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四輪驅動,粵港澳大灣區將這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未來產業的升級和高端化十分關鍵。

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提出,粵港澳經濟發展水準全國領先,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兆元。

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

其中,近年來珠三角9市的轉型升級成效不斷顯現。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受到很大的衝擊,自此之後就開始大力轉型升級。在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戰略下,企業紛紛加大了研發投入,調整最早,力度最大,這幾年廣東在創新驅動的成效上逐漸顯現。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肖鷂飛說,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轉型升級起步較早,成效也比較明顯。很多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也比原來大幅提高,出口貿易的轉型升級成效正在不斷顯現。“比如珠江東岸的智能手機出口,已經是出口產品的大頭,在全省都很重要。”

展望未來,綱要提出,大灣區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先進標準提高產業發展水準,促進產業優勢互補、緊密協作、聯動發展,培育若乾世界級產業集群。

中信建投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 300 多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產業結構以先 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區域內產業分工較為完善。其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或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

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 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製造業,這為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 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 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閑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又好又快的發展階段。科技與創新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因素。

先進製造業是基礎

這其中,作為世界級的製造業基地,工業製造業是大灣區的基礎。綱要提出,要圍繞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完善珠三角製造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大灣區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強產業分工協作,促進產業鏈上下遊深度合作,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在製造業的布局方面,目前珠江東岸的深圳、東莞、惠州等地電子信息製造業十分雄厚,是全國信息產業最強的區域。而在珠江西岸,則主要是裝備製造業,兩者構成了大灣區實體制造業的強大支撐。

在裝備製造業方面,彭澎分析,裝備製造業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涉及的領域眾多,包括機器人、軌道交通等眾多領域。以軌道交通產業為例,目前中國在建地鐵規模世界第一,地鐵建設已經擴展到很多地級市,我國的軌道交通設備也在不斷出口。因此軌道交通產業作為裝備製造業的主要產業,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龐大的需求,還可以出口,是廣東“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重要內容。

綱要提出,將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發揮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地產業鏈齊全的優勢,加強大灣區產業對接,提高協作發展水準。支持東莞等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佛山深入開展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支持香港在優勢領域探索“再工業化”。

此外,將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以機器人及其關鍵零組件、高速高精加工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骨乾企業。支持裝備製造、汽車、石化、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做強做精,推動製造業從加工生產環節向研發、設計、品牌、行銷、再製造等環節延伸。

彭澎說,目前珠三角的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走在全國前列,因此在智能化這一塊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他認為,目前大灣區發展製造業,必須一手抓市場,繼續做大做強;一手抓高科技,佔據市場制高點,提高知識技術含量。

在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同時,未來大灣區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異塵餘生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同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列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例如,作為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廣州近年來正在積極發力IAB產業。“IAB”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的英文簡寫。近年來,以GE生物產業園、思科智慧城等為代表的創新園區在廣州加速崛起。廣州計劃到2022年,全市IAB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以上,總規模超10000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分別超7000億元、1200億元、1800億元。

四輪驅動新格局

在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大灣區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與海洋經濟,形成四輪驅動的格局。

這其中,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金融業的發展成為一大重點。未來大灣區將加快建設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具體定位方面,將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準。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發揮中葡基金總部落戶澳門的優勢,承接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合作服務。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除了金融業,大灣區將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和發展短板,促進商務服務、流通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健康服務、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以航運物流、旅遊服務、文化創意、人力資源服務、會議展覽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為重點,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此外,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也是大灣區未來著力的一大重點。綱要指出,要堅持陸海統籌、科學開發,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

把海洋經濟與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並提,也凸顯了海洋經濟的重要性。“過往很多機構分析大灣區的產業發展時,往往忽略了這一塊。但沒有海洋,就不能叫大灣區了。”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海洋經濟對大灣區發展至關重要。海洋經濟包括了海洋漁業、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海洋本身能源開發、海島旅遊等多個方面,發展空間很大。

去年11月,廣東印發《廣東省海島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下稱《規劃》提出,廣東將打造世界頂級海島休閑旅遊集群,打造20個濱海海島旅遊目的地,培育近200個休閑旅遊用島。

“為什麽大家要舍近求遠跑到馬爾地夫、帕勞等地去旅遊,廣東本來就有很多海島可以好好開發。”彭澎分析,現在海島遊市場火熱,粵港澳是很大的客源地,而且本身就有很多海島,海岸線很長,有些海島很有旅遊價值可以好好開發。但目前大灣區、廣東海島旅遊開發總體水準仍比較低,在管理上存在不少問題。

綱要提到,要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優化提升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船舶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集中集約發展臨海石化、能源等產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濱海旅遊、海洋信息服務等海洋服務業,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