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一種失眠是無害的

最近一則被刷屏的消息,再度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央視主持人李詠的生活細節被推到了大眾眼前。其中一篇報導提及:「在央視工作的22年裡,因為工作壓力,李詠成了去台裡醫務室買安眠藥最多的人。」

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盯著天花板,直到窗外漸漸發亮……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失眠的經歷。不止公眾人物,生活在大城市的失眠者也不佔少數,因績效、房租、家庭種種現實問題帶來的焦慮,困擾數千萬失眠者。究竟失眠對於人體健康會造成多大危害?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失眠和焦慮如影隨形

對現狀的不滿而產生的焦慮情緒,被定義為「促進性焦慮」,由它引發的失眠可稱為「奮鬥型失眠」。「雖然奮鬥型失眠是第一次聽說,但感覺跟由於壓力、焦慮引起的失眠比較像。」10月30日,湖北省中醫院神志病科主治醫師李克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面對太多的問題、慾望和壓力,有各種各樣的焦慮,抑鬱,會激發內在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在入睡時沒有辦法平靜下來,所以就出現了睡眠問題。

對此,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醫學博士范滕滕表示,奮鬥型失眠並不是一個醫學名詞或醫學診斷,可能是人們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在一些無法掌控的外界環境下做出的一些睡眠方面的適應性的改變,由於輕度焦慮而導致的睡眠障礙。

「焦慮情緒對失眠的影響是巨大的,臨床上80%以上的失眠患者都會伴有焦慮情緒,甚至部分患者已經達到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同時焦慮又加重了失眠,二者可謂相伴相生。」范滕滕指出,焦慮的表現分為兩種:如身體方面經常出現肌肉緊張,無法放鬆、坐立不安、心慌手抖、出汗等;心理方面,即使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也會覺得心理很緊張,無法放鬆,總擔心不好的事情會發生,但是也說不出來具體有什麼事,遇到一些小事就過分的擔憂等。一般或偶爾的焦慮不足為怪,但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就應該引起重視,必要時應該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醫適度調節或到醫院進行就醫診斷。

在李克建看來,焦慮情緒對失眠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除此之外,引起失眠的原因還有很多,如其他心理因素,失眠症患者常常對健康要求過高,過分關注,或做事過於認真。心理因素又可以引起失眠,反過來,失眠又能影響到人的心理。「在心理因素中還有一些誤區值得注意:首先是害怕心理,許多慢性失眠患者都有這種感覺,即將入睡或一上床就總擔心能否睡好,或是想儘快入睡,但往往事與願違,越想睡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著急,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一夜折騰,瞪眼到天亮。」

長期失眠患癌風險升高

除了心理原因,此外還有環境因素:如環境嘈雜、空氣汙濁、居住擁擠或改變睡眠環境;睡眠節律的改變:夜班和早班頻繁變動等引起生物鐘節奏變化;藥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葉、藥物依賴或戒斷癥狀;精神因素:各類精神疾病大多伴有睡眠障礙;各種軀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等都會引起失眠。

至於是不是有一些特定人群更容易失眠,范滕滕表示,從年齡角度上講,老年人更容易患失眠障礙。性別方面,女性比男性更易患失眠障礙,這可能和女性特定的生理內分泌有一定關係,但目前尚未找到確切的原因。「值得提醒的是,失眠還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都失眠,孩子失眠的概率就會比較大。某些個性特徵,比如神經質、內化性、焦慮特性以及完美主義更容易患失眠障礙。」

「長期失眠人群患抑鬱症的風險會顯著升高,此外,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以及老年癡獃等疾病的患病率。」范滕滕指出,失眠也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

鑒於失眠的嚴重危害,李克建這樣支招,患者不要對睡覺有太恐懼的心理,把失眠的後果想像得太可怕,這樣會加重失眠。同時,還要採取一些行為療法,即限制患者臥床的總體時間,如果患者入睡困難,可以延遲上床,保證在床上睡眠的有效時間即可。「還可以做一些放鬆,如肌肉放鬆訓練,每天花一刻鐘到半個小時,伴隨放鬆的音樂,做一些冥想,想像自己曾經的美好體驗。睡覺前不要從事過於緊張激烈的活動,白天盡量少睡,中午睡覺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不要喝乙醇類的飲料等。」李克建說。

在范滕滕看來,除了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從專業角度講,還要形成良好的睡眠條件反射,床就是用來睡覺的,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機、電子產品、吃東西等,這樣不利於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

「上述只是一些自行調節方法,但如果失眠障礙嚴重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去看醫生。」范滕滕說,一般來講,如果躺床上30分鐘之內不能入睡,睡眠時長達不到6—7個小時,這樣的情況一周內至少出現三次,持續時間達三個月,嚴重影響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這就需要去醫院就診。醫生會對失眠狀況做出評估,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治療,如心理乾預或者藥物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