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她穿金走銀,用金線繡留住自然萬物的美好

近來有一則極為暖心的影片,在微博上突然走紅,引來了網友們的點讚和熱議。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母親耗時6年,為女兒親手繡了一幅長23米重32斤的《清明上河圖》作為嫁妝,一針一線都飽含著這位母親對女兒的深愛。

▲ 影片截圖

我們印象中的刺繡,好像都是出現在戲服、嫁衣、屏風等比較傳統的東西上,似乎離現代生活有一定的距離。

然而我們今天要見的刺繡手藝人,陳岱瑜,她的刺繡不一樣。

▲ 刺繡手藝人 陳岱瑜

陳岱瑜大學時在廣州美術學院修讀設計藝術學系,雖然和刺繡沒多大關係,但並不妨礙她將刺繡作為一種興趣來自學。

畢業後她進入了一家外貿公司上班,像每一個為生活奮鬥的年輕人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

閑暇的時候,她仍舊在自學刺繡。只要一刺繡,急躁的她馬上就會變得特別平和安靜,這算是她獨特的一種放鬆方式吧。

▲ 陳岱瑜正在刺繡

工作數年後,陳岱瑜說她陷入了瓶頸期,於是辭了職,飛去英國留學進修。

在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研讀碩士時,她的導師對她說的一句話,讓她至今記憶尤新。

“你不一定要做很實在的東西,試著開拓一下自己的思維。”

於是她不再只是單純地模仿先人前輩的優秀作品,反而積極嘗試刺繡的各種可能性。

▲ 用金線繡重現清代古風繡稿:仙鶴石頭樹

她用木板代替木料,在上面打孔,做刺繡的裝置藝術;用歐洲的金線繡技法,設計重現一幅仙鶴石頭樹的清代古風繡稿……

一開始她並不想做傳統的刺繡,但越繡她越發現,自己空有想法,卻沒有扎實的刺繡知識和技能基礎來支撐著實現。

於是她決定“回歸到刺繡本身”,繼續去英國皇家刺繡學院學習系統的刺繡課程。

▲ 英國皇家刺繡學院

陳岱瑜需要從構圖、畫稿、配色、技法的使用、線材和材料的運用,還有裝裱等方面,一一從頭學起。

學習的歐洲繡繡種有:金線繡、羊毛繡、白線繡、黑線繡、帆布繡……

她回憶起在皇家刺繡學院學習的這兩年時說,她學到了比刺繡本身更多的東西。

▲ 白線繡

▲ 黑線繡

▲ 金線繡作品《狐狸》

▲棉線繡作品《小貓多麗絲》

把熱愛的刺繡作為事業

2016年,陳岱瑜學成歸國,在杭州開了間刺繡工作室。

432色繡線整整齊齊地壘放在靠牆櫃子的小方格裡,各種花色的布料堆放在旁邊的小矮櫃裡。

工作室裡還擺放了許多陳岱瑜從英國淘回來的古董家具,配著墨綠色的背景牆,整個畫面帶著種文藝范十足的電影感。

▲ 陳岱瑜的工作室內景

剛開始陳岱瑜就在思考“怎樣在最小的面積上,去體現刺繡最大的可能性”。

她嘗試結合了釘珠、金繡、羊毛繡和絲線繡,製作了一些胸針、耳環、掛墜等小飾物。

平均一對耳環,要花費兩到三個小時繡製。若是像一個巴掌大小的裝飾繡作,則需要花25到30個小時。

這種精工細致的手藝活,注定產量不大,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昂貴些。

但還是有很多客人非常喜歡她的繡品,甚至還有人向她訂製大幅繡品。

現在陳岱瑜不僅自己繡製作品出售,也開班教學,讓更多有興趣的人來學習交流。

走出自己的風格

看到陳岱瑜的金線繡作品,很多熟悉中國傳統刺繡工藝的人,應該都會想到潮繡的釘金繡,還有盤金繡針法。

▲ 潮繡

中國刺繡歷史悠久,繡品更是遠渡重洋,傳到了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歐的洛可可藝術的形成。

英國的金線繡技法,和釘金繡相去不大,最大的特點都是要先墊底。

釘金繡一般是用薄棉墊和棉絮鋪墊底;而歐洲金線繡的墊底,則運用了結合了毛氈布,棉線甚至地毯料等多種材質,來營造繡品的浮雕感。

釘金繡在墊完底後,會釘上金線或銀線;而金線繡在釘線時使用的除了金銀線外,還有銅線或各種顏色的金屬線。

陳岱瑜的金線繡走出了自己的風格,既結合了中國絲繡顏色上的柔美和光澤,又保留了歐洲金線繡的複古美。

繡品整體風格不像傳統金線繡那麽莊嚴華麗,反而有點像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風格。

雖然華美精致,但別有一種柔婉的輕盈感。

陳岱瑜說:“使用是最重要的,手工藝的沒落往往就是因為它太束之高閣了。”

傳統的繡法,結合現代的思維,才能創作出更貼合時代潮流的作品。

這樣也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讓刺繡工藝煥發新的生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