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會養生,百病不上身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夏季該如何養生?蘭溪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賢說,夏天的特點是燥熱,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

張賢認為,中醫養生之道在於「順應四時」,從養生角度,人體自身雖有適應能力,但若了解和掌握自然變化規律,主動採取養生措施適應其變化,保持健康,增強正氣,避免邪氣的侵害,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張賢說,夏季養生靜養勿躁以養心。按中醫五行理論,夏季屬於火,內應於心,心藏神,心在志為喜。炎熱夏日,人體出汗相對較多,汗為心之液,最易損耗心氣,出現氣短乏力、心悸等不適,夏季高溫也容易干擾心神,致使心神不寧,心煩易怒,心火過亢。不難發現夏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的季節。所以夏日養心顯得格外重要。欲養心,必須避免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少思寡慾。

其次,夏季養生飲食方面宜忌重護脾。張賢說,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即人體生命活動的繼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充實均依賴脾胃運化,可見保護脾胃多麼重要。濕為夏季主氣,脾喜燥惡濕,濕盛最易傷脾,影響脾胃運化,所以夏季容易疲勞,食慾下降。夏季高溫人們往往會貪食寒涼,導致脾胃陽氣損傷,引發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腹瀉等。脾胃受傷運化水濕能力減弱,人體濕氣加重,便會出現肌肉酸痛,頭身困重等。「護養脾胃,市民朋友應少食冰冷,還可適當吃些健脾利濕之品,如山藥、米仁等。」

此外,張賢還認為,在起居方面大家也要稍加註意。「夏日避暑大家都知道,避寒也需知。夏季避風如避箭,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夏季毛孔舒張,風邪更易侵襲入體。」張賢提醒,夏季空調溫度開過低,甚至有些人對著風口吹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容易引起頭痛,風寒,面癱等疾病。尤其睡覺期間,盡量避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