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許小年:這次衰退周期一定超過2008年,經濟好轉要看年底了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許小年

  出現1929式危機的概率不大

  但衰退周期一定超過2008年危機

  美國的公司部門確實健康程度不如2009年剛走出金融危機的時候。

  標普500從2009到現在,60% -66% 負債率,2倍流動率 – 1.6倍。

  資產負債和流動性比2009年走出金融危機要差,一旦出現大公司的倒閉,引起恐慌。

  現金儲備不夠,疫情持續會導致破產,銀行壞账,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現在擔心實體經濟部門能撐多久,引發金融危機。

  如果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大,那麽討論1929大蕭條的發生概率。

  現在市場上關於新冠病毒疫情會引起衰退已經取得共識。現在爭論的是是否會引起大蕭條。

  1929年大蕭條持續十年,直到二戰軍需井噴式增長才走出蕭條。日本從89年開始就經歷了長時間的衰退。對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可以跟1929年大蕭條類比,只不過局限在日本國內,波及範圍沒有那麽廣而已。

  1929年大蕭條,國民經濟中的幾大板塊:企業部門、金融部門、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全部被破壞。首先發生在金融部門:1929.10.24 道指盤中下跌11%,24-29號累計跌掉25%,市場發生恐慌拋售,出現踩踏現象,股票債券都拋掉,引起流動性緊張。

  流動性緊張如何傳導到整個經濟?傳導機制:拋售資產,搶現金,流動性奇缺,於是衝擊銀行,銀行放貸都是儲蓄者的錢(部分準備金製),銀行間拆解市場(用國債作抵押做隔夜拆解),由於大家都在搶現金,銀行間拆借市場迅速枯竭。

  2008年美國就發生了同樣的情況,雷曼兄弟破產之後,所有銀行都捂緊錢袋子不往池子裡蓄水。於是商業銀行無法滿足提款這需求發生擠兌。

  1929年11月、12月兩個月美國由於流動性危機引起銀行資產負債表被破壞,倒閉銀行650家,1930年1300家銀行破產,包括當時第四大銀行Bank of United States. 到1934年,24000家銀行裡倒閉了9000家,1400億美元(1930年美國GDP1000億)的存款消失。

  於是1929年股市震蕩,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被破壞,銀行破產,引起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被破壞;銀行體系停頓、消費消失、引起一連串企業破產。

  2008年的金融風暴的演化過程跟1929年大蕭條很像,但由於美聯儲采取了積極救助措施,沒有演化為大蕭條。伯南克開閘大放水,避免了金融機構的倒閉。花旗銀行跌到市淨率小於0.2,美國政府成為花旗和美洲銀行的股東,穩定了市場信心。

  伯南克昨天的講話:2008年美國金融體系裡到處都是有毒資產1、價值高估的資產(股票、債券,股票中很多次級抵押為主的金融衍生品);2、美聯儲加息太快,導致家庭資產負債表被破壞,抵押房產被拍賣,房價崩了,金融衍生品價格下跌。幸運的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健康。政府債務不多。

  多米諾現象關鍵環節是銀行體系的崩潰。如今幾次資本市場的熔斷之後,標普跌了30-40%,市場上的恐慌情緒是否會發展到衝擊商業銀行體系?

  新冠疫情下,實體經濟企業破產不可避免、家庭消費下降不可避免,是否會引起銀行體系垮掉?

  弗裡德曼的結論:當股市崩盤、市場流動性緊缺時,中央銀行應該注入流動性。大家知道了如何避免流動性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

  美聯儲和歐洲金融體系特別是商業銀行能不能守住?

  金本位製下央行無法任意發行貨幣,1929年沒有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操作、準備金率、貼現率。1934年,羅斯福政府放棄了金本位製。認知障礙和缺乏貨幣政策工具導致了大蕭條。

  美國銀行體系,180兆美元總資產,其中利率敏感48兆,這部分資產主要是債券,會有相當損失。其他不敏感資產,但是對於實體經濟敏感,也就是有破產就壞账。

  現在美國金融體系比2008年健康很多,表現在資本充足率11%(2008 8%),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了。任何壞账需要資本核銷。

  還有1.3兆超額儲備,是美聯儲發的。美聯儲QE造成貨幣多餘,就變成了儲備。一度達到3兆,但美聯儲縮表後降到了1.3兆,可以抵擋衝擊。

  美聯儲印鈔機在,不可能發生擠兌,這和1929完全不同。即使利率到0, 用QE來收購有價證券。QE理論上無限量,長期不是好事,但是當前有利。

  個人認為目前和2008年比,銀行體系健康,家庭資產負債表完好無損(對比2008就是家庭資產負債表失衡),金融體系流動性不缺。唯一不好是企業部門負債和政府負債高。美國國債已達GDP100%, 當然比日本的300%還是低。中國政府負債率不算太高,加上國有部門(各種平台)加上去應該不低,我手上沒有數字,黑箱一般。

  短期來看,流動性風險緩解,1929式的危機概率不大。風險在於疫情反覆長期衝擊,影響實體。只要美國金融不出事情,就不會有大的影響。

  手裡捏著美元還是核心,其他貨幣的用途都不行,包括英鎊。所以美國銀行體系不崩,就問題不大。

  但是,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衰退時間會比較長。

  中國防疫取得偉大成功,復工率其實沒啥意思,訂單在哪裡呢。產能開動了沒有訂單是沒有用的。

  全球大家一起跟著走,防疫不那麽緊張,經濟形式還是一樣嚴峻的。現在的活是春節前的訂單,四月份訂單會馬上銳減,經濟活動進入半停滯,那作為第一大製造國,國內市場無法消化。

  網上議論國際的很多說法是愚昧,他們的疫情一天不結束,我們就沒訂單,工人沒有工資就沒有消費。後半段我們跑不了,要陪著全球走完防疫的全程。世界經濟恢復正常,中國才能正常。

  新冠疫情說明全球化一定要繼續進行下去。再次證明全球化要繼續推進,否則全球防不住疫情。我們服務業遭受重挫,前兩個月工業產出下降13.5%,消費品下降25%,服務業重災區。一季度負增長是定局。我認為小於零,估計2季度也是負增長。

  衰退周期一定超過2008年危機。

  經濟好轉要看年底

  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縮

  下面講如何應對,其實我也沒啥好辦法。經濟好轉要看年底了。

  本來隨著復工經濟恢復正常,但是幾十年的全球化中國經濟已經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也離不開中國,我們已經綁在一起。我們要跟全世界一起經歷下半場。

  我們無法關起門來自己玩。我們不僅缺糧食缺石油,我們缺市場,我們缺訂單。我們的人均GDP是美國的1/5,歐洲的1/4,國內的購買力支撐不了我們如此龐大的製造能力。

  我們還缺原材料,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基礎原材料,必須從韓國從日本、德國進口。我們缺技術,關起門來技術無法快速發展。平均收入1萬美元,勞動力成本已經不是40年前,必須有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來支撐。

  我們過去開放政策中迅速縮小技術差距,第一大功臣是開放政策。如果自己關門搞,沒有希望。

  平均收入10000美元了,勞動力成本高了,需要高技術含量產品才能用得起。不是用農民工的概念了,要用工程師。初級加工產品不能往下發展了。

  我們和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是關起門來搞不出來。包括互聯網有今天的成就,是靠開放。

  在全球抗疫過程中,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縮,救企業。企業還在就有希望。一旦倒閉了就會很困難,企業沒有十幾年功夫是站不住的。財政政策在這點上要學習別人救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佔城鎮就業80%,保住他們就是保住社會穩定。

  新基建是畫餅充饑

  最後講下新基建。

  畫餅充饑。要腳踏實地一點,不要談不著邊的事情。30兆50兆的錢從何而來啊?目前財政要減稅的,財政已經很緊張。銀行貸款有債務風險。

  宏觀經濟總體負債率260%,2015年去杠杆虎頭蛇尾。要堅定不移去杠杆,問題都在濫發貨幣,鴉片止疼,但上癮就依賴。

  有錢為什麽不直接給企業和老百姓,而去搞短期不見效益的項目,邏輯有問題。

  所謂新基建,不著邊的事情,八仙過海,前四仙,人工智能、雲計算、工業互聯網、北斗導航。這需要多少投資?廠房?設備?全投資在智力上的,拉動不了需求和就業。幾百萬大學畢業生有幾個能乾這些活的?這些創造不了就業。除了北斗導航,其他不是政府乾的事情。

  後四個,5G,特高壓,充電樁,高鐵都是老基建了。不要過高估計5G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活端5G還用不到。自動駕駛和工業互聯網是關鍵應用,自動駕駛遙遙無期,工業互聯網不是投資能夠砸出來的-和消費互聯網完全不同。充電樁就是個加油站的概念,特高壓高鐵都是四兆的活,老基建。

  說到底,怎麽辦。企業謹慎經營,國家層面來說,過去的方針政策是對的,改革要需求,改革要效率,從改革要GDP。去杠杆可以放下,供給側改革要繼續推進。企業發展是關鍵,就業,需求的關鍵。

  再說一遍:“保護私有產權,國退民進,放鬆管制,全面減稅”,反正我就這麽幾句。

  問答環節

  問:中國會變成資本避風港嗎?

  許小年: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全世界都沒有避風港。但這不是說中國沒有投資機會,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很多公司有吸引力。

  比如傳統的日用品公司,過去估值30倍,現在12倍可以買。我個人不太喜歡按區域和行業,還是看公司的基本面。幾個跌停板就有機會出來了。

  現在不管中國美國已經有很多公司有投資機會了。需要把握一個關鍵點:這些企業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可以熬過疫情。做投資不要看行業,看企業

  問:如何看待中國房地產市場?

  許小年:沒研究房地產,回答不了。房地產市場是個非常地方化的市場,不能談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能談北京市朝陽區CBD房地產。

  我經常講海底撈,餐飲業這麽大打擊,還是70多倍市盈率。這不分行業,建議做投資不看行業看企業。

  問:如何看待人民幣?

  許小年:長期看人民幣要貶值,發行量的原因。所以從基本面分析告訴我長期趨勢,短期看不了。

  問:美聯儲沒有犯錯,中國央行做的怎麽樣?

  許小年:差評。中國央行,應該減息,沒減貸款利息。很差評,幫助不了企業啊。減存款利息是老百姓手裡拿錢。

  中國金融體系還沒有太大問題,沒有很多壞账。這個時候拉大息差,50個基點的息差夠不夠核銷破產企業帶來的壞账?

  金融體系的穩健性,我認為國內流動性沒啥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資產質量。盯住壞账是關鍵。

  問:全球化觀點,疫情結束後產業鏈重構會否成為選擇?不一定短期,中長期會發生嗎?

  許小年:不是說疫情後調整,是一直都在調整的,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做企業的都知道,選擇性價比最佳供應商,評選淘汰。各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變化永遠是進行時。我不認為疫情會有什麽特別的影響,調整不是因為疫情,難道下次武漢還是始發地?我調整意大利供應商,也沒有替代品啊(西服料子)。

  問:能推薦幾本書嗎?

  許小年:我一時半會想不起來,讀讀世界史吧。

  中國經濟中長期會在中低位運行

  新零售依然服從零售業的本職和規律

  許小年在之前新京報和網易研究局之前的媒體採訪中,也曾提到過中國的長期趨勢,和他對於新零售、AI等行業的看法。

  問:中國經濟中長期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許小年: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告別高速增長,在很長時間內會在中低位運行。

  對於經濟形勢的判斷,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為什麽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因為工業化的紅利吃完了。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進入工業化階段,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需要資本積累,資本積累靠投資,強勁的投資拉動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大約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分界,中國經濟的增長很快下降到6%~7%,表面看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外部衝擊,實際情況是本來就應該下一個台階了,工業化已經完成,資本積累和投資高增長期結束了。

  中國不再是個農業大國,改革開放前80%的人口住在農村,到201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1980年代我們還是一個短缺經濟,彩色電視、洗衣機等家用電器買不到,企業建個廠,產品不愁賣,現在賣不動了,市場飽和,產能全面過剩。中國已經從農業國成為了第一大家電生產國、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第一大汽車生產國、第一大手機生產國......。這些“第一”背後是產能過剩——我們不缺產能了,不缺廠房、機器設備,中國已形成了比較完整和成熟的工業經濟體系。

  沒有工業化時期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速下降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而且,即使經濟增速只有“5”或者“6”,又有什麽關係呢?依然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高的國家,起碼是最高的之一。因此,對於經濟增速的下行不必過於緊張,討論保“6”還是保“5”沒什麽意義,就是降到3%又怎麽樣?反正我是不關心,應該關心的是增長的質量,關心企業的健康。

  問:你怎麽看待一些新零售初創企業的失敗?另外,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零售”還僅僅停留在技術應用層面,沒有回歸零售的本質。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許小年:新零售和舊零售都是零售。新零售無非是使用了一些新的工具,它並不是一個新的零售行業,並沒有產生新的商業規律。不管在零售行業中使用互聯網、大數據,或者其他技術,它依然是零售業,依然服從零售業的本質和規律。

  因此,想做零售業的年輕人,首先要理解零售業,在理解零售業的基礎之上,思考如何運用新技術提高零售業的效率。如果不理解零售業,那麽失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不幸的是,一些創業者以為技術可以改變一切,他們熱衷於這樣那樣的新理論,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長尾理論”,結果在市場上走了彎路,栽了跟頭。

  理解零售業的本質圍繞兩大維度,第一,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第二,為客戶提供豐富的購物體驗。如果不理解這兩個維度,做零售業就很有可能失敗。新舊零售的本質都是這兩個維度,當然不止這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維度是最基本的。特別是在中國的環境中,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商品尤為重要。

  第一條是最重要的。新零售也好,舊零售也罷,不管用什麽手段,最終還是要落到高性價比的產品上。否則,做零售業就可能失敗。如果一個零售平台單純追求月活用戶數、日活用戶數,追求規模的擴張速度,而忽略了零售業的本質是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那失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零售行業要回到產品、回到客戶體驗,離開這兩條都有可能失敗。如果不聚焦這兩條去談規模、談速度,那麽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它偏離了零售業的本質。零售業的本質不是規模,不是速度。規模和速度是本質所決定的表象。只要有了高性價比的產品,規模自然就有了,速度自然就上去了,靠補貼是沒有用的。

  問:你覺得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難點在哪裡?

  許小年:因為零售業是一個進入壁壘比較低的行業,也就是門檻比較低的行業,對於零售商來說,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難點在於做護城河、做城牆。所以,零售業的零售商面臨的一個難題是什麽呢?就是零售商們很難決定價格。

  零售行業是一個紅海市場。因為進入壁壘低,誰都能進來。開一個街邊小店,幾十萬就可以開了,進入壁壘很低,又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因此,在價格上,零售商很少有定價權。

  那零售商最大的挑戰是什麽?在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零售商品在市場上一般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一些零售商品不像蘋果手機,大家曾經都抱怨蘋果手機的定價太高了。但是目前市場上就蘋果一家這種款式。五六個月以後,華為、三星他們才會推出相似功能的手機。因此今天想要這一款產品,你必須接受蘋果手機的價格,這是因為蘋果手機目前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做研發、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實際上是為了提高進入壁壘,在市場上創造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創造不可替代性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定價權。對於零售行業的普通商品,零售商沒有定價權。去超市買豬肉,但凡給貴5毛錢,顧客就走了。這是因為零售行業的普通商品沒有辦法區分自己、互相區分。零售業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或者很容易被替代的,因此零售商沒有定價權。

  沒有定價權,零售商最大的挑戰是什麽?那就是如何降低和控制零售業各項操作環節中的成本。零售業大致可以分解為三個環節:採購、分撿配送、交貨。例如在採購環節,對零售商來說,要降低成本就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採購批量,形成規模效益。規模效益取決於成本結構。企業的總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組成。固定成本的比重越大,規模效益越好。對於零售商來說,採購批量越大,獲得的進價越低,成本越低,毛利率越高。

  問:你覺得未來機器人代替人工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許小年:我不認為AI技術會很快地進入到各行業,並取代大量的人工。去年我禁止學生談AI,今年我禁止學生談區塊鏈。為什麽?因為我不懂,而且我99%的學生都不懂。 

  AI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但是目前數字化都沒做到,AI就無從談起。我在我的課堂上就隻探討商業的本質。我希望大家在創業時,不要追逐市場熱點。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給客戶創造價值。思考商業的本質,也就是思考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不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就沒有價值,就不可能賺錢。企業賺的錢是客戶對它創造的價值的認可,這是常識。

  問:所以你也不覺得像AI、區塊鏈這種技術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或者是風口嗎?

  許小年:我不敢說,但是我堅決反對風口。做企業不是找風口,做企業是為了給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才能賺到錢。所以做企業要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常識。沒有價值創造,錢從哪裡來?

  在什麽情況下要用到AI?當企業實現數字化以後,企業的每一台機床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每一個人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企業的物流、企業的資金流等巨量數據達到海量、天量級。這時,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已經沒有辦法來解決問題了,才用AI。AI和大數據是分不開的。沒有數據,AI無從談起。

  例如AlphaGo,不是它的程序設計師非常聰明,把世界圍棋冠軍打敗了。AlphaGo把世界圍棋冠軍打敗了,是因為AlphaGo讀取了天量的數據,讀取了幾萬張、幾十萬張的棋譜,最後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出下棋的策略。所以它是站在幾千個、幾萬個圍棋高手的肩膀上,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才找到了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方法。

  面對的是幾千個世界高手,李世石怎麽可能打得過?AlphaGo並不聰明,但是AlphaGo高效率,它可以高效地處理數據。有大量數據,AlphaGo才能夠獲得一些智慧,才能從高手的下棋的策略中總結分析出一套戰法。沒有大數據,AlphaGo什麽都不是。

  問:你覺得未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度在哪?

  許小年:傳統思維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比較大的束縛。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學習。通過學習國際上和國內的一些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來思考自己企業的問題。

  其實數字化的原理是很簡單的,但是人一旦形成一種習慣思維之後,就很難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我看到一些企業簡單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它在工廠所有的零件貼一個二維碼,每個零件用掃描槍掃描,然後加工螢幕上顯示出這個零件的加工工藝。加工後再把這個零件丟到一個貼有二維碼的箱子裡。

  這麽簡單的數字化,它實現了對零件質量保障的跟蹤,機床利用率的統計優化以及零件物料的調配。另外,還幫助企業節省了成本,提高了人員的效率,提高了客戶體驗度。客戶加工的東西全程都可以追溯。因此企業想要完成數字化的轉型就要進行認知和思維上的一個轉變,學習新的技術,思考自己的痛點問題。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