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代驛卒只是快遞小哥?崇禎皇帝該不該讓李自成失業

編者按:曾有讀者開玩笑說,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開除員工,就是明朝讓驛卒李自成失業,結果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毀滅。那麽,明朝到底應不應該開除李自成?或者,如果不開除李自成,明朝會滅亡嗎?

要搞清李自成到底應不應該失業,先得搞清楚李自成丟掉的那個崗位到底是幹什麽的。有很多朋友把李自成說成是郵差或者是快遞員,也有朋友按國道附近的旅館或招待所員工或高速公路上服務區的工作人員,去理解。但顯然事情沒那麽簡單……

中國古代的驛站,有古代王朝轉運公文信件和物資的只能,也可以給各地往來來人員(官員和信使)提供免費吃住(前提是有官方文書)和更換交通工具(馬匹或者船隻)。這就給很多人一種印象,驛站就是一個快遞郵政點加招待或高速服務區而已。

但其實,驛站也有很強的軍事功能,比如驛站也是轉運糧食、軍器等軍備物資的轉運站站。比如明代為了方便統治全國尤其是邊疆地區,在主要交通線上每60裡設驛站,每10裡設遞鋪,有的地方還設遞運所(運送官物的機構)。在邊地,明朝還設有衛所管理的軍用驛傳系統,即塘鋪。以李自成的家鄉陝西為例,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陝西境內共設定驛站100處,崇禎八年(1635)則設驛站78處;遞運所,按《弘治會典》載,弘治十年(1497)設72處,按《萬歷會典》載,萬歷十五年(1587)設35處。

可能有讀者覺得,如果就是100個小物流站或者客棧直接裁了也沒啥。畢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個客棧也就七八個人而已,驛站還能大到哪去?100個驛站裁了不過是幾百個快遞小哥或者夥計失業。但是驛站可絕對不是加大版的同福客棧那麽簡單。

明朝的驛站其實很大,以江蘇省的盂城驛為例,其鼎盛時期,擁有廳房100多間:正廳、後廳各5間,庫房3間,廊房14間,馬房20間,前鼓樓3間,照壁樓1座,驛丞宅1所;驛馬65匹,驛船18條;馬夫、水夫200多人,這還不算那些保潔員和廚子。

即使那些規模小的,比如像貴州的龍場驛,也有驛丞1人,吏1人,伕23人,馬20多匹,鋪陳(被褥臥具)23套,而且龍場驛周圍還有八個類似驛站。

陝西的豐原驛,雖然平面圖畫的簡單,但是從房屋大體布局,以及民居分布來看,豐源驛站規模可比龍場驛站大多了。

所以驛站可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同福客棧放大版。

如果硬要類比的話,有的大驛站可能要跟歐洲中世紀的城堡類比一下才可以。比如小說《回到明朝當王爺》裡提到的雞鳴驛。雞鳴驛的是我國現在保存完整的一座驛城。為什麽說其是驛城呢?因為其規模已經是個特大號城堡了。

史料記載,雞鳴驛在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就建有土垣,後因為被蒙古人洗劫過,所以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把雞鳴驛更新成了磚修城池,全城周長達到2330米大約四裡,城牆鋼彈12米,底寬8-11米,上寬3-5米,設東西兩門,城門上方築兩層越樓。要知道,按照冷研之前文章的介紹,宋代很多縣府的城牆,高度也不過三四米,而且城牆單薄。雞鳴驛的城牆放到宋代絕對是boss級別,其城牆高度已經和開封城一個級別了。

那麽,一個驛站幹嘛要修建這麽高大的城牆?看看雞鳴驛的位置——河北懷來就明白。這個地方在明代發生過一場著名的大戰——土木堡之戰!加之前文提及的,驛站不光要轉送大量運往公文,還有承擔轉運糧食,為往來軍隊提供糧食的責任。所以,位處前線戰區的一個重要資訊節點和大型物資儲備基地,自然要把城牆修的又高又厚。

而且,帶城牆的驛站可不止雞鳴驛一個。比如明朝在東北設立了不少帶城牆的大型驛站。

比如遼寧錦州附近的十三山站城,古籍記載,“十三山站,城東七十裡,周圍一裡二十步,東一門。”又比如遼寧盤錦盤山縣的“高平堡遺址”,東西750米,南北500米。據載,“堡南曰鎮武堡,堡北曰魏家城。”還有遼寧海城牛家莊驛,是一個方形磚築的小城,東、西、南、北四牆皆長270米。據《海城縣志》,“牛莊驛,縣西四十裡東、西二門。”

可以看出,明帝國正是通過這些驛站或驛城,實現了對邊疆地區的統治與掌握。比如從永樂到宣德年間,明帝國對努爾乾司的統治,正是建立在這些驛站或驛城的基礎上。只可惜明朝中後期實行戰略收縮,這些驛站或驛城給當地部族當了嫁妝。

至於西北的驛城,比如李自成老家的榆林驛城也是軍事意味濃濃。榆林驛始建於元世祖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現存榆林堡驛城建於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擴建南城,明穆宗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建磚包北城,明神宗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重修。

榆林堡南、北城,周長共2064米,其中北城周長974米,佔地59276平方米,南城長1336米,佔地103092平方米。其佔地面積約為寧遠衛城的一半,已經達到明代所城的標準。從人員編制來看,明永樂年間,榆林驛光是擁有走遞甲卒就達到421名、還不包括平時的防衛人員。此外,該地還有馬120匹、驢60匹。即使到了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榆林驛還有馬94匹、馬夫97名,每年支出白銀511兩、豆1209.6石、麩345.6石,工食銀1400兩,每月支米248石。

而據考證,明代西北驛卒數量有四萬人,李自成就是四萬人中的一員。這些驛卒,可不是郵差、快遞小哥或招待所服務生那麽簡單。因為他們在處理送快遞和招待往來人員之外,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城堡守衛和備份兵源,基本上都有騎馬射箭的底子。

至於崇禎皇帝之所以裁撤驛站,是覺得一年可以省幾十萬兩白銀。但驛站有虧空之因為貪汙腐敗,以及大量人員蹭吃蹭喝,比如像徐霞客那種白吃白住的。但是這只是制度漏洞,不是驛站本身有錯啊!但是崇禎皇帝不是整頓驛站管理制度,而是直接選擇裁撤。這就好像一個人左手有了傷口不好愈合,每天很疼,結果這個人不去治手,而是乾脆把整個左手給砍了。可沒有驛站,各地的物資調度、公文傳遞,以及對前線戰區的控制都將成為大問題。而且裁撤驛站,就是斷了本來可以預備兵員的數萬人的生路,更影響到了幾十萬個家庭。這些能騎馬射箭本該成為明軍備份兵源的人,看著家裡揭不開鍋,要做何種事情,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了。

總之,從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明朝的問題是不是開除了一個李自成,而是把幾萬個“李自成”都給開除了,而且這種開除完全沒有必要。至少你開除了他們之後,解決其生存問題啊?然而並沒有。至於如果這幾萬人沒有被裁撤,所以他們沒去加入農民起義軍,明朝會不會滅亡呢?這事還真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有崇禎這個喜歡騷操作的皇帝,大明也好不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