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龍眼可補氣養心、緩解焦慮 但並非人人適宜

龍眼,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桂圓」,是一味常見的補益中藥。那麼,龍眼到底有哪些營養價值和功效?龍眼應該怎麼吃?吃龍眼時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管中藥師黎映瓊表示,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脾經,可補益心脾。龍眼肉單用即可補脾氣,養心血而安神,可用於治療勞傷心脾、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怔忡等症。此外,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部副研究員蒲昭和表示,龍眼肉還含有一種抗焦慮的活性物質,對焦慮症有較為明顯的緩解效果。此外,龍眼的鐵含量也較高,補血效果顯著。因此,蒲昭和建議,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及久病貧血的人可常吃些龍眼肉。

那麼,龍眼應該怎麼吃呢?可參照以下幾種吃法:

1. 泡水:取龍眼乾14粒、生薑3片,一起泡水,10分鐘後即可飲用。可用於緩解脾虛引起的腹瀉、腹痛等;加大棗泡水可用於緩解產後浮腫的癥狀。

2. 泡酒:取龍眼肉200克、高粱白酒500毫升,將切碎的龍眼肉加入高粱白酒中,泡1個月。每晚臨睡時飲15毫升,有緩解疲勞、安神定志的功用。

3. 燉湯:取龍眼肉100顆、雞肉150克、當歸30克,將雞肉切塊,把全部用料洗凈放入燉盅中,加開水適量,加蓋,溫火隔水燉3小時。可養血益顏,適合女性服用。

4. 煮粥:取龍眼肉30克、小米100克、紅糖少許,將龍眼肉、小米置於鍋內,放適量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粥熟。有養血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龍眼雖好,但食用應適量。龍眼性熱,吃多了會導致口乾,容易上火,因此,通常每天每人吃龍眼最好不要超過15顆。此外,龍眼也並非人人都適宜吃。便秘、小便黃赤、口乾舌燥者不宜服用;舌苔厚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應少食;糖尿病患者、孕婦應禁用。

本文由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進行科學把關。專家擅長醫學減重,腫瘤營養治療,手術前後的營養治療及對孕產婦、嬰幼兒、亞健康等人群的營養調整,對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疾病、貧血等患者的營養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