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件事父母最好讓孩子學會,不然以後會很難糾正,太早太晚都不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孔融讓梨」、「王泰推棗」等禮讓待人的故事,互相禮讓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父母在平常教育孩子時,也會希望孩子能懂得什麼是分享,不要自私,可是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都是,孩子希望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據為己有,更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想要拿走,如果不讓就會生氣,這種情況下父母還會哄孩子,比如給你買個新的。其實2歲的孩子天性就是以自己出發,等到3歲的時候這種自私的表現就會漸漸改善。網友小莉講起自己2歲半寶寶的故事,假期小莉和老公帶著寶寶去成都玩了一圈,那天剛好吃完晚飯,一家三口決定走回酒店,順便在路上逛逛,在路過一家特產店的時候,小莉老公準備買一些特產帶回去送給親友,店裡面有一個差不多和小莉寶寶一般大的小女孩,小女孩在玩自己的玩具車,小莉的寶寶眼睛時不時的就瞅著那幾量玩具車,可能是因為平時小莉慣著孩子的作用,小莉的寶寶非常膽大,過去就拿了一輛小女孩的玩具車,小女孩委屈的看著這一切說:「那是我的」,看的出來是一個膽小可愛的女生,小莉對自己的寶寶說:「你看玩具車是那個小妹妹的,你還給人家好不好」、「咱們家的玩具那麼多了,不要人家的好不好」、「一會給你買個新的」,最後可能是小莉的寶寶因為小莉的不斷勸說被說煩了,走過去狠狠的把玩具扔給了那個小女孩,扭頭就走,對此小莉也很無奈。那麼小莉的孩子是自私的嗎?

2歲的孩子

其實2歲的孩子天性就是如此,2歲的孩子很多時候會讓人覺得很自私,他們會拒絕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東西,除非他們願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發生爭執也會很常見,往往因為一件玩具或是他們想要的其他東西。在這種時候父母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教育的問題,或者對孩子的做法很失望,沒有必要這樣,2歲的孩子看世界是從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出發,此時的孩子還不懂得理解別人的感受,就算某些時候2歲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做法不對的時候,他們也可能也無法控制住自己,所以父母在用一些道理勸說孩子的時候,也是無濟於事,比如「他這樣做的,你會開心嗎」、「他拿你的玩具,你怎麼想」,把這些道理留給孩子在大一些的時候吧,那時候孩子才能聽懂你話的含義。父母有時候看到孩子這種自我的行為,會擔心自己把孩子寵的無法無天,其實父母完全不用擔心,這個階段會很快過去,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想要教育孩子,「身教」比「言傳」會好很多。

3歲的孩子

等孩子到了3歲,父母擔心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的問題會逐漸改善。你會發現在這個階段,孩子慢慢的不像以前那麼依賴你了,這就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不斷完善,在和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了,而不是為了玩具或者只是孩子們聚在一起各玩各的。這時候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父母會發現孩子也會有更喜歡的那一個小朋友,也會有討厭的小朋友,更重要的是,3歲的孩子已經能懂得別人感受了,在他們想要一個玩具時,不會再是哭喊、打鬧,大多數時候會通過交流解決問題。當然這時候孩子也不能缺少了父母的引導,這時候就要多用「言傳」,比如教導孩子好好說話,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有時候可能孩子在和你說話時,不知道用什麼詞來表達自己想法和情緒,父母要找到合適的詞幫助孩子完整的表達出來。當然,3歲的孩子儘管已經在改善自己了,但是也避免不了情緒的失控,所以這非常考驗父母的耐心。

所以各位媽媽們,在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的路線上,你們發現了什麼好的方法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