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殘山剩水:馬遠的獨特畫風

馬遠(1140-1225年)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乾濃重,多橫斜之態。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華燈侍宴圖》、《歡梅圖》、《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師法李唐,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作畫特點是布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誌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小中見大,隻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

《水圖》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殘缺半幅而無圖名外,其余圖名分別是:“洞庭風細”、“層波疊浪”、“寒塘清淺”、“長江萬頃”、“黃河逆流”、“秋水回波”、“雲生滄海”、“湖光瀲灩”、“雲舒浪卷”、“曉日烘山”、“細浪漂漂”。這十二段作品,專門畫水,除個別幅有極少岩岸之外,其它沒有任何別的景色,完全通過對水的不同姿態的描寫,表現出種種不同的意境。

作者對水觀察的細致入微,以及創造出來的形態美感和筆墨技能,都令人驚歎不已。如“洞庭風細”,波浪如鱗,不激不怒,近大遠小以至於水天一色,彷佛覺得微風習習,輕輕掠過了那開闊的湖面,使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層波疊浪”是以顫抖的筆法,描寫浪濤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龍蟄伏。那洶湧澎湃的氣勢,使人精神振奮而感到豪壯。“湖光瀲灩”一幅,畫家以輕快流暢的筆法,畫出水波的跳動,浪峰無規則的排列,顯然受到亂風的吹蕩,即使畫家不染上紅色,也使觀者感到陽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瀲灩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來。“雲舒浪卷”一幅,卻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畫家以凝澀的筆觸,畫出一個浪頭,它彷佛咆哮著要騰空而起,天空中黑雲滾動,與水相接,更增加有如衝鋒陷陣的氣概。畫面雖小,而氣魄宏大壯觀。

《水圖卷》絹本設色 共十二段,每段26.8cm×41.6cm,故宮博物院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