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棟方:癲癇兒童的用藥注意事項

一旦孩子確診為癲癇後,很多家長心中最大的疑惑就是癲癇能否治療,是否需要長期服藥,生活細節上需要注意什麼。

實際上,癲癇並不少見,其發病率為0.5%-2%,中國目前有超過1000萬名癲癇患者。雖然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但仍有40%的患兒不能查明病因,需要使用藥物控制癥狀的發生。

癲癇目前主要用口服藥物治療,通常服藥時長為3-5年,在部分情況下可能需要長期服藥。但在用藥過程中,家長可能會遇到疑問或誤區。今天,本文將為大家分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神經科李棟方副主任醫師關於兒童用抗癲癇藥物的日常注意事項的觀點。

不可盲目補充營養品

家長往往會因為擔心患兒在服用了抗癲癇藥物後會出現免疫力變差、容易生病的問題,因此經常給孩子吃「補藥」。


實際上,雖然長期服用抗癲癇葯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鈉可能影響維生素D的代謝和吸收而引起骨質疏鬆,部分抗癲癇葯也可能引起粒細胞下降、免疫球蛋白下降等情況,但不同抗癲癇藥物的作用機制有所差異,其不良反應各有不同,家長不能因過度擔心而草木皆兵。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孩子的病因和治療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補充各類維生素。

另外,由於癲癇患兒的腦神經興奮性較高,因此建議不要大量補充所謂的「補藥」,特別是「提神醒腦」的食物,比如咖啡、西洋參、濃茶、可樂等。

密切關注患兒狀態

家長應詳細記錄孩子的用藥和發作情況,即常說的「癲癇日記」,以便醫生尋找可能引起孩子病情變化的原因,鑒別是疾病進展、藥物不良反應還是其他原因。


疾病本身也可能導致認知、行為、情緒改變,如顳葉癲癇患兒持續顳區放電,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的患兒出現睡眠期癲癇性電持續狀態等,都可能導致患兒出現多動、精神心理、智能異常。

藥物不良反應也可能導致少部分患兒出現嗜睡、抑鬱、性格衝動等問題;如果考慮藥物不良反應,則需要根據病情對藥物類型、劑量進行調整,或添加維生素類等輔助用藥治療。家長需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以便醫生調整後續治療方案。除此以外,家長還需要耐心地對患兒加強護理,避免其發生意外和危險。

避免自行停葯換藥

由於抗癲癇藥物通常要長期服用,少數患兒甚至要終身用藥,因此,有部分家長擔心抗癲癇藥物會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


在臨床治療癲癇的過程中,要避免或減少抗癲癇葯對認知功能的影響,首先應接受權威的專科醫生診斷,正確選葯,規律調葯,儘可能單葯治療,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對認知功能損害相對較少的抗癲癇藥物。

如果因為擔心藥物不良反應,自行停葯換藥,引起癲癇反覆發作,甚至誘發癲癇持續狀態,會導致適得其反的後果。

再次強調:抗癲癇葯產生的不良反應遠遠比癲癇反覆發作產生的影響少得多!

在孩子治療癲癇的過程中,家長切忌過於焦慮,應首先調整心態,認識到癲癇是可治之症,只要進行積極合理的治療,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同時加強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和照顧,給予孩子正確的解釋與引導,讓孩子過上積極、陽光的人生。

專家介紹:

李棟方,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神經專科副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本科畢業留校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工作,從事兒科醫教研工作十餘年,對呼吸、消化系統等兒科常見疾病有較豐富的診治經驗,尤擅長各種小兒神經疾病的診治,如癲癇、腦性癱瘓、熱性驚厥、腦炎、面癱、精神運動發育遲緩、抽動症、多動症等。廣東省抗癲癇協會理事,曾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短期培訓,英國卡迪夫大學訪問學者,在SCI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著,主持省部級和廳局級基金各一項,參與國家、省部級基金多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