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厘清市場對股指期權的常見誤區

  期權是全球最活躍的衍生品之一,廣泛應用於風險管理、資產配置和產品創新等領域,目前期權與期貨一起,被視為全球衍生品市場的兩大基石。近年以來,為適應現貨市場的發展需要,豐富衍生品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並配合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實施,證監會正努力推進各類期貨及期權品種的上市。股指期權作為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在各種衍生品中,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在平時與廣大投資者的交流溝通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市場對股指期權這一金融衍生工具仍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下面,我們就股指期權常見的誤區進行闡述:

  誤區一:股指期權對價格走勢有先導作用

  部分投資者誤認為,金融衍生品價格對現貨市場價格走勢具有先導作用。事實上,股指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對現貨市場的影響應該是中性的。股指期權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均是中性偏正面的。

  首先,股指期權對股票市場並沒有直接的反作用,更無先導作用。期權掛牌的合約眾多,認購合約和認沽合約同時存在,通常情況下,無論股指的價格如何變化,總有一部分合約價格上漲,同時有一部分合約價格下跌,對股價的反作用較小。其次,從股指期權買賣雙方的動機和預期來看,期權不是做空工具,相反期權投資者做多需求強烈。最後,從境內外期權市場實踐經驗看,股指期權產品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中性偏正面。特別是,股指期權的推出可顯著提升標的指數的流動性,降低市場波動,對提高指數的估值和平抑市場非理性波動有重要作用。

  誤區二:股指期權多數作為投機工具存在

  事實上,認為股指期權多數作為投機工具的觀點十分片面。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可以用於投機,即通過買賣獲取投資收益。但從國外的實踐經驗看,期權是公認便捷、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主要用於管理各類資產的價格風險,期權即是各類資產的保險。此外,期權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投資管理工具,主要是用於保險和增強收益,投機交易隻佔期權交易的較小比例。研究數據顯示,在美國市場,期權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成交量佔比達到85%,其中做市商佔比48%,個人投資者隻佔15%。同時,從我國上證50ETF期權的交易情況也可以看出,保險目的的交易量約佔整個市場交易量的20%,套利和增強收益交易佔比近60%,投機性交易僅佔四分之一左右,市場投機化程度較低。

  對於一個成熟有效的期權市場,應該建立在合理的投資者結構基礎之上。套保者、套利者、做市商和投機者,各自在市場中佔據合理水準,共同維持市場均衡,發揮市場功能。

  誤區三:股指期權是高風險產品

  資本市場有一條鐵律,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就越高。股指期權交易的潛在收益較高,進而投資者認為期權交易風險也很高。從某一角度來講,單獨使用期權的風險確實較高,雖然期權買方從絕對風險的角度來看,最大損失為所投入的權利金,但從相對風險的角度來看,期權買方所承受的風險卻是非常大的,譬如股票的買入方幾乎不會出現全額虧損的時候,但是期權的買入方卻常會損失全部的權利金,即損失率為100%。

  但另一個角度來講,若通過使用期權與其他資產進行組合,反而可以降低資產組合的整體風險。因此,期權被大量應用於各類新產品創新,成為各種保本產品和高收益產品等結構化產品的基本構成要素。期權與相應資產的組合,不僅不會增加投資組合的杠杆水準,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這也正是期權產品風險管理功能的體現之一。

  誤區四:在股指期權交易中無法戰勝做市商

  期權產品因到期月份和行權價格的不同而合約數量眾多,這導致期權市場容易出現流動性不足或不平衡問題。國際成熟市場大多引入做市商以提高期權市場流動性。做市商是期權市場的流動性提供者和服務者,並不參與市場方向性交易。

  做市商的業務模式與普通投資者存在較大差異。做市商通過提供流動性服務,賺取期權的買賣價差。因此,做市商並不是交易的最終對手方,與普通投資者不存在方向性的對立。做市商同時為期權合約提供買入報價和賣出報價,使廣大投資者能快速達成交易,避免不必要的價格風險和等待成本。做市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服務,降低了期權的交易成本。

  總而言之,做市商並不進行方向性投機,相反對於手上持有的期權合約,還需要不斷進行對衝交易,消除方向性風險。因此,期權做市所獲取的收入,是對其提供流動性服務、承擔市場風險的合理補償。

  (作者部門:信達期貨)

責任編輯:張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