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吃鴨,送病各家”,這裡有一份處暑指南

本文由騰訊新聞和東家app聯合出品,東家app系騰訊新聞 Top MEDIA 計劃百佳企鵝號。

/ 今 日 處 暑 /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

原以為立秋之後

可以減少夏的憂愁

沒想到,夏多情,不願歸去

原以為蟬鳴只是瞎叫喚

誰曾想

它是氣不過夏秋的欺騙,

扯破喉嚨在告狀

轉瞬間,處暑至

再也沒有燥熱,再也沒有蟬鳴

季節的更替

不會因為人們的好惡

而有半分遲疑或加速

這一次,夏天真的結束了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意味著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氣象即將進入天氣意義的秋天。

從時間節點上看,一年已過去大半了。

中國古代把處暑分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之意。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說:“土俗以處暑後,氣象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處暑後,還要熱十八天才開始轉涼。雖已入秋,但“秋老虎”依然厲害。

這一份處暑的指南,請大家收好。

處 暑 · 迎 秋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

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采菱角

菱角和水鄉之間,似乎有著某種約定俗成的聯繫。

這也不為別的,它本來就最喜歡溫暖濕潤 的氣候,而在地球上符合條件的地域範圍內,好像也只有中國和印度把它的果實作為常規食材。

已經很多很多年了,菱角伴隨著長江流域的文化一起興盛起來,在一間間碧波蕩漾裡見 證著這塊土地的鶯鶯燕燕、魚肥米香。

總而言之,給自己一個出門的理由。去登山、去郊遊、去慢跑……大好的秋日時光,拒絕死宅和加班。

處 暑 · 祭 祖

今年的處暑後,便是農歷七月十五。

道教稱之為中元節。中元法事,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佛祖齋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這一天又稱"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大眾歷時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在這一天圓滿。

而民間更多稱之為“鬼節”、“亡人節”、“七月半”。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處暑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每每遇到與亡靈相關的節日,仿佛總是充滿了禁忌與顧慮。但這些逝去的靈魂就是我們曾經最親密的親人、朋友、愛人。對他們的敬重、思念和愛,溫暖了離別的寒冷和無奈。

處 暑 · 吃 呀

處暑之後,天地萬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機轉向蕭條冷落。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加上秋乾氣燥,人們出現心情波動甚至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此時應注意飲食、控制情緒、維持心性平穩。

吃鴨子

在中國,傳統一直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

氣象溫差增大、晝暖夜涼,此時飲食應遵照潤肺健脾的原則,吃 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而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補虛、清熱潤燥之功。 雖然處暑吃鴨子的理由有一堆,但吃貨說出了真諦———秋天的鴨子才好吃。

夏天鴨子愛出汗,留不住脂肪,到了秋日,秋風一起,鴨子就到了最肥美的季節。

這時候,無論是一隻費 工夫的八寶鴨,還是皮脆肉嫩的香酥鴨,抑或是北京烤鴨??都足以快慰人生。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薑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製作酸梅湯很簡單,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乾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後,裝進木製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溫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類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也是不錯的飲品。還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

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氣象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

酸梅湯

南方地區因為處暑時節秋老虎仍然還在,余熱未消,這時喝晚酸梅湯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這也就是為什麽諺語說“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

製作酸梅湯也不複雜,先用水浸泡烏梅、桂花、甘草等材料,浸泡之後大火煮小火燉,再加冰糖,好放涼後裝入玻璃容器,放入冰箱保存。

明媚的夏日已經過去了,但處暑之秋卻並沒有深秋那種惆悵和寞落的感覺,反而能讓人的心緒進入一種冷靜的氛圍。

人若可以像草木一樣,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一歲一枯榮,那麽我們的生命就可以儲藏,讓歲月的年輪刻在心上。

然而,人生雖長,生命卻只有一季,

我們該如何對待處暑之後的日子?

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錯過就忘記,

生活其實就這麽簡單,人生亦然。

對這個逝去的夏,

你有什麽想對它說的呢?

評論區留下你的寄語

讓這個夏天圓滿結束

撰 文 | Luca

編 輯 | Luca

圖 片 | 網絡及東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