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選擇抗癲癇藥物,六大因素需考慮


一、明確癲癇類型,是選葯的基礎

秦炯教授:

今天跟大家談一談抗癲癇藥物治療的幾個重要的問題。一般來講,醫生在決定給患者選葯的時候,會考慮幾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個病人的診斷是不是很正確?他的癲癇發作是什麼類型?他的癲癇綜合征是不是能夠很明確?引起病人癲癇發作的原因是什麼?通過這幾個很重要的問題去給他選擇藥物。

抗癲癇藥物通常對不同的癲癇類型有不同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選錯了以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常的反應。比如說,一個抗癲癇葯,如果說選錯了,有的時候可能會讓病人發作增加。所以,選葯是非常非常考究的。從患者自己、患者家屬以及患兒家長的角度來講,也都具有重要性。因此,醫生通常會跟患者共同來進行商量,把各方面的資訊都能夠很科學很客觀地跟患者/家屬/家長來進行介紹,然後來共同做出一個決定。

二、針對個體情況,適當考慮藥物不良反應

秦炯教授:

有的時候,家屬或者患者可能會有很多的顧慮。比如,藥物用完以後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腦功能?(對他的腦子有影響沒有?)對腎臟、肝臟一些重要的器官有沒有副作用?這些都是患者的家屬、父母親經常會提的一些問題。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所有的藥物都有一些不良反應,抗癲癇葯也是一樣的。但是應該說,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研究、實踐,像現在可能有更多的藥物選擇,應該說不良反應雖然有,但是,如果醫生的診斷是正確的,醫生是很專業的話,那麼通常這些副作用是可以控制在相當安全的限度內。

對於一些特殊的反應,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用藥以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概率來進行選擇。如果說,這個孩子出現某一些嚴重不良反應的概率挺高的話,可能醫生會換一種藥物,或者可以去給他做一些檢查,來判斷這個孩子是不是會出現很嚴重的一些不良反應。

舉個例子,像芳香族類的抗癲癇葯,非常常用,如卡馬西平、奧卡西平、拉莫三嗪這一類的,就有一些過敏反應的發生。有可能在每一個說明書裡都會寫出來,病人可能會出現過敏。有少部分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一些嚴重的過敏反應,最嚴重的我們叫做Stevens-Johnson綜合征,或者叫中毒性表皮鬆解症。有這種反應,甚至於會威脅孩子的生命。目前有方法可以檢測孩子是否會出現這種反應。對於黃種人來講,可以給他檢測一個HLA-B1502的基因型。如果患者需要用這幾個葯的時候,醫生有時候可能會建議來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查出來如果1502的基因型是陽性的話。就可能會避免用這些藥物,這樣就可以盡量避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提到不良反應,家屬或者患者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會把說明書裡面所有的列出來的不良反應,都會讀一遍,然後把每一個不良反應都去跟家裡的病人,特別是兒童,去看看孩子服藥以後是不是會發生。事實上,不良反應指的是,在前期進行藥物研究的過程裡,在進行臨床試驗的過程裡,它的發生是相當小概率的事件。我們決不能夠因為說明書裡列出了好幾十條的不良反應,就失去了對這個藥物安全性的信心,拒絕用藥。

所以,對於不良反應要去考慮,但是不能夠過分的去考慮。

三、藥物治療效果,是選葯的關鍵

秦炯教授:

醫生給患者選葯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考量,就是治療效果。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癲癇的原因、癲癇的類型、特別的一些特徵、發病年齡、腦電圖,去進行綜合的考慮來選擇。

有不同特徵的孩子,他們對藥物的療效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可能效果非常好,有的可能就不一定好。所以,家長應該把孩子的臨床特徵,特別是他發作時候的一些表現以及他在不發作的那些時間裡,孩子的精神狀態、發育情況都應該做一個記錄。然後在就診的期間,就能夠科學和客觀地跟醫生去進行溝通。醫生根據你所提供的一些資訊,以及他檢查的一些體征,然後還會去選擇做一些檢查,比如說影像、核磁共振或者腦電圖,甚至於做一些病因學的,包括像現在可能很多會選擇做基因的檢查,目的就是去分析清楚病人他的發作類型,他的綜合征能不能夠確定,他的病因能不能夠肯定。因為不同的這些表現,我們選擇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

家長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疑問,比如說,用這個葯進行治療是不是肯定有效。醫生在給孩子進行藥物選擇前,並不能夠百分之百地肯定它就對病人有效,應該說,醫生就是根據某一個藥物它對於我們正在看的這個病人是否有效的概率,綜合地做一個判斷,給他選擇藥物。

四、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選擇,最貴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秦炯教授:

當然在選葯的時候,除了剛才說的最重要的兩條,安全性 、副作用和有效性以外,我們還會考慮很多。比如,家庭的經濟情況、收入。現在也有不少很新的藥物,甚至於還有不少家屬,可能會去網路上購葯,去群裡面採購一些國外的葯,這些葯它們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貴,非常的貴。所以,如果說家裡狀況並不是那麼富裕的話,我的意見是,不一定說非得去用這些藥物。

從現在我們所得到的資訊,以及在各種國內外的權威機構所發布的文獻來看,現在所有的新葯並不能夠解決所有癲癇病人的問題,而且,所有的新葯對於癲癇的控制率,並沒有比現有的傳統藥物高多少。它們的好處其實主要是兩個,一個就是安全性,比傳統藥物有明顯的改進,也就是說副作用可能少一點,更安全一點。第二個,就是某一些葯可能有特殊的適應症,也就是說,當病人的病因很清楚了以後,也可能更具有針對性的。

對於絕大部分的患者,我們不必要非去通過互聯網採購特別貴的藥物,尤其我們也不主張,不顧家庭的實力,都抱著對患者好,對孩子好的這麼一個想法,去採購特別貴的葯,也不一定很合適。

此外,如果說有必要去採購,比如說,正好是一個很特別的病,病因很清楚,正好在網上面有一個很好的藥物適合他,那麼可以去試用。少採購一點,買完以後,給孩子試用。用完有效果,您再去用;如果說沒效果,一般一兩個月就能夠判斷了。所以這個就是第三個方面。

選擇每一個抗癲癇藥物的時候,醫生會考慮它的療效、安全性,還有它的可及性,可及性當然就包括剛才講到的價格。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選葯的一些基本的問題。

五、對於癲癇患兒,還應考慮藥物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秦炯教授:

在臨床實踐中,還應該注意的,也是很多家長朋友們會問到的問題,抗癲癇藥物對孩子的認知功能有沒有影響?會不會對重要器官產生一些不良反應?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點,就是兒童癲癇的共患病的一個概念。

實際上,兒童得癲癇以後,他可能會出現腦功能的損傷,一些會出現很多精神和行為的異常、障礙,像我們觀察到,三周歲以上的孩子就很容易見到,他有一些自閉的表現,有一些甚至很小就已經有自閉的表現,像一兩歲以後就可以有,那麼到兩三歲,我們就可以去進行判斷、診斷。在三到五歲以後,很多的病人會出現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叫ADHD,俗稱多動症。多動症實際上對兒童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在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時候,也會相應地考慮對孩子的精神狀況,對孩子的認知功能有影響沒有,這個也是我們要特別去進行考慮的,因為也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在服藥前,他已經有了一些精神和行為的異常。那麼這個時候,選葯就應該注意,比如我們知道,有一些藥物他可能會出現較明顯的,對精神行為有影響的這個問題,那麼換句話講,如果我們的孩子有這方面表現的時候,在就診的時候,也要跟醫生進行很好地溝通,把這些資訊跟醫生去介紹,這些都作為醫生選擇藥物時考慮的問題。

總之,抗癲癇藥物的治療是一門科學,是癲癇病學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內容,也是一門藝術,需要醫生和家屬把患者的資訊了解很充分的基礎上,給孩子最後做出一個最適合他的方案。

六、做好定期複查,實現癲癇治癒

秦炯教授:

那麼是不是選擇了目前最適合的方案,就一定會有效果?這個也不是的。癲癇百分之八十可以通過一到兩種的抗癲癇藥物的治療就可以控制好,但是,也還是有百分之二十,用很多很多種藥物也不能控制,有的時候可能需要採用外科手術。

所以,即使醫生根據目前所了解的孩子的狀況,選擇了目前最適合的一個治療的方案,我們還依然要進行系統的觀察,包括他的療效,還有他的安全性。我們會去定期地囑咐你,根據他用藥的種類,讓他定期來進行輔助檢查,比如說化驗肝、腎功能、血象、心電圖等等,根據這個藥物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做檢查。

此外,家屬還應該特別做的就是,做好癲癇發作的日記,目的就是看看藥物治療以後,他的發作有沒有減少,他的發作的時間有沒有縮短。如果說,有明顯的減少,有明顯的縮短,發作的癥狀有明顯的減輕,這些都是治療有效的一些表現。醫生會根據家屬的這些數據來調整下一步的治療。

總之,抗癲癇藥物的治療,從選葯到最後給病人用藥,用完以後去定期地進行隨訪,去複查,整個的過程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一般來講, 可能至少需要兩到三年以上的時間,有的病人可能需要三到五年,還有的可能需要更長,甚至於終身治療。所以選擇了藥物以後,家屬跟醫生共同來進行努力,去避免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對他的生活品質,有嚴重影響的那些不良反應。在家長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用患者能夠用的起藥物進行治療。一旦這個是有效的治療,又是一個很安全的治療,我們就應該堅持長期的用下去。

最後我們說,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兒童癲癇患者都能夠實現不發作,而且這百分之八十能夠完全控制的病人,他們的將來大部分是和正常的同齡兒童差不多。也能夠實現他們日後成年後的遠大目標,都能夠成為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對家庭都是有用的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