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便秘、腹瀉不是小事-愛護腸道,呵護健康

在2019年5月29日,世界第15個腸道健康日,中國醫學營養項目聯合創始人、清華海峽研究院醫學營養研究中心主任鄒愛標發布了《愛護腸道、呵護健康》的倡議,在倡議中,他提到腸道健康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於飲食結構的不合理、食物不衛生而出現腹瀉、便秘等問題,如果不及時重視這些問題,不去控制和治療,有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

據2018年中國居民健康大數據顯示,中國居民胃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雙雙位列前十位,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胃腸健康對人健康的重要性。

另據研究表明,腸道是除了大腦之外,最敏感細膩的人體器官,堪稱第二大腦,腸道具有1億以上的神經節、同時腸道集結了人體70-80%的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細胞,因此它的健康對人體的健康相當重要,一旦它出現問題,身體將出現各種疾病(如下圖)

腸道如此之重要,它之所以發病,前面已經講到了飲食結構是其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它的發病,並不只與小腸本身有關,它會因為脾、胃、心、肝、腎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引發腸道出現問題,當我們出現便秘、腹瀉時,就應該高度重視了,不要認為它是小問題,從而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便秘就通、腹瀉就止瀉,這樣的方式只是針對癥狀進行針對性處理,在嚴重時有必要首先控制癥狀,但我們更應該去尋找根本原因,根除病因,才能可能便腸道恢復真正的健康。

明清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強調飲食勞逸與便秘的關係,並指出治療便秘不可妄用瀉藥,如《蘭室秘藏·大便結燥門》謂:「若饑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燥結。」

中醫認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病後體虛,陰陽氣血不足等。

本病病位在大腸,並與脾胃肺肝腎密切相關。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機是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胃與腸相連,胃熱熾盛,下傳大腸,燔灼津液,大腸熱盛,燥屎內結,可成便秘;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之燥熱下移大腸,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氣機,若肝氣鬱滯,則氣滯不行,腑氣不能暢通;腎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腎陰不足,則腸道失潤若腎陽不足則大腸失於溫煦而傳送無力,大便不通,均可導致便秘。

中醫認為,腹瀉病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命門火衰等等。這些病因導致脾虛濕盛,脾失健運,大小腸傳化失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泄瀉。

脾胃為泄瀉之本,脾主運化水濕,脾胃當中又以脾為主,脾病脾虛,健運失職,清氣不升,清濁不分,自可成瀉,其他諸如寒、熱、濕、食等內、外之邪,以及肝腎等臟腑所致的泄瀉,都只有在傷脾的基礎上,導致脾失健運時才能引起泄瀉。同時,在發病和病變過程中外邪與內傷,外濕與內濕之間常相互影響,外濕最易傷脾,脾虛又易生濕,互為因果。本病的基本病機是脾虛濕盛致使脾失健運,大小腸傳化失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脾虛濕盛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關鍵因素。

從以上可以看出腹瀉、便秘這兩種看似完全相反的癥狀,從致病因素、病機上具有相同的因素,並與脾胃肺肝腎均有密切關係,根據不同的表現,寒熱虛實當施以不同的治則,但補脾益腎、溫陽、理氣通下、溫補肝腎等常用於便秘及腹瀉的治療當中。

要呵護腸道健康,飲食結構及脾胃補益應成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獲得機體健康。

日常出現便秘、腹瀉時,不要輕易使用致瀉藥物(巴豆、番瀉葉、開塞露)及止瀉藥單純針對癥狀治療,而應在採用溫和的方式對癥狀進行控制的同時,找到病因,從根本上去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