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到底有多拚,看看外企失業大軍。”

Jenny喬

冷眼看熱鬧,深度談人生。你笨算我輸。

嗨,大家好,我是喬。

今天周三,最近身邊外企死亡實錄有點多。

我也是從外資大廠到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典型案例,

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這是一個失去人性的過程,

但我並不覺得很痛苦,

因為任何一種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結果,

只要你知道自己要什麽,可以承擔哪一種後果。

這幾天,朋友圈被甲骨文裁員的消息刷屏。

其實降薪裁員的消息早已不稀奇,只不過這次輪到外企大廠,讓大家格外沮喪。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身邊的朋友擠破頭要去外企,理由無非是錢多、事兒少、福利好,就算是被裁員,到手的補償也能養活自己好多年。

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發現,故事最壞的結果,並不是拿錢走人。

一個同學的老公,不幸成了甲骨文被裁員工的一員,作為家裡經濟支柱,本以為他會為此陷入“我要養家”的恐慌。

但他並沒有。

按照他的說法,“焦慮啥?”我來自外企大廠,何愁沒有工作,一時失業不代表一世悲劇,手握六個月工資,我著什麽急?哪怕是BAT找上門來,我也得考慮,要不要接受996。

非常霸氣。

據說,這不是個例,網曝某公司HR千里迢迢趕來招聘,當她向甲骨文被裁員工告知周末還會啟動一場招聘會時,卻被反問:“你們是不是周末還要加班?如果996我就不來了。”

還有的公司誠意滿滿,放出的專業十分對口,卻被求職者一句話懟了回去:“我還能撐半年,半年之後再來找你。”

短短幾句話,引發了一大波聲討。

有人說,這群養老院的老同志,養尊處優慣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可怕。

還有人說,996早已是常態,007愈演愈烈,這群被嫌棄的老白兔,怎麽還敢挑三揀四。

不過更扎心的評論是:每一次外企裁員,都會讓你發現,中國人真的太拚了。

去年年末,微博上曾經掀起過一陣“你真拚”的熱潮。

千萬種忙碌,同一種拚搏。

工作不分“忙”或者“不忙”,所有想做得好的人,都在忙。

沉迷打拚的時候顧不上多想,偶爾疲憊的時候,也要直面內心:“為了更好的生活,再忙也要抗住。”

中國人到底有多拚,數據不會說謊:

2015年,北京師范大學研究顯示中國人每年人均工作時間在2000-2200小時之間。數據登上了英國《衛報》就炸鍋了,因為在英國,這個數字只有1677。

《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比三年前的2.55小時有所減少。

而每175個人中就有一個千萬富翁的深圳,休閑時間只有1.94小時。

想起朋友的一句話:這麽窮,好意思休息麽?

今年五一,熱搜非常應景,平均9.2小時的工作時長,詮釋了什麽是“勞動節”。

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也曾感歎:“中國人的勤奮,令世界驚歎和汗顏,甚至有一點恐懼”。

怕就對了,我們真的很拚,不要命那種:

凌晨四點,程序員可能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準備離開公司,熬夜是家常便飯。

而做早餐的阿姨已經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24小時stand by,手機不離手是一種職業本能,不想錯過任何電話。

但也有人不能跟愛人“時保聯”,要爭分奪秒治病救人。

還有一飲而盡的你,都知道喝酒傷肝,但不去應酬,怎麽打開局面?

手上的活總是停不下來,因為多做一點,就多賺一點。

拚著拚著我們就適應了這種生活,習慣了用勤奮和努力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惜犧牲休息娛樂的時間,甚至消耗我們的健康。

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人為什麽這麽拚

我想答案再簡單不過:你不夠狠,就得滾。

這幾年,外企在中國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從2012年易趣退出中國,到2014年微軟關閉MSN,再到2016年Uber將其中國業務賣給滴滴,再到前段時間亞馬遜退出中國,和身邊很多朋友聊起過,這些外國公司都是怎麽垮掉的。

很多人提到兩個字:舒服。

很多人都稱呼甲骨文為北京互聯網公司最大的“養老院”,之所以這樣形容,都源自甲骨文極好的待遇。

所有員工從入職第一天起就有16天帶薪年假,並且隨著工作年限穩步增加。

每月兩天的帶薪病假,還有產假,陪產假很多很多。公司為員工購買了額外商業醫療保險,看病全額報銷,員工子女也能享受報銷一半的福利,洗牙、近視、購買藥品也都有1450的額外報銷費用。

上下班不打卡,工作時間自由分配,員工可以申請在家辦公。

如此寬鬆的工作氛圍和優越的福利待遇,跟國內其他正在推行996的公司相比,簡直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也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多人形成了養老心態。

相反,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你很少能看見35歲的老員工,除了個別幾位大浪淘沙的高層,其他都是年輕人。

超過35歲,機會就越來越少,不信去翻翻那些招聘信息,八成以上都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

在企業HR眼中,有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35歲以上的員工已經成為了公司負資產。正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稍有差池就得請假,加班也加不過年輕人。

所以到了這個年齡,如果手裡還沒點過人之處,恐怕就得時時堤防著被公司“處理掉”。

你不夠狠,就得滾。

人畢竟不是個機器,充上電就能一直轉,總有累的時候,身體上的疲勞能忍,最怕的是心累。

不少網友內心抵觸“你要很拚”的雞湯,主要是受不了過勞危害健康。

咖啡一杯杯喝,興奮的時候感覺狀態來了,心悸的時候也傻眼,真累死了,一切成空,還有什麽意義。

何況命運還常給人暴擊,讓你費半天勁,錢沒賺來,這種無力感讓人覺得委屈,不值。

於是,有人只想隨遇而安,不想逆流而上。

反正都是窮忙,不如瀟灑一天是一天。”

一開始就想清楚,也算活得明白,可人生很多遺憾都是曾以為的大徹大悟,後來發現不過是未經世事的天真。

簡單輕鬆的事有太多人去做了,你能拚下來別人做不到的,成了決勝關鍵。

早在13年前,淘寶用戶激增,阿里就面臨一個難題。龐大的用戶的數據“無處安放”,當時國內頂尖數據庫管理員,一個晚上連一張報表都做不出,就是專做數據庫的甲骨文,也搞不定。

當時馬雲下定決心要做阿里雲,做不出自己的數據庫,阿里會死,必須拿下雲計算。

然而,這套系統剛搞出來時,外界不看好,自己人也叫苦不迭,實在太難用。

負責人王堅聽了這輩子最多的罵聲,被人說是騙子,在2012年阿里雲年會上,當場崩潰,淚流滿面。

但哭完他說自己不後悔。

最後,這塊硬骨頭被啃下,阿里雲對內能保障淘寶在雙十一期間,不被巨大流量搞崩,就連購票的12306 也在使用阿里雲服務,禁得起春運的考驗。

而當初不屑於研究雲計算的甲骨文,則被自己曾經的客戶打敗,風光不再。

養老一時爽,等真老了的時候,欠下的債又都找了回來。

知乎上曾有人專門開貼討論,在華為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本以為是一片吐槽,沒想到卻都是,很累但很值

工薪家庭的孩子,靠這份工作買了車買了房,提高了父母的生活水準,改善了下一代的教育環境。在華為的日子,是很多人成長最快的時光。

除了只有大平台能給到的眼界、格局、資源,更是收獲了無悔的奮鬥歲月。

不拚可能是種選擇,只是結局可能會失去選擇,而“我從未虛度年華,認真拚過”這本身就是一種驕傲的資本,比工資值錢。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