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派創始人明代畫家戴進作品欣賞

明 戴進 關山行旅圖 立軸絹本 61.8×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戴進仿宋院體的典型代表作。其畫法師承南宋李唐、馬遠法派,但用筆疏爽,略帶寫意筆法,別具風格。近景作一山腳,幾株勁松屈曲盤桓,枝葉茂盛。幾頭毛驢款款走來,情態傳神。畫家在近景的處理上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遠山疊翠,用淡墨寫出,近濃遠淡,使作品層次富有深度。山頂之樹信筆點寫,生動自然。整幅作品頗具馬遠、夏圭遺風,但工細之中見豪放,畫面神情氣爽,秀逸典雅。

浙派奠基人 戴進

戴進(公元1389—1462),字文進,又字文節,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漢族,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早年為製作金銀首飾工匠,製作出的釵花、人物、花鳥,技藝精湛,很有名氣。後改工書畫,以賣畫為生,年輕時就很有影響。宣德間(公元1426—1435)被推薦進入宮廷畫院,官直仁殿待詔,當時畫院畫家如謝廷循、李在、倪端、石銳等,畫技都遠遜於戴進,因而遭妒忌排擠。戴進被放歸故裡後,回到杭州後以賣畫為生,終至窮途落泊而死。主要藝術活動和影響是在民間。明朝山水花鳥畫首席畫師,浙派創始人。

戴進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的一個職業藝術家庭。父親是位畫師,而戴進年輕時,則是一位傑出的金銀工匠,他擅長設計各種精巧的人物、花鳥首飾,頗受當時人歡迎。

後來戴進決定脫離工匠卑微的社會地位,而改習繪畫,並且隨著父親到當時的首都南京尋求發展。根據記錄,他在南京時期為人繪製的肖像技巧純熟,酷似真貌的寫實能力令看過的人都驚訝不已。除了在南京一地作畫之外,戴進也為杭州著名的寺觀繪製壁畫,在報恩寺、華藏寺留下他的畫蹟。

明宣宗宣德年間(1426-1435),戴進因為畫藝揚名錢塘,被一位姓福的太監推薦入宮,從一位地方聞名的職業畫家,正式成為北京宮廷禦用的畫家。現在流傳的一些戴進的傳奇軼事,幾乎都圍繞在他的宮廷生活。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戴進的才藝超越皇帝寵愛的宮廷畫家謝環,因而遭受妒忌、讒言,導致他被逐出宮廷。雖然這段故事有添加附會的成份,但是從戴進留下來的畫作,署款多未提到他擔任宮廷畫家的職稱,可以猜測他在宮廷停留的時間短暫。

戴進離開宮廷之後,仍寓留北京,雖然他一生再也沒有得到宮廷或皇上的青睞,但是他的畫作在高官權貴之間仍然十分受歡迎。像是尚書王直就對於他的人品和畫藝推崇備至,而著名的文臣、同時也是墨竹名家夏昶,與戴進交往密切,兩人時常以互贈書畫自娛。這時期,戴進的創作大多是與文臣的應酬之作,題材為表現文人雅集、送別、閒居,或祝壽的圖畫。戴進在北京停留十幾年,一直到六十歲左右才返回故鄉杭州。

戴進一生的繪畫風格,隨著旅居地和環境的變動而產生變化。他早期在杭州和南京活動,接觸到的幾乎都是南宋宮廷遺留下來的繪畫傳統,山水受到馬遠、夏珪影響,人物則沿襲李唐、馬遠或梁楷風格。戴進中年進入宮廷之後,受到畫院同僚和皇帝繪畫品味的影響,開始嘗試創作具有宮廷氣息的青綠山水,以及能夠展現帝國天氣的郭熙山水畫風,而這時期繪製的人物畫也具有濃厚的政治性或道德訓誡的意涵。戴進離開宮廷之後,畫風與早期相比,則有明顯的變化,因為廣泛與文人交往,所以吸收到北宋文人水墨竹石、雲山墨戲,以及元代吳鎮、盛懋的畫風。戴進晚年,筆墨變得更加簡潔、快速,充滿力量和運動感,這種粗率寫意的風格,影響後來的浙派畫家,朝向更具有表現性的畫風發展。

1462年,戴進過逝杭州,享年75歲。戴進的作品不僅在技巧上,而且在表現力上都優於他同時代的畫家,甚至被認為足以與元代的繪畫大師並駕,而戴進的影響力也超越繪畫的流派,即使是「吳派」的創始者沉周也曾經學習他的畫風。無論戴進生前或死後,都享有比任何一位浙派畫家更高的名聲,明代藝術史家給予他「畫聖」和「國朝第一」的榮銜,可以說是推崇備至!

明 戴進 長江萬裡圖 立軸絹本 61.8×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春遊晚歸 絹本 167.9x83.1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

本圖左下角的前景,畫一座庭院,伸出牆外的樹枝、路邊紅色的桃花,都透露出「春天」的氣息。一名士人正在敲著門,庭院中有個仆人提著燈籠前來應門,顯示著春遊主人「晚歸」的詩意。中景的田野小徑上,兩個農人扛著鋤頭回家,遠處農捨的空地上,有個農婦正在餵食家禽,人物雖小,顯示出畫家對細節的用心描寫。

這幅畫的筆墨多取法自南宋時代的馬遠、夏圭一派,構圖上雖然仍然舊沿襲著南宋院畫體系風格,保留了大部分空虛的地方,但是畫面比較平板,近景和遠山幾乎是在同一平面上,比較缺乏景致太空的深度。這也是浙派繪畫的共同特色之一。畫上並沒有作者的落款和印章,但是從畫風,再比照其它畫作來看,似可推斷是戴進在北京時期的作品。綜合其它傳世作品來看,戴進除了兼法宋、元諸家以外,受到南宋馬遠、夏珪「院體」一派畫風的影響比較深。但是他繼承古人傳統,而不為成法所拘,能夠發展變化,自出新意。這件作品為戴進基於馬遠、夏圭風格,而更近一步,大膽強調豐富筆墨效果的傑作。繪畫技法功力深厚,筆墨靈活而變化多端,奔放中不失法度,嚴謹中又富有瀟灑俊逸的格調,是代表戴進風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戴進 風雨歸舟圖 絹本淺設色 143x81.8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描繪暴雨降臨的瞬間,風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顛簸擺蕩,行人迎風而行的情景。為了捕捉這大自然戲劇性的一刻,戴進運用寬闊的濕筆,快速斜掃過畫面,表現大雨滂沱如潑、雨霧翻騰的撼人氣勢,同時他也畫出翻折的樹葉、蘆葦,和逆風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種垂直逆向,加強整幅畫的動勢。戴進這幅畫以自然中的風雨雲霧為創作主題,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傳統。不過,和宋代繪畫相比,戴進的構圖動勢更強烈,筆墨也更加奔放縱恣,這件〈風雨歸舟軸〉影響了後來的明代宮廷畫家,成為他們描繪這類風雨山水圖的典範。

明 鄭文林(舊傳戴進) 春酣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蒼松翠壁,杏花點綴其間,士人會飲,醉意醺然,呈現出民間百姓歡樂的氛圍。繪山石大斧劈粗細轉折多,連皴帶染,具有強烈筆勢與墨色變化效果;人物衣摺線條勁健灑脫。 本幅無名款,舊籤稱此乃開創「浙派」山水風格的戴進(1388-1462)所為。然據畫中嶙峋的山石結構和太空景深來看,其可能出自十六世紀浙派畫家之手。不過此軸筆墨精良,且為高近三百公分,實為一件具代表性的浙派山水钜作(一說鄭文林作)

戴進 長松五鹿圖 絹本設色 縱142.5 橫72.4公分 台北故宮藏

這幅畫的主題是長松和鹿,長松代表長壽,鹿因與「祿」諧音,帶有「福祿」或「俸祿」的意思,所以這張畫具有祝壽或是祈福的功能。本畫的構圖與戴進一般作品不同,垂直的松林、形狀像石筍的山峰和圍繞的祥雲幾乎塞滿畫面全部的太空,讓整幅畫充滿平面裝飾的趣味。 這幅畫上的筆墨技法也很獨特,戴進以長短不齊的橫點或線條,交疊在山石輪廓的邊緣,表現山石凹凸和林木蓊鬱的效果,這種筆法受到元代文人高克恭的影響。雖然畫上並無畫家簽款,但是左上角有明代吳派畫家文徵明的題詩,鑑定此畫為戴進的真蹟。這幅畫的山石以及夾葉樹的畫法,與戴進另一幅〈畫山水〉(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近似,筆墨都趨向簡快潑辣的風格,可以代表戴進晚年繪畫的面貌。

戴進 渭濱垂釣 絹本設色 縱139.6 橫75.4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主題「渭濱垂釣」,描繪的是周文王拜訪在渭水邊隱居垂釣的薑太公,邀請他入朝輔政的故事。畫面上,高聳如屏的山巒、隨風飄蕩的柳樹,和環繞河堤周圍的岩石,建構了人物活動的舞台,在群樹、河堤和山巒之間瀰漫雲霧。地上的豹皮、釣具點出主人翁薑太公漁隱的生活,他與周文王兩人拱手交談,站立於畫面中央,成為目光的焦點。周文王的侍騎五人,則隱蔽在樹叢右側,耐心地等待著這歷史性時刻的來臨。戴進此畫承襲南宋李唐、馬遠的院體風格,畫衣紋用筆方折,帶有頓挫;畫岩石為「斧劈皴」,筆法剛健勁挺,墨法淋漓,反映他早期山水人物畫的一種面貌。在明初宮廷,十分流行這種徵召隱士或賢才為朝廷效力的「招賢圖」,因此〈渭濱垂釣圖〉可能是戴進為宮廷畫院製作的一幅作品。

戴進 洞天問道圖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涉水返家圖(風雪歸家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戴進 溪橋策蹇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月夜訪友圖 1438年作

戴進 畫羅漢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葵石蛺蝶圖 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畫山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三顧草廬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雪景山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溪堂詩意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佚名(舊傳戴進)撫松觀瀑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溪邊隱士圖 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

戴進 踏雪尋梅圖 (美)私人藏

戴進 鍾馗夜遊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涉水返家圖 絹本水墨淡彩 大都會博物館

戴進 月下泊舟圖 美國明德堂

戴進 南屏雅集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海水旭日卷 絹本設色 縱24cm橫15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署。鈐“文進”印。圖繪海上日出的景象,茫茫海水一望無涯,一輪旭日在天邊冉冉升起,雲蒸霞蔚。整幅畫面雖景物簡潔,卻具天氣萬千的氣勢。戴進的籍貫為浙江錢塘,瀕臨東海,他對海邊的景色有真切的感受。此圖帶有寫生的意味,並不強調筆墨的特色。

戴進 歸田祝壽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墨松圖 縱29厘米 橫294.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進 達摩六代祖師像 33.8×219.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戴進 靈谷春雲圖 絹本設色 31.6×124.2厘米(德)柏林東亞美術館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