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旬大爺大便不成形,腸鏡檢查現息肉,有惡變風險

近日,湘南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胡久葉主任醫師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70歲的劉爺爺,因大便不成形,行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一廣基息肉,大小約3.5cmX2.5cm;病理診斷為直腸腺瘤性息肉伴輕度不典型增生,如不及時救治,可能出現惡變風險

經消化內鏡團隊討論後,胡久葉主任決定為患者實施「直腸腺瘤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並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手術歷時約50分鐘,術中無出血、無肌層損傷,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1天后恢復進食,術後無出血及穿孔等併發症。

手術後第5天劉爺爺順利康復出院。

術後病理回報「直腸腺瘤性息肉伴輕度不典型增生,切緣乾淨無殘留」。

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湘南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內鏡微創診治水準再上新台階,在直徑達2cm以上廣基息肉、消化道早期腫瘤的診療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這也是繼開展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以來,又一項四類消化內鏡診療技術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變進行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目前已成為消化道癌變早期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屬於四類內鏡手術,也是目前消化內鏡技術難度較大的微創治療技術之一。

主要適用於消化道(食管、胃、結直腸)以下疾病的切除治療,比如直徑大於2cm廣基息肉、平坦型/側向發育型腫瘤、早期癌及癌前病變、黏膜下腫物(平滑肌瘤、間質瘤、異位胰腺、脂肪瘤、類癌)等。

ESD技術屬於內鏡下微創手術,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具有患者更易於耐受;經自然腔道進鏡,不改變正常解剖結構治療創傷小,術後恢復快,安全可靠風險小等優勢。


(編輯zebra 圖片來源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 周青敏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