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的這些「非正常」情況別驚慌

新生寶寶也會有一些「非正常」情況出現,比如頭顱血腫、尿布帶血……

當遇到這些狀況時,爸爸媽媽們除了擔心害怕,還有更好的選擇哦:那就是提前預習我們今天的文章,讓你明白個中緣由,了解護理要點,這樣才能做到面對這些情況時臨危不亂呢!

新生兒尿布帶血

女孩出生後的前幾天,換尿布時,偶爾可能會看到尿布上有少量的血跡,並混有白色或透明的陰道分泌物或黏液。碰到這種情況,新手爸媽不必緊張,這叫作「假月經」,是由於胎兒受到母體雌激素的影響造成的。在孕末期,孕媽媽的身體為分娩做準備,體內雌激素分泌增多,雌激素可以通過胎盤到胎兒體內,使胎兒體內雌激素水準保持在一定水準。胎兒、胎盤娩出後,臍帶血液供應停止,來源於母體雌激素的影響便中斷了;女寶寶在雌激素作用下增生的陰道上皮細胞和子宮內膜便發生脫落,從而引起少量陰道出血。

這樣護理:加強新生兒外陰護理,換尿布時細心觀察分泌物的量和性狀,及時用嬰兒濕巾將外陰擦乾淨,如果分泌物比較黏稠、不容易清潔,可用溫水清洗,保持外陰部的清潔和乾燥,少量的陰道出血1~2天就消失了。

新生兒頭顱血腫

新生兒頭顱血腫通常發生在產程中胎頭位置不正、第二產程比較長或難產分娩的新生兒身上,由胎兒頭顱在母親骨盆中受到骨性凸起部位長時間的擠壓,或在分娩中使用了陰道胎頭吸引器及產鉗助產分娩造成的。可在出生後或數天后發現,多見於頭顱頂部,血腫邊緣清楚,周界不超過骨縫,波動感明顯。

這樣護理:一般情況下,兒科醫生在查體時發現了頭顱血腫後會告訴新生兒父母,輕度的頭顱血腫不需要處理,大約在一個月左右可自行吸收、消失;嚴重的頭顱血腫需要查血化驗並藉助影像學檢查,以排除顱骨骨折。頭皮有破損的可以根據醫囑塗抹抗生素軟膏,避免局部感染。

護理寶寶前清潔雙手,加強餵養,多安撫寶寶,減少哭鬧;保持血腫局部的清潔和乾燥,盡量減少觸碰血腫部位,以免引起疼痛,更不要做局部按摩。

細心觀察新生兒的精神狀況、吃奶情況、大小便排泄和黃疸出現時間及是否加重等,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看醫生。

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期,在前額、面頰兩側及下巴等部位皮膚上容易出現皮疹,稱為新生兒痤瘡。

這是因為從出生前,胎兒在母體獲得了過多的雄性激素,並且通過胎盤血液循環傳遞給新生兒,寶寶出生後由於受到雄激素的影響,促使皮膚上出現一時性的皮脂腺內分泌功能亢進現象,過多的皮脂也會堵塞毛囊口,引起毛囊上皮角化,栓塞毛囊導管,再加上脂肪酸和毛囊內細菌的作用,就使新生兒出現像青少年那樣的皮膚炎症。

這樣護理:應該注意清潔雙手,注意痤瘡局部皮膚的清潔和衛生,使用嬰兒專用洗浴及護膚用品,可以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塗擦一些外用藥。母乳餵養的媽媽注意飲食清淡,盡量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另外不要刺激痤瘡局部,不要用手去擠壓痤瘡或用針挑開,以免造成感染。

臍部發紅

新生兒臍帶的殘端通常在10天左右脫落,臍帶脫落前要注意保持臍帶局部的清潔和乾燥,每次更換尿布前要洗手,換尿布時要觀察新生兒臍帶周圍皮膚有無發紅或分泌物,用棉花棒蘸75%的酒精清潔臍帶根部,直到將分泌物擦乾淨為止;有時可看到臍帶周圍有一些暗紅色的血液滲出,那是臍帶被結紮時存留在臍帶血管內的血液,爸爸媽媽不用擔心,需要多用幾根棉花棒多擦幾遍,把臍帶根部擦乾淨。

這樣護理:在清潔臍帶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方法,正確的做法是用一隻手輕輕提拉臍帶斷端,用另一隻手持酒精棉花棒在臍帶周圍轉圈擦拭,直到擦乾淨為止,每天都需要清潔臍帶直到臍帶脫落後的2~3天。將新生兒腹部的尿布向外反折暴露出臍帶斷端,這樣做可以避免摩擦,充分暴露臍帶,使臍帶更容易乾燥,有利於臍帶脫落。

如果觀察到臍帶周圍的皮膚髮紅且面積增大,分泌物有味,寶寶精神弱,不愛吃奶,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發生新生兒臍炎。

文|周立平 編輯|李華 美編|勞秋勤

本文摘自《時尚育兒》雜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安裝該雜誌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