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拆彈專家」精準「排雷」 獨腎患者除瘤保腎

2根動脈,9顆腫瘤,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所幸不久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崔心剛教授化身「拆彈專家」,帶領團隊運用術前智能三維全量化技術IQQA、術中超聲以及術中腫瘤降溫等技術,精準、完整切除9枚腫瘤,成功為這名孤立腎腫瘤患者除瘤保腎!

左腎沒了 右腎又遭遇「炸彈危機」

4年前,年近六旬的李老伯就因左側腎癌在公利醫院接受過根治性切除術。

然而,在前不久的術後定期隨訪中,老伯唯一的右腎裡被發現長了9顆腫瘤,這些埋在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如果得不到妥善治療,唯一的腎臟將面臨衰竭,性命攸關。

但是李老伯已經切除了左腎,這次僅有的右腎又要面臨割捨之痛,切還是不切,是擺在崔心剛教授和患者一家面前的兩難選擇。

崔教授坦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腎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比腎部分切的患者患慢性腎臟病以及透析的風險高很多。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發病率增高,腎臟功能受損也會越來越大。

那麼能不能既保留腎臟功能又將腫瘤切除呢?

能!既往的大數據研究顯示:保留腎部門手術只要切除乾淨,腫瘤術後複發、轉移率與腎癌根治術沒有差異。

也就是說,在腫瘤複發沒有差異的情況下,保留一部分腎臟,可以降低一份將來患慢性腎功能不全和透析的風險,但這也意味著對主刀醫生的要求也更高。

3D影像 精準「掃雷」無盲點

崔心剛教授結合患者病情及目前狀況,決定先予以培唑帕尼靶向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擇期手術。

就這樣兩個月過去了,腫瘤較之前明顯縮小。

據了解,既往醫生在手術前主要通過CT、MRI等檢查來決定手術的方案和入路,但對於複雜性腎腫瘤來說,普通的影像學檢查仍然無法讓醫生獲得最佳的術前資訊。

考慮到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詳盡的手術方案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健,此次,崔心剛教授運用IQQA技術進行精準術前評估,通過三維觀測和定量分析精確腫瘤數量、大小、位置、與血管關係,詳細擬訂手術方案。

手術團隊運用IQQA技術平台進行精準術前評估及手術規劃

微創手術 成功拆除9枚「炸彈」

日前,李老伯在全麻下接受了腹腔鏡下右腎部分切除術,崔心剛教授同時結合術中超聲、術中腫瘤降溫的技術,精準、完整切除9枚腫瘤「炸彈」。

其中,4枚位於腎上極,3枚位於中極,2枚位於下極,最大的一枚腫瘤位於下極,直徑約2.4cm,部分呈內生性生長。

較小腫瘤均在無阻斷狀態下予以切除縫合。術中腎動脈總阻斷時間約22min,出血量僅約200ml,術後複查肌酐135umolL。

提醒:定期體檢 早期發現腎癌「蹤跡」

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大多數腎癌通過定期的體檢是能早期發現的,腎癌的臨床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確診則需病理學檢查。

超音波是篩查腎癌最簡單、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的方法,現在檢查水準不斷提高,有些1~2厘米的腎腫瘤也能被發現,目前50%-60%的患者是通過早期體檢發現。

患者可以再據此做進一步檢查,常用的影像學檢查還包括腹部CT、腹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等。(來源:上海浦東衛生計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