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素食| 五臟養生學

解讀神奇「五臟六腑」

揭開臟腑養生的神秘面紗

「五臟六腑」是中國人用了幾千年的一個名詞,釋義就是指人體內的主要器官。《素問·五藏別論》中有雲:「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這句話從現代的解釋來看,「臟」即指人體內實心的有結構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是為「五臟」;「腑」即指人體內空心的器官,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為「六腑」。這裡我們通過解讀這些神奇的「五臟六腑」,養五臟,調六腑,開啟智慧養生的大門。

五臟與六腑

《黃帝內經》中將五臟六腑都稱為¨官」,是說人體五臟六腑都各有職能,並根據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特點,各封以「官」位。而按照生理功能特點,臟腑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以五臟為中心,一臟一腑,一陰一陽為表裡,由經絡相互絡屬。五臟具冇製造並儲存氣、血、津液的功能,六腑則具有進行消化吸收的功能。五臟與六腑不僅各有功能,同時也和對應的臟腑互相協力運作人的五臟六腑。

五臟具有製造並儲存氣、血、津液的功能,六腑則具有進行消化吸收的功能。我們攝取的飲食,分為對身體而言必要的營養(水谷精華)和不必要的成分(糟粕)。而五臟則負責將水谷精華製成氣、血、津液,並將之儲存,而六腑則負責將糟粕轉化成糞便與尿排泄出去。

五臟與六腑不僅各有功能,同時也和對應的臟腑互相協力運作。相對應的臟腑有肝與膽、心與小腸、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六腑屮的三焦是元氣等氣與津液的通路,同吋時也是氣化作用進行的部位。互相對應的臟腑間靠經脈聯結,以臟為主,腑為從,腑的消化吸收作用由臟統籌。另外在性質方面,臟屬陰,腑屬陽。這是因為出於髒的經脈通過身體屬陰的部分(腹部),而出於腑的經脈通過身體屬陽部分(背部)的緣故,因此臟屬裡而腑屬表。臟和腑除了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外,其經絡的位置也有很大的不同。所有髒的經絡都在手臂和腿部的內側及身體的內側。腑的經絡則在手臂和腿的外側及身體的背面。當人體面臨威脅時,會本能地屈起身軀,所有髒的經絡都在身體的內側,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只有腑的經絡暴露在外。相比之下,髒的重要性遠比腑大。疾病初期多由腑產生異常,當時間拖長之後病邪侵入體內,則對應的臟器便會失調。不過也有臟器發生異常而使對應的腑發生疾病的狀況,這就是因為彼此的功能相互影響的關係。如果人的身體真的是造物主所設計,這樣的安排是非常合理和高明的。《黃帝內經》的這種「臟」和「腑」的分類方法,具備了極高的觀察力和智慧。

臟與腑之間的關係

臟腑是內髒的總稱,臟與腑之間,就其主要關係而言,是五臟配六腑的關係。臟屬陰,腑屬陽;陰主裡,陽主表。這樣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裡相互配合,形成了五對: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每一對臟腑之間在結構上,主要有經脈相互絡屬;在生理上,相互為用,相互協調;在病理上,又可相互影響。

①心與小腸

在結構上,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兩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肝而構成了表裡關係。再就兩者的生理功能來說,心屬火、主血,心火溫煦、心血滋養,則小腸功心能正常;小腸化物、泌別清濁,吸收精微,可以化生心血。由於有小腸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脾主運化的功能之中,因而心與小腸的關係,是屬心與脾的關係。

②肺與大腸

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系。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肺氣肅降與大腸膽、腎與膀朧傳導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由於「肅降」與「傳導」能影響臟腑氣機,故肺氣肅降下行,布散津液,則能促進大腸的傳導;大腸傳導糟粕下行,亦有利於肺氣的肅降。從而影響呼吸運動和排便功能。

③脾與胃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脾胃運納協調: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胃的「納」是為脾的「運」作準備,而脾的「運」是適應胃繼續「納」的需要。如果沒有胃的受納、腐熟,則脾元谷可運、無食可化;反之,沒有脾的運化,則胃就不能受納。因此,胃和則脾健,脾健則胃和。脾胃運納結合,相互協調,才能完成納食、消化、吸收與轉輸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2)脾胃升降相輔: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氣上升,運化正常,水谷精微得以輸布,則胃才能維持受納、腐熟和通降;胃氣下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才能正常運化和升清。因此,脾胃之氣,一升一降,升降相輔,才能保證,「運、納」功能的正常進行

(3)脾胃燥濕相濟:腺為臟、屬陰,喜燥而惡濕;胃為腑、屬陽,喜潤而惡燥。

脾胃喜惡不同,燥濕之性相反,但其間又是相互製約、相互為用的。胃易燥,得脾陰以製之,使胃不至於過燥;脾易濕,得胃陽以製之,使脾不至於過濕。因此,脾胃之間燥濕相濟,是保證脾胃運納、升降協調的必要糸件。

④肝與膽

肝與膽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同主疏泄方面。肝膽同主疏泄。肝之疏泄,分泌膽汁,調暢膽腑氣機,促進膽囊排泄膽汁;膽汁疏泄,膽汁排泄通暢,有利於肝發揮疏泄作用。因此,肝膽相互依存,相互協同,則膽汁的分泌、貯存、排泄正常,有利於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⑤腎與膀胱

腎與膀胱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係。在生理功能上,主要體現在同主小便方面。水液經腎的氣化作用,濁者下降於膀胱而成為尿,由膀胱貯存和排泄;而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又依賴於腎的固攝與氣化作用,使其開合有度。因此,腎與膀胱相互依存,相互協同,共同完成小便的生成、貯存和排泄。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之間密切聯繫,它們不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製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而且以經絡為聯繫通道,相互傳遞各種資訊,在氣血津液環周於全身的情況下,形成一個非常協調和統一的整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