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字的構造與中國人的世界觀

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國學大師 陳寅恪

中華5000年文明史,也是一部漢字的發展史。幾千年來,中國漢字的文脈沒有斷,甚至歷久彌新,就是因為有漢字。因為一個個小小的方塊字,今天,中國人依然能讀懂楚辭漢賦,唐詩宋詞。

漢字的構造有一原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比如,日月更替而有“明”,吾心覺之則為“悟”“色”字頭上一把刀,合乎天道方有“德”

那麽,漢字中蘊藏了哪些文化密碼?又體現了中國人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呢?

講述人:周智強

解放日報社黨委副書記、高級編輯、上海社會科學普及研究會會長。

說起漢字的起源,中國一直流傳“倉頡造字”的傳說。《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文字實際出現於商朝,主要有甲骨文,陶文,玉石文和金文。一些研究學者認為,這種完善的文字體系一定存在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甚至還可能有我們未知的文書載體。

以甲骨文為例,目前發現的單字不到四千,而真正認識的還不到一半,還有兩千多個不認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句話套用在漢字上也成立的。

周智強說,漢字,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創世基因、文化思想、精神世界。它不僅有形態美,構造美,更有寓意美。

比如,品德的“德”字,本意是日月星辰的運行,後來引申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規律去做事。不違背自然規律發展去發展社會,提升自己。

還有一種解讀漢字的方法也很有意思,那就是拆 字

比如,“德”字的左邊是雙人旁,這個讀做chì,慢步行走的樣子。右邊是“十目一心”。

有人說,“五雙眼睛達成共識、一心一意、步調一致的群體行為”,故為“德”。還有人說,“一言一行都有十隻眼睛在看,一思一想都有神靈在記錄”,便是“德”。

無論那種說法,“德”都是要重視群體利益,符合社會準則。這也是中華民族歷來評判君子的準繩。

在拿這個“天”字做例子。

雖說人定勝天,但古人也認識到,天在人頭之上,對自然、對宇宙應當存有敬畏之心。因為人太渺小了,“大”字上面蓋一橫,最大不過“天”。

所以我們說,在天為道,在人為德。

用這種方法品味很多漢字,都能體悟到其中的玄妙。

是中國化的佛,是神聖巔峰的封號,是超越言語的世俗智慧,是獨有的精神風暴。

人在草木之間,便是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聖物,令人身心柔軟、寧靜和從容。

命的觀點來看待天地、萬物和人體器官,是諸多中國文化的內核。

表示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是生機的象徵,也是一年的開始。

承載著中國土木建築工程發展的豐富文化資訊,使古代中國成為高度發達的國度。

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為君子不忘本、謙虛、感恩的美德。

原意指人靠著大樹休息,後引申出休假、停止、喜樂、美好等意思。

是經過人工開發,用於農業耕種的土地,是人類一直關注的焦點。

的原意是樹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後引申出草木茂盛,轉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態豐滿。

如今,為了書寫效率的提高,漢字由繁至簡。人們也開始習慣電子化、無紙化的生活,不僅常常提筆忘字,甚至寫錯漢字,也會將錯就錯了。

周智強說,這對於文化傳承是不利的。漢字裡蘊藏著我們的發明、我們的哲學、我們的美學、我們的藝術與情感,以及我們的時空觀。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