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阿阿膠售價10年上漲30倍,業績動力衰竭突現斷崖跳水

有“藥中茅台”之稱的東阿阿膠(000423.SZ)業績也爆雷了。

7月15日,東阿阿膠開盤便一字封死在跌停板,截至收盤,跌停價上尚有近14萬手賣單未能出逃。

14日晚間,東阿阿膠發布業績預告時便炸起一枚驚雷。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東阿阿膠預計2019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1億元至2.16億元,同比下降75%至79%。

這也是被認為可以進行“價值投資”的白馬股東阿阿膠在連續十二年持續增長後業績首現轉捩點。

而引起市場普遍關注的是,這或許反映出,東阿阿膠連續十多年來依靠不斷提價驅動業績持續增長的模式走向失靈。未來東阿阿膠又將走向何方?

淨利潤預減近八成轉捩點顯現

7月14日晚,東阿阿膠發布了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顯示,東阿阿膠預計2019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1億元至2.16億元,同比下降75%至79%。去年同期東阿阿膠實現淨利潤8.62億。

預告一出,不少投資者直呼“炸雷”。此前,東阿阿膠淨利潤從2006年的1.54億元到2018年的20.87億元,連續十二年保持增長,且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 20%以上,被視為是白馬股的代表之一,有“藥中茅台”之稱。

2019年一季度,東阿阿膠淨利潤為3.93億元,而半年報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1.81億元-2.16億元,這也意味著,東阿阿膠在第二季度出現較大虧損。如果在剩下的半年裡不能扭轉業績,東阿阿膠連續十二年淨利潤增長的局面將被打破。

對此,東阿阿膠解釋稱,“當前伴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受整體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以及市場對阿膠價值回歸的預期逐漸降低,公司下遊傳統客戶主動消減庫存,從而導致公司上半年產品銷售同比下降,公司也進入了一個良性盤整期。”

提價業績增長神話破滅?

東阿阿膠在過去十多年的業績增長,離不開“提價”這個秘訣。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東阿阿膠公告及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發現,2006年至今,東阿阿膠累計提價高達17次,其中2014年一年便提價3次,先後上調阿膠出廠價19%,上調複方阿膠漿最高零售價格不超過53%,上調阿膠出廠價53%。

最近的一次提價是在2018年12月21日,上調重點產品東阿阿膠出廠價6%。對於此次提價原因,公司總裁秦玉峰也再次提到了“價值回歸”。此前他曾表示,阿膠價值回歸路程尚遠:“在明代,記錄商業史的目錄對阿膠的商業流通有詳細記載。阿膠當時每市斤課稅銀一錢六分,按當時稅收慣例,流通稅佔銷售額的1/20,推算阿膠價格大致為每市斤三兩二錢白銀,折算到現在相當於每市斤4000-6000元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每公斤阿膠的價格僅為80元。在“價值回歸工程”的指引下,2006年至今,東阿阿膠不斷進行提價,主打產品阿膠塊的出廠價已從2006年的每公斤不到200元上漲至如今的6000元左右,十三年間價格漲幅近30倍,遠超茅台。

2006年以來,公司的股價也經歷了一輪接一輪的翻倍,2006年初還是3元多每股(前複權),2017年曾到達過71.35元/股的高點,但此後逐年回落。

2005年,東阿阿膠淨利潤增速曾出現下滑。2006年以來,伴隨著提價的不斷進行,公司的淨利潤也在不斷增長。

2006年至2011年,公司淨利潤增速連續6年高達35%-50%。但這一增長在2012年開始出現放緩。2012年,東阿阿膠淨利潤增速為21.50%,此後幾年均低於20%,至2018年年報則驟然縮減至1.98%,2019年一季報淨利潤增速開始出現下滑,幅度為35.48%,2019年中報預告則預計淨利潤下滑近8成。

價格不斷提升但淨利潤增速放緩,這也意味著,東阿阿膠的銷量增速也在不斷放緩。

主營產品構成來看,阿膠塊、複方阿膠漿和桃花姬阿膠糕是其主要營收來源,其中阿膠塊佔比最重,阿膠系列產品營收佔比高達八成。

然而東阿阿膠主打的“滋補”,“補血”等賣點,近年來遭到了一些質疑。

人民日報官微曾在2016年引用果殼網等資料,稱阿膠、紅棗、紅糖這些“補血神品基本沒用”。

2018年春節期間,國家衛計委下屬的公益熱線官微稱,阿膠只是“水煮驢皮”,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甚至因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事後官微進行了道歉,東阿阿膠也做了解釋,但還是引發了各方對東阿阿膠產品功效的質疑。

從我國阿膠行業的總體競爭情況來看,目前呈現雙寡頭壟斷格局。公開資料顯示,東阿阿膠佔據高端市場,福膠佔據中低端市場,合計產量佔整個行業的60%以上。東阿阿膠是單品價格第一,收入第一;福牌阿膠的產能則在有些年份超過了東阿阿膠。

其他品牌的阿膠崛起、保健品的多樣化,滋補品類市場需求增長的放緩,都讓東阿阿膠面臨著日益加大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東阿阿膠變更了一些會計估計。

2012年以前,東阿阿膠採用了雙倍餘額遞減法。這是一種加速折舊法,大致可以實現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內前幾年折舊多,後幾年折舊較少的效果,通過提前更多的攤銷固定資產,來規避資產減值的風險。大多數上市公司還是使用的平均年限法。2012年之後,東阿阿膠也將加速折舊法改為平均年限法。

2018年3月,東阿阿膠發布公告表示變更生物性資產的會計估計。原會計估計中,種驢折舊年限5年,淨殘值率為5%;變更會計估計後,種驢折舊年限變為10年,淨殘值率為60%。年報顯示,該項會計估計的變更為公司增加671萬的利潤總額。

2018年,公司的存貨餘額為33.67億元,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227萬元。對比來看,2013年,公司的存貨餘額為5.51億元,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412萬元。存貨總額增加了6倍左右的情況下,存貨跌價準備減少了近一半。

由此來看,東阿阿膠或許也早已意識到,靠提價支撐的增長邏輯遭遇了“天花板”。

實際上,在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就曾坦言,公司正面臨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東阿阿膠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帶來市場繁榮的同時,也面臨著外部環境變化,需要時間調整。

他表示,公司一方面將繼續推動阿膠及阿膠製品有關標準頒布,另一方面公司啟動大單品戰略,聚焦千禧一代(80、90、00後),系統化重構品牌。同時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向中低端市場進行拓展,收割更多市場份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