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部沒台詞的8分鐘短片,戳中多少中國式母愛的痛處

最近小鷹君看了一部皮克斯的動畫:《包寶寶》,感覺有些“驚悚”,但更多的是感同身受。

故事從媽媽包包子開始——

吃飯時,老公囫圇吞了幾個包子。就拿起公文包匆忙出門上班了。

當這位媽媽在咬下最後一個包子時,包子突然變成了包寶寶,而且還大叫了一聲。

被嚇一跳的媽媽,趕緊吐了出來。

只見包子滾了兩圈,慢慢生長出雙腳雙手,變成了“人”的樣子。

常常一個人在家的媽媽,驚喜過後,感到開心。

日常開始陪著寶寶玩。

給他餵食。

帶他買菜逛街。

寶寶慢慢長大,身高也一直在變。

漸漸的,他開始想脫離媽媽身邊,想跟著其他的小朋友玩兒,擔心的媽媽,把他追了回來。

隨著時間流逝,他們開始出現爭執,包子把媽媽拒之門外。

媽媽做好一桌子菜,卻得不到回應。

最後只能再次看著包子和同齡人離開家出去玩。

回來時,聽見敲門聲的媽媽很高興,打開門,卻看到包子帶著女朋友回家。

媽媽直接被驚嚇到,更可怕的是,包子要和女友離開這個家,回來只是收拾行李......

沒辦法的媽媽,用力阻止包子開門。

最後,爭不過的媽媽,流著淚,一口將包子吃掉。

還好,短片結尾給出了一個美好結局,夢醒的媽媽,和回家的孩子,也順利和解。

有人覺得這個動畫詭異嚇人,但這不恰好是不少家庭的寫照嗎?

大多數孩子,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相似的被控制階段,就好比我們考大學時,媽媽說在省內上大學吧,別離媽媽太遠......

短片有些誇張無厘頭,但是它卻描繪了母子之間深刻又脆弱的情感:分離撕裂了母親,而愛束縛了孩子。

當媽媽一口吞下了包寶寶的時候,小鷹君心痛一下,這其中飽含了媽媽在面對孩子長大離家、自立門戶時的落寞和心酸。可是,對孩子而言,這份愛似乎太過沉重了。

一段健康且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有分寸、有距離感的,是親而不密、孝而不順,是看似隨意卻又彼此在意,是各自獨立而心在一起,是我理解你的不容易、你也成全我的自由任性。

1

還記得今年刷屏的朱雨辰媽媽嗎?她被網友們稱為是一位憑實力讓兒子單身的媽媽,可是朱媽媽卻不這樣認為。

她自稱“用全部生命去愛兒子,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

朱媽媽今年71歲,每天早上4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堅持了整整十年。

哪怕去看望兒子,也不嫌辛勞,隨身背著一口重重的鍋。

很多觀眾在看完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都覺得朱雨辰會孤獨終生,不是因為他名氣不再、身材發福,而是因為那愛他愛到令人窒息的媽媽。

其實朱雨辰不是沒想過反抗,但是為了不傷母親的心,他最終一次次選擇妥協。以致於如今39歲了,仍然單身。

這種沒有邊界的愛令人窒息,自我沉溺地為孩子付出一切,但卻沒想過這些自以為是的愛,全部成了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2

我們從小到大,都應該聽家長說過類似的話:

“我們都是為你好”

“我們不會害你的”

“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

......

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父母,都是希望能夠把愛給孩子的。

然而,愛到底是什麽?

“聽我的,你穿這件衣服真的很醜,換我說的那件出門!我說這麽多,還不都是為你好!”

“你不要選繪畫專業,出來肯定找不到工作,還是學電腦吧!我現在這麽強迫都是為你好!”

“你趕緊考個公務員啊,等畢業了就可以進事業部門,多穩定,多好!我這麽說都是為你好!”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犧牲”和“幫助”也許並不是你想要的。但是他們覺得你需要,你就是需要。因為,“我都是為了你好”!

他們將生活的所有期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

當孩子開始反抗時,大多數父母會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威,進行鎮壓。

最後家長的權威的確得到了維護,卻發現孩子除了聽話,什麽也不會。

3

比起只會聽話的孩子,那些有自己主見和規劃的孩子,或許會更加快樂。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教授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想要培養一個好孩子,經濟基礎重要,但也不全是。家長再萬能,也不能代替孩子成長。

生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3-6歲規則意識開始形成,這時候他們會開始對外界好奇,開始摸索世界。

給孩子自由不是放任,更不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而是給孩子選擇、嘗試和犯錯的權利,讓孩子從中獲取成長所必需的生活經驗。

當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得充分的愛,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他自然會對父母表達出依戀和信賴。

愛孩子,是尊重孩子,清楚我們和孩子的界限在哪裡,明白哪些是我們該做的,哪些是應該允許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處會變得簡單,親子關係就會更融洽。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知道,孩子終究會長大,有一天會離開家上學、工作、甚至擁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束縛不是愛的最好方式,但是,我們永遠是那個在他背後愛他的爸爸媽媽,我們的家也永遠是他最溫暖的避風港灣。

每個父母都需要學會接受的一場“小別離”,也注定是每個孩子都要直面的一次人生挑戰,不過這些都沒關係,我們要一起努力,營造我們之間最好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別再擔心他離開你,他只是想長大之後來保護你。

你也是“包子媽媽”這樣的家長嗎?

版權聲明: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處理,謝謝。

父母成長俱樂部已同步在今日頭條、大魚號、

搜狐號、企鵝號、百家號上線

搜索“父母成長俱樂部”可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