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拯救中民投,就是拯救……

風起於青萍之末。

2017年中大連萬達在債券市場上突然遭遇阻擊引爆的危機至今仍在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中國首富的壯士斷腕讓王健林由此前的全球買買買一夜之間切換到了賣賣賣的模式,歪打正著,萬達的資產事實上賣在了高點,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但是,中民投就沒有如此幸運。

作為前民生銀行的董事長,董文標在創建中民投的時候肯定是豪情滿懷立志要做中國的G.P.摩根的,中民投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由中國民間商會全國工商聯發起,股東成員多達50家以上,注冊資本亦達500億人民幣,短短數年間,資產由300多億擴張到3000多億,這個規模就說大就大,說小不小。成立之初,董文標提出整合光伏產業和鋼鐵行業在外人看來匪夷所思,但在水皮眼中這正是董大格局的體現,事實上,2014年底正是這些過剩產能資產價格被打到底部的絕好時期,作為民間版的“中投”,中民投就應該於這些行業整合的事,一方面中民投來自民營企業,自然應該服務於民營企業;另外一方面,中民投的確對於清潔能源的應用開發前景有自己的判斷,並且對於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獨特的定位,可惜的是命比天高,力所不及。這個力,一個是執行力,一個是控制力。執行力指的是中民投的並購團隊的實際運作能力;控制力指的是董文標由銀行轉身其實無異於從甲方轉乙方,各種資源的把握都發生逆轉,此一時彼一時,董的遠見並沒有成為落地的果實。鋼鐵行業是基本完美錯過,光伏則是起大早趕晚集,別人吃肉中民投喝湯,而期間反腐發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困擾董文標的是是非非,所以,儘管大連萬達的事由不可能不引起董文標的警覺,否則,中民投也不會在2017年指出戰略調整:雙提雙降,即降規模,提質量;降杠杆,提效率。但是,中民投的賣賣賣顯得那麽的猶豫不決,不情不願,三心二意,但是即便如此,也是減少了近800億的有息免債,其中銀行的借貸提前歸還的就有200多億,這個數字和萬達的2000多億比不算大,但是和一般的企業比就是會嚇死人,而同期,海航集團仗著身上的那件馬甲還在國內外買買買,一直買到王建在法國失足墜死,此時此刻,同樣是賣賣賣,海航的資產變現之難已經難於上青天,其實,輿論現在特別關注的董家渡地塊,前兩年出讓44%股權的價格是240億人民幣,現在出讓的價格才124億人民幣,落差之大反映正是中國目前資產價格的變化,而董家渡的轉讓中民投是一直在進行之中的,綠地之前的接盤方案來自歐洲,價格是20億歐元,但是好事多磨最終功敗垂成,現在中民投滿打滿算債務不過700億,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

造化弄人,中民投的誕生本意就是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誰想到短短四年多五年不到差一點角色倒換,2018年的意外太多,中國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一言難盡,結構性改革首當其衝是民營企業,去杠杆如此,去產能如此,環保巡視如此,貿易戰更是如此。資產荒到資金荒一夜之間,股市大跌,資產縮水,股權質押爆雷,為民營企業解困成為上下共識,中民投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航母具有標杆意義,拯救中民投也應該是其中應有之意,拯救中民投就是拯救自己人,就是拯救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就是拯救中國的民營企業。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民投要成為真正的投行任重道遠,需要中國金融政策和環境的加持,否則就難以走出短貸長投的風險陷阱,中民投自身也必須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長線資金,打鐵當需自身硬,只有拯救了自己,才能扮演拯救別人的角色。

中民投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自中民投成立後,各地方相繼成立多家民投公司,參與到經濟創新的浪潮中。無論中民投模式是否成功,無論道路是否曲折,都是給民營經濟創新模式的借鑒。民營經濟的創新是歷史性進程,現在判斷功過,為時尚早。

請給中民投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空間,不要讓他如此難受。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