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食補 均衡為要

蓮子銀耳紅棗湯。

人民視覺

天寒地凍,冬季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致使舊病複發或加重。「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平安過冬,不少人寄托在飲食進補上。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王玉光提醒大家,冬季飲食養生要以「均衡」為主。在「均衡」的前提下,應和中醫「冬季腎臟當令」的理論,適當增加滋補腎臟的食物。

「冬季進補,最關鍵就是補腎。冬季在五臟上和腎相對應,還因為腎藏精、生髓,在人體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孟廣松說。

「冬天養生總則是防寒傷腎。」王玉光說,《黃帝內經》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運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冬天要「閉藏」,就是封閉、收藏和儲藏的意思。冬季3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身體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可能使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不足,導致四肢逆冷的病症。他強調,冬天要做到「三藏」:藏精、藏氣及藏神。

冬天要藏精:中醫的「精」指的是人體一切有形的精華物質,包括血、津、髓、水谷精微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作。

冬天要藏氣:寒邪容易傷害人體陽氣。冬天養腎,要保護腎陽。護腎陽有「三多三少」:多穿衣服,多曬太陽,多吃滋補,少過多出汗,少過度勞累,少吃寒涼食物。

冬天要藏神:盡量做到心如止水,寧靜淡泊,使自己的身體與心理處於平靜狀態,靜心守神,不胡思亂想,以此來恢復精神和體力。

常言道:「葯補不如食補。」王玉光說,冬季飲食養生原則是,日常飲食堅持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氣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過食、暴食,這是古而不老的中醫食療學觀點,也是現代科學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飲食主張。北方冬季氣候乾燥,滋益陰精是養生的重要內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奇異果等食物,少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飲食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豬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孟廣松提醒,煮粥熬湯可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但量不需要很多,畢竟是食補而非葯補。

「冬季進補要以均衡為主,進補要因地製宜,因人製宜。因地製宜是指根據不同地理環境特點來選用適宜的食物,因人製宜是指根據人的性別、年齡、體質等來選用適宜的食物。」王玉光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2日 05 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