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肉食過多易得「慢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這與伴隨工業化進程發生的飲食結構變化有關。發展中國家肉類消費量為人均32千克/年,發達國家則鋼彈80千克/年。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孔子

美國糖尿病研究中心調查發現,紅肉及其製品攝入量越高,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越大。如果每天吃100克牛排,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19%;每天吃50克紅肉(兩片培根肉或一根熱狗,一兩臘肉),患病的風險會提高51%。美國居民平均消費紅肉45千克/年,人均123克/日,糖尿病的發病率超過8.5%。

由於紅肉富含血紅素鐵,鐵攝入過量會引起體內鐵負荷過量,造成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升高。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加工紅肉添加的亞硝酸鹽,都是致病的危險因素。


1、大腸癌發病與吃肉食過多有關

丹麥哥本哈根居民結腸癌發病率比芬蘭庫皮奧地區高3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這兩個地區的膳食結構進行了調查,發現哥本哈根肉類和啤酒消費量很高,肉類攝入量比庫皮奧居民高50%。

而位於農業區的芬蘭庫皮奧居民,從穀物中攝入大量膳食纖維。由於丹麥人膳食纖維攝入量非常低,導致糞便中含有大量厭氧菌,這些細菌將體內膽汁和脂肪酸轉化為致癌物質。研究發現芬蘭農民糞便中益生菌(乳酸菌與雙歧桿菌)的平均排出量,明顯高於哥本哈根的居民。

肉類攝入量愈大,結腸癌發病率就愈高。膳食纖維攝入量大,不但可減少毒素吸收、稀釋毒素在結腸中的濃度、縮短毒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還能改變腸道生態菌群與內部代謝環境。



2、飲食中膳食纖維缺乏易患大腸憩室病

20世紀美國居民從果蔬中攝入的膳食纖維下降了20%,從穀物中攝取的膳食纖維下降了50%,造成在腸壁上形成囊狀物或帶狀物的「大腸憩室病」發病率明顯增加。

非洲農民飲食的膳食纖維含量,比典型的美國膳食要高4~6倍;每日攝入量為25~30克,美國僅為4~6克,在非洲土著人中從未發現大腸憩室病。但非洲城市居民,當膳食纖維攝取量與美國居民類似時,該病發病率就會上升,甚至與美國相仿。

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使腸道保持一定的充盈度,促進腸道蠕動,並使糞便軟化,最終使腸道憩室病的發病率下降。


小科普

憩室病是指胃腸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狀突起,常發生在大腸,數個憩室同時存在,稱為憩室病。如果憩室發生感染,稱為憩室炎。大部分憩室病患者無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出血。大部分憩室病患者無癥狀。當病人出現難以解釋的腹痛、腹瀉和其他排便異常時,需要考慮憩室病的可能。憩室的開口可以出血,或大出血,血液進入腸腔,再經肛門排出。當糞便嵌頓在憩室並損傷血管(憩室旁的血管)即可引起這種癥狀。升結腸比降結腸的憩室出血更常見。結腸鏡檢查能確定出血的原因。憩室病大多發生在結腸。

文章部分來源於《中國人該怎麼吃》 作者 趙 霖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