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俄羅斯的對外擴張是由其民族特性決定的嗎?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閑談新知”

作者 / 杜正艾,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我們在思考俄羅斯民族時,不僅要考慮到俄羅斯強大的一面,也要考慮到俄羅斯薄弱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認識和把握俄羅斯。

俄羅斯是大家時常會談到的一個國家,我個人研究俄羅斯的時間也比較長,但是俄羅斯給我們的一個印象,用一個字概括,就是“謎”。為什麽是個謎?因為俄羅斯文明跟歐洲文明不太一樣,與東亞文明也不太一樣。當我們談到英國、德國、日本、美國,甚至是印度和中國時,頭腦裡都會產生很清晰的印象,即它是什麽樣的,它的性格如何。但是對俄羅斯,卻很難用一個確定的詞來界定。英國首相丘吉爾就講了一句話,“理解俄羅斯的行為是難中之難”。所以俄羅斯本土的哲學家、思想家別爾嘉耶夫就說俄羅斯是個謎。那麽為什麽俄羅斯會是個謎?

“謎”的第一個方面則是,對於俄羅斯的國家起源沒有定論。對此有三種觀點,一派人認為俄羅斯人來源於諾曼說,也就是說,俄羅斯出現部落後,由於部落之間發生很多戰爭,這時候就需要有人來維持好秩序,自己維持不了就邀請瓦蘭吉亞人來維持秩序,然後建立了軍隊,建立了制度。所以說俄羅斯國家的起源來自瓦蘭吉亞人對俄羅斯人的統治。這是一種從長官階層來談國家起源的學說。

另一派觀點認為,俄羅斯的國家起源不是來自瓦蘭吉亞人的統治,而是來自斯拉夫,因為俄羅斯國家的產生是東斯拉夫人的土地上產生的,如果沒有東斯拉夫人在這裡的長期耕耘,就不可能產生俄羅斯的統治。這是從統治的客體來確定國家起源的學說。

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之一。

還有一派觀點則認為,既不能單純說俄羅斯國家起源是瓦蘭吉亞人的統治帶來的,也不能說俄羅斯國家起源只是建立在東斯拉夫人的基礎之上。這兩方面因素是同時起作用的,既要考慮到瓦蘭吉亞人在俄羅斯國家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又要充分考慮俄羅斯國家是建立在東斯拉夫人的基礎之上的,東斯拉夫人是國家的主體。俄羅斯這個謎,首先就來自其對國家起源的認識有時候是分裂的,有不同認識,沒有一個完整的統一說法。

第二個“謎”是,俄羅斯的民族屬性和國家屬性說不清楚。你很難確定它是西方國家、歐洲國家,還是東方國家、亞洲國家。俄羅斯人不能說自己是東方國家,也不能說自己是西方國家,於是後來就說自己是歐亞國家。也就是說,他們對自己的民族屬性和國家屬性都說不太清楚。在這種情況之下,俄羅斯文明就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沒有依屬感,歸屬感很弱。西方人說你是東方國家,跟我沒有關係。俄羅斯一直想融入到西方,但西方人不接納它,所以跑到東面來。東方人又說你是西方國家,跟我沒關係,你不屬於亞洲,因此亞洲人也不接納它。

第二個特點是搖擺性,沒有歸屬感就會搖擺。有思想家就講俄羅斯人總是在東西之間搖擺,它的國徽是雙頭鷹,是東張西望的。因此不管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外交,俄羅斯都是在東西之間搖擺,戰略重點總是在東西之間不斷轉換,沒有穩定性。

第三個特點是極端性,總是東西搖擺就容易產生極端。俄羅斯文明呈現出極端化的特點。首先是文明與野蠻的結合。剛才任劍濤老師講到俄羅斯的文化藝術是非常發達的,是世界頂尖的;但另一方面,其文化中又有野蠻的一面,比如,傳統的決鬥,大詩人普希金就是因決鬥而死。其次是民主與專製的結合。他們的民主傳統早已有之,在基輔羅斯時期就開始有了帶有議會性質的機制,但同時也是非常專製的。第三是保守與先進、殘忍與善良的結合。一方面,俄羅斯人很善良,個體的俄羅斯人是非常善良的;但另一方面,整體上講他們又有殘酷的一面,比如他們釀造了“卡廷慘案”。除此之外,他們還是理想主義和保守主義的結合,戈爾巴喬夫就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要實現世界大同;而史達林則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俄羅斯文明的這種極端性在世界文明裡是非常有特點的。

第三個“謎”則是,從基輔羅斯到莫斯科公國,再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俄羅斯為什麽能夠發展成為這樣大的帝國?特別是冷戰之後,以一己之力對付世界上所有的發達國家,一億多人抗衡十幾億人,卻能夠跟他們平起平坐,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俄羅斯民族裡一定是有一些特性促成了這種狀況。

第一個特性是先天條件好,有優越性。先天條件好在哪兒?——位於亞洲邊緣,也位於歐洲邊緣。這使得它可以在適當的時機介入到歐洲事務中去,時機不好時可以選擇性地介入歐洲或者亞洲事務中。也就是說,它可以對事態觀察清楚後再選擇性地介入。這是特殊的地緣位置給俄羅斯帶來的更充裕的選擇余地。

除地緣優勢外,俄羅斯還有在地理環境上的優勢。一個人出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哪樣的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一個國家誕生在哪樣的地理環境也是如此。一個人的特性是由他的血液和基因決定的,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上對一個國家的特性而言也是如此。從地理形態上來說,俄羅斯主要分四個帶:最北端是凍土帶,往南是森林帶,再往南是大草原,而大草原往南是沙漠。這種地理帶對俄羅斯的拓展帶來了好處:凍土帶經濟條件一般,人口稀少,沒人去搶。森林帶,雖然在其中行動起來比較難一點,但為俄羅斯探險家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食品,有助於他們依托森林帶尋找食品,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領土。大草原帶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路線。最南面的沙漠使得它與強國隔絕,中華帝國非常強大的時候,與俄羅斯之間有沙漠和戈壁相隔。而從東西方向來看,俄羅斯的四條河流為它的拓展提供了便捷。河流是最廉價的交通工具,四條河流和支流交織在一塊,使得俄羅斯的對外拓展變得很容易。

第二個特性是俄羅斯有對外擴張的內驅力。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俄羅斯人有天生的不安全感。首先,大草原和縱橫交錯的河流,一方面為自己的拓展提供了便捷,但另一方面也給強敵提供了同樣便捷的條件。因此它要不斷地拓展領土以實現自身安全。但這也形成了惡性循環——越拓展越覺得不安全,繼而越拓展。所以恩格斯說,“一次征服必然繼之以又一次征服,一次吞並必然繼之以又一次吞並”。

其次,俄羅斯對出海口有強大的需求。最初,俄羅斯是一個內陸國家,想要出海口,但北面由於結冰,一年四季沒幾天能通航,因此只有往西、東、南方向擴張。所以俄羅斯就不斷地往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擴張。

再次,俄羅斯人一方面很自卑,但另一方面又很自大,覺得自己可以拯救全世界,所以要不斷輸出革命、解放人類,這也在驅動著俄羅斯不斷地向外拓展。

第三個特性是,俄羅斯有要實現戰略目標的堅強意志和不斷追求目標的決心。俄羅斯人有一個特點,他們對土地有一種天然的愛好,拓展領土是俄羅斯人始終不變的追求。從伊凡四世開始,到彼得一世,到葉卡捷琳娜二世,再到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和二世、尼古拉一世和二世,都是如此。俄羅斯人在長遠戰略的執行上非常突出,為了對外擴張,在三百多年間打了30多場大戰爭。

第四個特性是,俄羅斯人具有強大的抓戰略機遇的能力。我們管俄羅斯人叫北極熊,北極熊的動作非常遲緩,但以海豹為食,而海豹的動作非常靈敏。動作非常遲緩的動物要靠吃非常靈敏的動物過日子,靠的是什麽?

第一要有非常敏銳的戰略觀察能力,能夠發現機會,否則就會被餓死;第二,發現機會之後要能抓得住,要有耐力和戰略定位,不輕易出手,一出手就要一擊則中。普京就是很具有俄羅斯外交特點的一個人。從兩個事件中可以看出普京為什麽在俄羅斯能贏得這麽高的聲望:一是在烏克蘭危機中,普京把克裡米亞搶回來了。克裡米亞不僅僅是一塊小小的土地,它對俄羅斯在黑海地區、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利用歐洲難民危機趁勢介入到敘利亞危機中,徹底改變了過去以美國主導的中東格局。從中可以看出普京是多麽善於抓住機會。

2014年,俄羅斯出兵克裡米亞。

他的老祖宗也是一樣,俄羅斯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從戰略機遇中獲得的。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大帝,再到亞歷山大一世,俄羅斯有三個擴張方向:向西擴張是對外擴張的主要方向,也是其根基所在,俄羅斯在這個區域付出的精力最大,財力、物力、人力最多,但穩定性最差,所以其領土一會兒往前推進,一會兒又往回收縮。往南是次要方向,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它的主要對手,在這裡遇到的阻力較小。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南部地區的疆域就已經基本穩定了。然後就是往東擴張,俄羅斯人越過烏拉爾山之後就迅速地東擴。其東擴也不是隨便擴張的,擴張時間不是很長,是鴉片戰爭之後,利用大清的虛弱,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從中國奪去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投入最小,獲得的土地卻最多。

俄羅斯為什麽會有如此廣闊的土地,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而同時還有另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探究:一方面,俄羅斯大帝國是值得誇耀的,是世界歷史上的精彩一筆;但另一方面,俄羅斯這個國家很難成為世界級的、能與美國真正全面匹敵的帝國。原因何在?這裡涉及到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文明類型、制度取向等因素。因此在思考俄羅斯民族時,不僅要考慮到俄羅斯強大的一面,也要考慮到俄羅斯薄弱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認識和把握俄羅斯。

(本文為杜正艾教授在閑談系列“俄羅斯:大國與人類現代文明”活動上的發言,經嘉賓本人修訂,編輯:未雪梨,標題為編者所加。)

嘉賓介紹

杜正艾,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長期在軍方高端智庫和地方高端智庫從事決策谘詢工作,著名國際問題研究專家。現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出版集團副董事長,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國際視野與外事素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外交學院特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對外戰略與俄羅斯外交問題研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知名報紙期刊發表文章百餘篇,出版著作數十部。《俄羅斯外交傳統研究》的出版在國內學界產生強烈反響。

這裡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