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巨頭扛不住了:債務高築,斷臂求生,重慶首富跌落神壇

已經苦苦支撐三年之久的力帆控股自救無望,放棄掙扎。

文丨馬慕傑

來源丨投中網

昔日“中國摩托車之王”終於還是敗倒在四輪時代。

2020年8月12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力帆”)發布公告稱,力帆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力帆控股”)司法重整申請被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

就在5天之前,力帆集團剛剛發布公告表示,2017年以來,力帆控股持續面臨債務風險,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相關問題,但仍不能徹底擺脫其流動性危機。為妥善解決力帆控股的債務問題,保護廣大債權人和投資者的利益,力帆控股認為其具有重整價值。於是,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

這意味著,已經苦苦支撐三年之久的力帆控股自救無望,放棄掙扎。

公開資料顯示,力帆成立於1992年,歷經28年的發展,目前已迅速發展成為以新能源產業為戰略發展方向,融科研開發、汽車、摩托車和發動機的生產、銷售(包括出口)為主,並投資金融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力帆控股共持有力帆47.08%的股份,是其最大股東。

力帆也曾風光一時,被稱為“中國摩托車巨頭”。2000年11月25日,力帆成功登陸A股,成為中國首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企業。作為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力帆創始人尹明善因此一舉登上了“重慶首富”的寶座。

時移勢易,縱然尹明善曾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叱吒風雲的商業精英,但依舊沒逃過命運的安排。在時代的變遷裡,伴隨力帆造車的倉皇衰敗,力帆轉型這場仗終究還是打輸了。

不過,近日有消息指出,吉利集團擬入主力帆股份。對此,吉利汽車則回應“沒有此事”。截止發稿前,力帆股份市值為53.6元。相比2010年上市後高達100億的市值,力帆股份市值暴跌近5成。

昔日“摩托車巨頭”,創始人曾為重慶首富

曾經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淒涼。

回首往昔,更令人忍不住唏噓的是,力帆曾是中國實體產業的“巨人”,輝煌無兩。

1991年某天,尹明善在與摩托車廠的朋友聊天時聽對方說起,他每個月都需要到河南去買幾百台發動機,價格很高而且質量很差。這是因為,當時重慶本地的兩大摩托車巨頭嘉陵與建設都不願意把發動機賣給小修理廠。

聞聽此言的那一刻,一直尋找“大乾一場”的尹明善意識到機會來了。尹明善要自己生產發動機賣給那些無奈“舍近求遠”的小廠。

方向有了,路就有了。1992年,尹明善注冊成立了力帆的前身“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開始正式邁入摩托車行業。彼時,尹明善的主要經營戰略是,去建設集團的維修部將發動機的主要零配件買過來,然後自己組裝發動機,成本只需1400,但可以賣到近2000元。

雖然才剛剛成立,尹明善自信且野心滿滿。據悉,創業之初,尹明善即向9名員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摩托車發動機。

很快,尹明善便在市場嶄露頭角並逐漸站穩腳跟,力帆的發動機也在一時間暢銷全國。1994年,力帆又在全國率先開發出四衝程100型發動機,該機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第一里程碑,隨後力帆又相繼開發出90、100型電啟發動機。

某種程度上,力帆在摩托車行業的馳騁猶如安裝了自己研製的強力發動機,一路狂奔不停。2000年3月,力帆成為重慶第一家擁有進出口公司的民營企業。同年8月,力帆以5580萬元收購寰島足球俱樂部,當年即勇奪足協杯冠軍,成功實現“八年寒窗無人問”一球成名天下聞。

與此同時,力帆還不斷發力海外市場。2001年12月,力帆車手駕駛LF150GY摩托成功飛越南母親河——紅河,這也是中國摩托車在海外的第一次飛越。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全年,力帆銷售收入達18億元,企業綜合經濟效益位列全國同行業第二名,摩托車發動機年產銷量150萬台,位居全球第一,力帆進入全國私營企業前8強。

“如果說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挾向前的話,現在,我該做自己真正的事業了,像騎士堂·吉訶德那樣,手持長矛,向命運的風車挑戰。”尹明善曾說過,他最滿意的就是自己這“一顆腦袋”。

事實上,那時的尹明善的確是命運的反抗者與主宰者。與許多“英雄出少年”的中國企業家不同,尹明善可以說是大器晚成,一生傳奇且極富戲劇性。

尹明善生於1938年,是重慶涪陵人,今年已82歲高齡。1958年,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20歲的尹明善經歷了一場無妄的牢獄之災,一關就是十八年。

1979年,不惑之年的尹明善終於重見“光明”,他的人生也從此進入高光。堅忍的人往往是可怕的,尹明善也一樣。憑借著一腔熱血與過人的商業頭腦,尹明善後來的商業路途一路日光。當然,這同時,尹明善也成就了自己的財富地位。

2003年,尹明善以5.2億元的個人淨資產,被富比士列為中國的50名富豪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這一年,摩托車行業迎來發展轉捩點,力帆也由摩托車逐漸轉向汽車行業。2003年8月,力帆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80%的股份(後增持到95%),並將企業名稱改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2006年1月,力帆520全球同步上市發布會上,力帆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力帆520。

2010年11月,力帆股份在上海證劵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首家整體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企業,尹明善也因此成為了重慶首富。2016年胡潤百富榜,尹明善以130億財富排名第213位。

力帆造車之殤:債台高築、斷臂求生,月銷量僅為個位數

命運並不總是垂青尹明善。在造車這條路上,力帆不再沿承其在摩托車時代的好運氣。

十餘年來,儘管力帆在汽車領域動作頻頻,推出了多款車型,但依舊沒燃起一絲火花。不管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力帆似乎都與之有緣無份。

或許是吃到了摩托車出口的紅利,力帆汽車自開始便瞄向了海外市場。公開資料顯示,從2007年至2013年短短幾年時間,力帆汽車出口量從4990輛上升至近6萬輛,增長率達1000%,力帆汽車在海外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力帆汽車旗下的全線產品都實現了出口,從轎車到SUV,再到力帆微車,全線產品都在參與全球市場的國際化競爭。

這在如今聽來甚至有些尷尬。要知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5月,力帆乘用車汽車銷量為257輛,同比下降87.49%。其中,2020年5月,力帆僅賣出去6輛車。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力帆的銷量就已經開始走上下坡路。2016年,力帆汽車還陷入了新能源“騙補”的漩渦。彼時,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收到財政部下發的處理決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車補貼申報條件車輛共計2395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1.14億元。

“傻瓜才不抓住現在的機會搞新能源汽車。”尹明善曾如是表示。而至此,力帆汽車的新能源發展戰略已步履維艱。根據公開數據,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下滑,分別為14874輛、5550輛、7738輛和10166輛。2019年前5個月,力帆新能源車銷量僅為1011輛,同比暴跌57.77%。

眾所周知,造車是個極其燒錢的行業。持續不斷的造車投入與連年不佳的銷量也將力帆一步步推向了大額虧損及債務高企的深淵。

根據力帆股份業績報告,2019年全年,力帆實現營收74.49億元,同比下滑32.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46.82億元,同比下降1950.83%;2020年一季度,力帆實現營收5.6億元,同比下降74.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虧損1.97億元,同比下降103.06%。同時期內,力帆資產資產負債率繼續上升,高達約86%。

此外,力帆股份還面臨著高額的訴訟仲裁。力帆股份近期公告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18日,公司涉及訴訟案件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其中,尚未開庭案件82件,涉及金額5.8億元。

為了解困,力帆股份也曾兩次變賣資產。2018年12月,力帆將旗下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理想汽車,後者因此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緊接著,2019年,力帆汽車將位於重慶市兩江新區的力帆汽車生產基地以33.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重慶市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

然而,這並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力帆走出泥潭。

“力帆雖然入局時間並不算晚,但其主打的低端路線如今已無人買單。在新能源車領域,因為質量等各種問題,力帆一直也沒有大規模對外銷售。在當前汽車產業產能過剩的時代,力帆被淘汰出局也並不意外。”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車專家張翔對投中網表示。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尹明善的兒子尹喜地喜玩名車,有著“中國玩車第一人”的稱號。據悉,他是中國第一輛布加迪威龍(堪稱世界上最貴汽車)的擁有者,愛車如命。

可惜的是,這種熱愛卻沒有注入到力帆造車的基因裡,尹喜地也並未能為力帆力挽狂瀾。

“八旬不退,力帆衰頹;後繼有人,力帆騰飛。”尹明善曾如此感慨。尹明善或許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即使已經隱退,年過八旬的他有一天也得站在這個曾一手打造的神話面前,目送帝國遲暮。

冰火兩重天,新能源汽車依然前路漫漫

力帆不是在2020年倒下的第一家車企,抑或也不是最後一家。

兩個月前,明星造車新勢力企業拜騰被爆陷入經營危機。報導稱,根據內部人士透露,拜騰公司目前只剩下軀殼,上海辦公室與北京辦公室也已撤租。8月10日,約80名拜騰汽車員工聚集維權,要求拜騰支付此前拖欠的薪資。

更早之前,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曾發布聲明稱,博郡汽車遭遇嚴重經營困難,公司已決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爭取創造正向現金流。可7月29日,一份媒體曝光的博郡汽車內部文件顯示,控股股東融資宣告失敗,公司已無恢復正常經營的可能性。經公司股東會決定,今年8月1日—10月31日期間,公司進入“歇業”狀態,“歇業”期滿後隨即開始進行“解散清算”。

可以說,不管往日處境多不相同,這些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如今深陷困頓的共同原因都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斷裂的資金鏈。

“造車對資金的要求很高,能夠持續靠外部資金輸血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張翔告訴投中網。此外,也有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是重資產、大資金投入的行業。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上,融資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而在市場的另一端,一場新能源汽車的上市潮卻正在上演。

2020年7月30日晚,理想汽車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第二家在美IPO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開盤首日,理想汽車股價直線拉升,最高漲幅超50%,最高股價達17.5美元。截止發稿前,理想汽車市值超120億美元。

繼蔚來、理想之後,小鵬汽車也於近日正式開啟了赴美上市征程。8月8日凌晨,小鵬汽車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擬於紐交所上市。

一面是低至冰點的破產風暴,一面是熱鬧非凡的資本衝刺。國內造車新勢力賽場上,無疑將迎來新的景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造車新勢力企業而言,上市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造車新勢力上市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依舊存有風險。一般而言,一家車企若要取得規模經濟效益,銷量至少要達10萬輛。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還有很大差距。”張翔提到。

正如上述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人所說的那樣,雖然當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窗口期正在關閉,但市場格局仍未至終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