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金清盤進入加速期 今年已有182隻基金清盤

  基金清盤進入加速期,今年已有182隻基金清盤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監管趨嚴、委外撤退,清盤基金持續加速,今年以來已有182隻基金清盤,數量超過去歷年的總和。

  
      在新的監管形勢下,基金公司也一改以往竭力“挽救”清盤基金的做法,選擇“主動”清盤。

  今年已有182隻基金清盤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截至7月12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82隻基金清盤(各類型合並計算)。從今年各月份的清盤情況看,7月前兩周已有13隻基金清盤,被動指數型、靈活配置型、中長期純債和偏債混合型基金各有4隻、5隻、1只和3隻產品清盤。1至3月清盤基金數量分別為23隻、8只和29隻。二季度,各月清盤基金數量分別為29隻、38只和43隻。

  
    據了解,基金清盤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通過召開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觸發“連續60個工作日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紅線、到期清盤。

  
    今年基金清盤數量達到183隻,但同期有468隻新基金成立,清盤數量相對比例較小,不過近兩個月這一差距有所縮小。從基金成立日計算,截至7月15日,今年6月和7月成立的新基金分別為79只和17隻。

  
    實際上,基金清盤情況自去年開始既已集中出現,今年則更為密集,清盤基金數量早已超過過去歷年的總和。2017年有103隻基金宣布清盤,2014~2016年間各有4隻、32隻、18隻基金清盤,2011年有1隻基金清盤。

  
     統計顯示,今年宣布清算或者已經清算的111隻基金屬於47家基金公司,其中21家基金公司旗下有2隻或2隻以上基金清盤,有的基金公司旗下甚至有10隻基金宣布清盤。

  
      從產品存續時間來看,今年宣布清盤基金平均存續時間為182天,短的僅成立幾個月就告清盤。此外,還有一批基金處在“清盤”過程之中。

  行業視清盤為常態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趨嚴、委外撤離等原因導致大批基金“被動”觸及清盤紅線,同時,基金公司面對清盤潮已不再糾結,逐漸視清盤為“常態”,清盤基金呈現爆發狀態。

  過去兩年,委外基金從洶湧而入變為逐漸退潮,成為基金“被動”清盤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旗下基金清盤的主要原因是機構投資者退出導致的規模銳減。目前清盤產品中債券型和混合型基金佔了將近九成,而這兩類基金正是委外資金最為熱衷的品種。

  
記者發現,這些清盤基金名稱十分接近,如某家基金公司清盤的8隻基金名稱中均有一個“豐”字;另一家公司清盤的5隻產品均帶有一個“至”字,還有公司清盤了12隻名稱中都帶有“鑫”字的基金。而這些一字之差的同系列基金多數機構持有比例較高,委外業務受到政策、市場等影響較大,這兩年不少產品遭遇機構退出導致規模銳減。

  此外,監管層發文規定規模較小的“迷你基金”進入終止上市程式的觸發條件和具體規則,也成為基金清盤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業內人士表示,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滿足任一條件基金就達到了清盤條件。此前基金公司為避免基金清盤,會找幫忙資金進來提高基金規模。而現在多數基金公司已將清盤視為正常情況,對規模低於5000萬的迷你基金采取“自然清盤”態度,一旦滿足清盤條件就會清盤,不再努力挽回。統計顯示,目前60%的基金公司旗下有基金清盤。

  
    數據顯示,此前清盤基金中多數是債券和混合類基金,今年指數型基金等品種明顯增加。

  
    天相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有610隻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混合型產品佔46%。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的“優勢劣汰”自然循環已經被多數基金公司所接受,迷你基金的管理成本很高,不僅基金公司要支付較高的運營成本,同時還會對其他產品的投資操作產生影響,與其“硬抗”不如通過正常程式清盤,未來清盤的情況可能會更加常態化。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