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甲同:擴募是公募REITs生命力的體現

  意見領袖 | 王甲同 

  我國基礎設施公募REITs已經實施2年有余,截至2023年二季度,市場共發行28單產品,發行規模超過900億。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內,我國REITs發行如此數量的公募REITs,且規模朝千億邁進,成績斐然。2022年5月31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時發布了《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REITs)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試行)》(以下簡稱《REITs擴募細則》),標誌著市場期盼已久的公募REITs擴募細則正式頒布。2022年9月29日,首批發行的項目中有5單公募REITs向監管機構提交擴募申請,其中4單於2023年6月完成擴募,募集資金規模合計超過50億元。這標誌著我國公募REITs擴募工作真正進入實施階段。參照國外成熟REITs市場發展狀況,擴募是公募REITs市場擴容的主要渠道,也是公募REITs具有“生命力”的體現。擴募對於公募REITs的意義究竟體現在哪裡?

  一、擴募是REITs擴大資產規模的主要渠道

  由於投資底層資產的特殊性,公募REITs是不同於股票和債券的大類資產,其具備股性,也具備債性。其中擴募機制的存在,就是公募REITs股性的重要體現。從監管機構的角度,也是鼓勵公募REITs通過擴募的方式做大資產規模。以成熟的美國市場為例,截至2021年末,REITs市值1.74兆美元,而存續的公募REITs僅為200余隻。而香港REITs市場中,領展REITs的規模佔到整個市場市值的一半以上。領展REITs就是通過不斷的擴募實現規模的增長。公募REITs通過擴募的方式擴大資產規模的主要原因為:

  (一)公募REITs強製分紅的制度設計

  按照公募REITs制度要求,底層資產產生的現金收益,不低於90%的部分都要通過分紅等形式分配給投資人,這就導致公募REITs不像上市公司一樣,可以將經營產生的收入進行留存,用於市場擴張或資產並購。此外,公募REITs是將底層資產產生的現金收入進行分配,而不是稅後利潤進行分紅,在不動產存在大量折舊攤銷的情況下,公募REITs留存的現金,大部分用於資產的資本性支出或者項目經營的必要儲備性支出,即使經過長時間積累,也不太可能儲存大量現金用於擴張並購。當然,如果公募REITs使用外部杠杆(舉債的方式)進行並購,由於資產負債率的要求,也只能通過借入少量資金開展小規模的並購。因此,公募REITs如果想要進行規模大的並購,擴募是主要渠道。

  (二)擴募的流程和要求相較於首發更便捷

  縱觀美國、新加坡、日本等成熟REITs市場,公募REITs擴募的流程和要求,要比首次發行要求低。由於擴募過程是向已經發行上市的REITs裝入資產,並不是新設立一個REITs,因此審核要求方面較新發流程簡化。我國新發布的《REITs擴募細則》中也有體現。例如:

  1.程序要求方面:《REITs擴募細則》第三章規定了擴募時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的程序。其流程歸納起來包括:

  第一步:基金管理人與交易對方就擬購入項目進行初步磋商和談判,做好保密工作;

  第二步:基金管理人對基礎設施項目開展盡職調查,且聘請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就新購入項目出具意見;

  第三步:基金管理人履行內部決策程序,並向監管機構申請基金產品變更注冊;

  第四步: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如需),做出表決並公告;

  第五步:實施交易方案,購入新項目;

  第六步:向交易所申請擴募份額上市。

  從整個流程來看,擴募過程中,除了向監管機構申請基金變更注冊外,其他的流程基本上都是由基金管理人來主導。基金管理人做好項目的盡調,走完對內的決策程序和對外的產品變更注冊後,擴募方案要最終經過份額持有人大會的表決。這就要求基金管理人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市場和投資者對新裝入資產的質量認可度和估值定價,遵循資本市場投資定價邏輯,進行市場化操作。

  2.擴募資產規模要求方面:按照《REITs擴募細則》要求,對於擴募資金的規模,並沒有最低規模要求,並購的資產規模可大可小。但在首發時,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21]958號,以下簡稱958號文)規定,首發公募REITs項目的規模原則上不低於10億元,且發起人還得持有不低於首發規模2倍的資產,以便證明有擴募能力。

  3.資金來源方面:根據《REITs擴募細則》第九條規定“基礎設施基金新購入基礎設施項目的,可以單獨或同時以留存資金、對外借款或者擴募資金等作為資金來源。”據此可知,公募REITs購入新資產的資金來源有三種:留存資金、對外借款和擴募資金,且這三種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究竟使用哪種方式,基金管理人要按照REITs具體情況來安排。在REITs擴募過程中,可以搭配使用留存資金和對外借款,這使得擴募時資金來源渠道更豐富。而在公募REITs首發過程中,由於無運營管理業績,也沒有經過市場檢驗後的認可度,再加上首發的規模比較大(都是超過10億元),因此資金來源基本上靠發行基金份額募集資金,即使可以使用對外借款,也是基於資產本身進行少量杠杆,更沒有留存資金。

  二、擴募是衡量REITs管理人運營管理能力的試金石

  雖然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底層資產是不動產,經營管理具有“被動收入”的特徵,但這並不代表REITs管理人在項目的運營管理方面可以“高枕無憂”。REITs管理人管理能力的高低,可以直觀體現在運營產生的現金收入上。優秀的REITs管理人可以通過提升底層物業的內在價值,提高經營收入,為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收益。在擴募過程中,無論是原有的投資人,還是新加入的投資人,都會很看重REITs管理人的管理能力。有著優秀管理業績、被市場認可的REITs管理人,更容易實現擴募。從投資人視角,REITs管理人的運營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

  (一)底層資產管理能力

  公募REITs的底層資產是不動產,發行上市時已經建成並運營一段時間(國內要求是原則上滿3年),過往的運營數據並不一定代表未來運營管理水準。一方面,由於發行公募REITs是資產上市,是原始權益人將資產的全部權利讓渡給REITs管理人的過程,發行前由原始權益人管理,發行後則應當由RETIs管理人管理。另一方面,REITs管理人成為資產管理人後,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對資產進行主動管理,以提升資產運營水準。例如,對於一個產業園來講,管理團隊可以通過運營理念的重新定位,改變招租策略,對租戶的行業分布、租賃期限、優惠政策等具體措施調整,優化租金收入結構,並通過加強物業管理水準,提升物業品質,從而提高租金收入水準。而我國實施的公募REITs試點階段,是基礎設施類資產,其中更不乏可以發揮REITs管理人“主觀能動性”的資產類型。例如,垃圾焚燒廠、能源發電廠、汙水處理廠等,雖然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定價基本已經確定,但管理人依然可以通過提升管理水準,降低項目運營費用支出,從節省開支的維度提升運營管理水準,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運營收益。

  (二)資本結構管理能力

  公募REITs的一端是底層資產,一端是資金。資金來源和屬性不同,導致承載底層資產的REITs所對應的資本結構也不同。類似上市公司,REITs的資本結構也是由股權性質資金和債權性質資金組成。其中,股權性質的資金,是本著“剩餘價值索取”和“資產增值收益”目的進行投資;而債權性質的資金是在追求“有限的固定收益”的同時,承擔較小的風險(相比較股權性質資金而言)。在進行資本結構搭建過程中,REITs管理人要根據當時宏觀利率水準和經濟形勢,結合自己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綜合考量不同性質資金的組合比例。例如,在市場利率水準低,且未來寬鬆的預期環境中,就可以考慮多用一些“剛性兌付”的債權屬性資金,通過銀行貸款或者REITs自身發債的模式實現。如果宏觀環境發生變化,REITs管理人就要考慮降低杠杆率,以保證底層資產收入水準可以充分覆蓋貸款本息。如果資本結構管理不夠出色,就可能導致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影響整個REITs的穩定性。國外成熟REITs市場中,不乏因杠杆率高、資本結構不合理導致REITs退市的案例。既然REITs是將底層不動產和資本市場鏈接在一起的金融產品,在資金端就要考慮資本結構的合理性,並適時進行調整,以取得“正杠杆”效應,為REITs的份額持有人(股性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價值收益。

  (三)投資者關係管理能力

  公募REITs本質是資產上市,底層資產的特點是“運營穩定,可產生穩定收益”的不動產。基於此,REITs是一類既有股性又有債性的大類資產。REITs的底層資產的穩定性決定其不具備高成長性,因此投資REITs的投資者不能像投資股權或股票的投資者那樣,期待REITs在幾年的時間內有數倍的收益。REITs既然是資產上市,完全依賴底層資產信用,而非主體信用,因此投資REITs也不能像投資債券一樣,隻拿固定收益的情況下,基本不承擔公司運營風險。從這兩方面來看,投資REITs的投資人應當是追求“收益穩定,風險適中”為目標。這就要求REITs管理人在發行時尋找價值目標匹配的投資人,在運營管理階段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係維護,並在擴募過程中充分了解市場投資人對新裝入資產的看法,這樣才可能做到既維護REITs二級市場價格“穩中有升”,又可以確保擴募發行的成功。此外,擴募過程中,需要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對擴募事宜進行表決,如果方案無法獲得現有投資人認可,則擴募方案即使通過監管的備案流程,也無法實施。因此,REITs管理人更應當重視投資者關係管理,在“交易達成”和“投資者滿意”之間尋找好平衡。

  三、擴募是公募REITs資產組合優化的手段

  擴募既然是向原有的公募REITs中裝入新資產,那麽在準備擴募過程中,REITs管理人就可以根據現有REITs情況,通過主動選擇,優化資產組合,進而實現整個資產包內部的資產配置均衡性和分散性,提高資產組合投資收益的同時,增強REITs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一)通過擴募實現不同地域資產的分散投資

  如果REITs旗下只有一個區域的資產,那麽當這個區域的經濟環境或者政策發生變化時,REITs可能面臨經營收入受影響的情況。例如,一個城市的加速商業用地供應,那麽未來幾年隨著大量辦公樓建成入市,辦公樓供給增加,勢必會對REITs現有辦公樓類資產的出租率和租金增長水準產生衝擊,其估值曲線會隨著租金收入水準的不達預期而向下調整。如果REITs持有不同區域的資產,那麽上述影響將會降低;如果REITs持有分布在不同國家的資產,那麽資產配置的效果會更好。例如,新加坡豐樹物流REIT,在2005年上市時,資產僅有地處新加坡的3個物業。通過不斷擴募,截至2021年末,資產組合中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的物流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30億新元。控制整個資產包的區域集中度,成為REITs配置和管理資產的重要指標。要想實現不同區域的分散投資,發行之初就實現顯然不現實,只能在發行後通過擴募的方式實現。

  (二)通過擴募實現對不同類型資產的分散投資

  雖然REITs底層資產從大類別上界定均屬於不動產,但在細分領域,還是要區分不同類型。例如,國外REITs市場中,商業物業均是房地產,但也區分辦公樓、商場、酒店、產業園等不同類型。而我國公募REITs試點階段,底層資產是基礎設施類,按照發改委《關於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21]958號,以下簡稱958號文)規定,類別分為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9大類。不同類型的資產,屬於不同的細分行業,那麽在不同的經濟周期和環境中表現就不一樣。例如,本次疫情危機情況下,辦公樓屬性的物業資產租金水準下降,空置率上升,但物流倉儲類物業資產租金水準隨著物流需求的增加反而提升。因此,REITs管理人可以根據宏觀環境、中觀行業等情況的變化,通過調整資產的行業分布,來提升整個資產包的優化組合能力。在調整過程中,裝入新類型資產的方式就是擴募。例如,新加坡豐樹工業REIT在2010年上市時,資產類型僅包含公寓式廠房、輕工業大廈等工業園類資產。截至到2021年末,通過擴募,豐樹工業REIT裝入了數據中心、科技大廈等新類型資產,其管理的資產規模也擴大3倍。通過擴募,REITs可以實現資產包在不同行業和領域的資產配置,使得資產組合結構更合理,在實現更加穩定收益的同時,提升資產包整體抗風險的能力。

  四、擴募是吸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方式

  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投資REITs最好的策略是“長期持有”。國外成熟市場的REITs投資收益率也說明了這一點。在美國,根據NAREIT的統計數據,自1972年至2020年,富時Nareits權益型REITs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1.52%,超過標普500指數(10.82%)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7.49%)的收益。支撐投資者長期持有REITs的原因,除了底層資產是不動產,因能產生穩定現金流而可以“抗周期”外,最重要一點就是REITs可以擴募。如果不能擴募,資產包中的資產是固定的,那麽即使管理人再如何提升REITs內在價值,運營收入的提高幅度也存在上限。不擴募的REITs也被市場稱為“死REITs”,因無法持續裝入新資產而不被投資者認可,二級市場價格表現平平。投資者青睞可以持續擴募的REITs的理由有:

  (一)擴募裝入新資產,可增加REITs規模,滿足投資人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

  REITs是除股票、債券、貨幣外的第四大類資產,自身具備一定的特性。因底層資產是不動產,運營收益具有穩定性,這決定REITs不適合短線投資和波段操作,更適合作為大類資產配置而進行長期投資。而要想成為投資者的配置盤,首先REITs要滿足一定的規模。規模太小,市場流通份額少,就無法滿足大資金投資者的配置需求。一方面是因為資金端買入需求大時,很容易促使價格上漲而使得REITs喪失合理的性價比;另一方面,即使該REITs價格合理,可以大量買入,但如果有調整資產配置需求時,因盤子過小而無法承載賣出操作。在香港REITs市場,REITs只有滿足一定的規模要求才能被納入恆生REIT指數,而被納入恆生REIT指數會成為很多機構投資者配置的目標。擴大REITs規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裝入新資產,擴募便是最常用的方式。

  (二)擴募可提升現金流濃度,提升REITs增值的預期

  REITs通過擴募裝入新資產時,一般情況下會提升整個資產包的現金流濃度,從而會助推二級市場價格提高。原因有二:一是不動產裝入REITs的過程,是其從一級市場轉為二級市場的過程,因二級市場流動性更好,因此資產也會存在流動性溢價,這就導致新裝入資產較原有資產估值更低,資產對應現金流的濃度更高,投資者會獲得更多的現金流收益。二是REITs管理人在REITs擴募過程中,可按照裝入資產規模收取一定的費用,因此其有動力為贏得更多投資人的認可而努力促成交易,為投資人創造更多收益的同時,也通過更好的二級市場表現為自己贏得聲譽。在不動產市場低谷時,受普遍存在的悲觀情緒影響,很多處於核心位置的高品質物業存在價值被低估情況,REITs可通過擴募募集資金,以合理價格購入資產,待市場恢復時,即使在沒有對物業進行提升改造的情況下,該物業也會因出租率的回升為整個資產包貢獻不錯的正收益。在不動產市場價格平穩時,REITs在擴募過程中也會存在因裝入新資產估值偏高,買入價格不被投資者認可而出現股價下跌的情況,但只要該REITs長期持續裝入REITs,那麽一兩次不被認可也就是“瑕不掩瑜”,不會影響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心。

  (三)擴募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投資,提高REITs流動性和價值發現

  REITs擴募過程,裝入新資產,也會引入新的投資人。原有REITs投資人要對新裝入資產質量和價格進行評判,新的投資人也會對原有的REITs資產包情況、管理人管理水準、以往市場表現等進行評判。因此,REITs在完成擴募整個流程中,會吸引更多市場投資者關注。每次擴募的成功,也是REITs獲得市場認可的過程。隨著擴募資產的增多,REITs管理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增加,除了吸引公眾投資者、一般機構投資者參與外,還能吸引有大量資金投資需求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機構關注。規模越大,參與的投資者越多,REITs市場流動性越好。同時,市場流動性越好,市場對底層資產公開進行估值和定價也就越充分。通過不斷的活躍交易,公募REIT價格發現功能也就越好。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助力REITs規模不斷擴大。

  綜上,擴募是REITs產品重要特徵,是REITs規模不斷擴大最主要的渠道,有利於不斷盤活底層資產,有效打通不動產市場與資本市場鏈接,推動實施資產組合優化配置,實現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良性循環,助力公募REITs市場健康發展。

  (注:本文發表於《金融會計》,2023年第8期,總第357期)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REITs從業者,金融從業經驗12年,主做REITs研究和投資,知名REITs業務培訓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