亞也早有布局。2016年4月,阿里巴巴斥資10億美元,將創辦於新加坡的Lazada收入囊中,借此吹響了進軍東南亞市場的業務號角。

2012年,Lazada在東南亞6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同時上線。在其發展早期,Lazada已經搭建起一套比較成熟的物流體系,包括覆蓋最後一公里的分撥中心以及自建的物流配送團隊。2015年的數據顯示,Lazada的年度交易額為13億美元,在東南亞電商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8%。

隨著阿里巴巴成為公司的大股東,Lazada開始進一步享受到這家中國電商巨頭提供的更完備電商業務基礎。2016年至2018年,阿里巴巴向Lazada先後投資了40億美元。

除了資金扶持,2017年開始,阿里巴巴啟動了名為Voyager的項目,將自身的技術體系提供給Lazada,幫助其打造電商底層系統。此外,阿里巴巴還幫助Lazada進一步完善其物流體系,其中就包括本地倉庫的搭建以及物流時長的縮短。借此,Lazada繼續保持著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領先優勢。

谷歌和淡馬錫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網絡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將在2025年突破2400億美元。其中,電子商務領域交易額有望增長三倍以上,超過1000億美元。Lazada聯席總裁印井希望的是,到2020年,Lazada能夠服務東南亞3億消費者,也就是說在東南亞基本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是Lazada的用戶。

如今,隨著Lazada在東南亞地區業務的逐漸成熟,它們開始更加關注跨境業務的發展。在過去五年中,Lazada的跨境業務已經連續實現了每年100%的增長幅度。此前,包括九陽、禦泥坊等國內的消費品牌,都已經通過和Lazada的合作進入了東南亞地區。

在此基礎上,將更多的中國商家和品牌引入東南亞市場,將是Lazada在2019年的一個主要目標。

3月7日,在深圳舉辦的一場跨境電商大會上,Lazada宣布了一系列的跨境業務戰略升級舉措,目的就在於幫助中國商家更好地進入東南亞市場。

這些措施具體包括:開放新賣家自助申請入駐系統、在6國市場中各培育300個優質品牌賣家、推出“全球精選2.0”提升現有賣家的運營能力、提升物流時效並降低成本等。

“目前來說,東南亞地區的消費能力還有待進一步解放,因此在最初的階段我們會比較歡迎一些家居家紡、3C用品等客單價相對比較低的產品進入這個地區。”印井認為,目前國內有著許多注重商品品質的品牌,它們在東南亞市場會有更多的機會,相比於國內,東南亞無疑還是一片電商的藍海。

通過這些措施,來自中國的商家能夠以更便捷的方式進入Lazada平台,同時也能夠得到Lazada提供的物流、支付、品牌、行銷等方面的服務。印井介紹稱,現在Lazada在東南亞共有31個自建倉庫,在東南亞六國的核心城市可以實現當日達或者次日達,在去年的雙11以及雙12活動中,80%的包裹都是通過自建物流體系送達用戶手中;2019年,Lazada會在海外建設更多的倉庫,使得當地的用戶能夠在72小時內就收到跨境商品。

Lazada最終希望的是,能夠讓來自中國的品牌進入東南亞市場時,盡可能地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按照印井的說法,國內的商家在當地不需要於物流、倉儲等領域投入太多,整個過程是輕量級的;商家要做的只是選中合適的市場來切入。

重視東南亞市場的,不僅僅只有阿里巴巴和Lazada。包括騰訊、京東、亞馬遜等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都有意在這一塊藍海市場分一杯羹,它們業也開始布局東南亞。

騰訊曾兩度投資東南亞最大的互聯網公司Sea,後者是移動電商平台Shopee的母公司,已於2017年10月赴美進行IPO。京東除了將自營業務開到了印尼,還搶在阿里巴巴之前投資了當地的電商公司Tokopedia。至於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它們的服務業已經在東南亞本土落地。

儘管Lazada需要面對的競爭者不少,但選擇借助阿里巴巴的力量引入中國商家成為了它們的一個競爭差異點,而多年的業務搭建,又為它們服務中國商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東南亞市場,我們不會做不好就走,而是會持續不斷投入資源,儲備人才。”印井說,從2012年開始,Lazada就已經搭建了電商體系,在阿里巴巴控股之後,又進一步完善了物流、支付等方面。長期的積累將會是Lazada往後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所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