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館招商加盟養生基礎之五臟六腑

臟腑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臟腑學說是古代醫家將客觀所見的形態與主觀推理所得的認識結合在一起構築的理論體系,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闡明人體的生理病理及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醫臟腑理論的主要特點:首先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與形體官竅,通過經絡的聯繫,氣血的溝通,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屬實質性內臟,是貯藏精、氣、血和津液的,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是主管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傳導和排泄的。因而臟以藏為主,腑以通為用。《素問》指出:「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一、五臟知識:

五臟,即為心肝脾肺腎的總稱。

(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五行屬火。


生理功能包括:

①主血脈,是指新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

②主藏神,是指對外界食物發生的思維活動過程是由心來完成的。

③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

在臟腑學說中,心的生理功能,不僅包括心、血、脈在內的完整的循環系統,而且還包括主宰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在五行屬金;肺上通喉嚨,外合皮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


生理功能包括:

①主氣、司呼吸,是指肺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②主宣發和肅降,是指肺氣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

③肺主皮毛,是指肺俞皮毛關係密切,非通過它的宣發作用把水谷精微輸佈於皮毛,以滋養周身皮膚、肌肉、毛髮等。

④通調水道,是指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的作用。

⑤開竅於鼻。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


生理功能包括:

①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②主統血,即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

③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

④主肌肉、四肢;全身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來營養,才能使肌肉發達豐滿,臻於健壯。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


生理功能包括:

①生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展、升發的生理功能。

②主藏血,是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液循環血量的功能。

③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


生理功能包括:

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

②主水液,腎中精氣的氣化功能,對於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著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

③主納氣,是腎有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放置呼吸表淺的作用,從而保證體內外氣體的正常交換。

④開竅於耳及二陰,腎竅有上竅與下竅之分,在上則開竅於耳,在下則開竅於二陰。

二、六腑知識

六腑,即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臟器的總稱。

1.膽: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泄膽汁,膽主決斷。

2.胃: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3.小腸;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腹主液。

4.大腸: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路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