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補人人都在做,但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

中藥養生,重在補虛。對於無病也不虛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藥物,他們的養生以非藥物為主。

中醫強調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症患者是不能吃補藥的。而虛症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不分虛實諸症,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中藥滋補大忌就是不辨體質隨意進補,盲目跟風。

01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過分地依賴醫生和藥物,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老百姓說人是吃五穀雜糧長大,可不是吃藥長大的。五穀雜糧是養人的,沒有說誰生下不吃東西,就吃藥,隻吃營養素就能長大的,這樣是不行的。

我們再看看我們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發燒,到醫院肯定就給打點滴,好像不打點滴,這個病就好不了。我們要知道,是葯就有三分毒,葯是不能亂吃的,醫也是不能亂投的。

中醫有種說法,叫「有病不治為中工。」醫生的水準有高有低,10個病人治好八九個是上工,治好五六個是中工,治好兩三個是下工。如果有病不治,好的幾率佔一半,就相當於中工的水準。這是告誡患者有了病不要亂投醫。

過去中國人的生活比較差,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都不去找醫生,一得病,小病就扛著,大病就等著,實在不行了,再找大夫。現在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大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所以大家對健康問題的認識,也就越來越重視了。我說這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怎麼謹慎地對待醫和葯呢?我們有句話,叫做是葯三分毒。這個毒有兩種含義,西醫講這個葯有毒性,那個葯有毒性,是從分析的角度講,吃了這個葯以後,它對哪些臟腑,哪些組織會造成損害。

西藥的作用很明顯,它的化學成分告訴你就是什麼,都是批量生產的化學藥物,藥物的成分很明確,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確,說明書中告訴你非常清楚。如果要想使用西藥,一定要嚴格地在西醫大夫的指導下去使用。

02

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

我們中醫在臨床上使用的所有藥物,都具有很強的偏性。

中醫講葯食同源,因為「物得天地之偏氣」,凡是偏性比較大,用來糾正人體偏性的,都可以做藥物,如麻黃、人蔘、附子、大黃等。

相對來說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麥、稻米,雖然也有不同,但總體是平性的。而食物中的生薑、大棗、川椒、桂皮也都是藥物。

中藥同樣有副作用,吃的食物或藥物本來是糾正身體的不平衡,但如果吃這些反倒使身體產生不平衡的話,就是「毒」了。

所以,中醫無論採取瀉法還是補法,都應該弄明白中醫在怎麼治病,如果一味地跟著西醫的思維走,中藥在你手中就是毒藥。

比如說,人蔘好不好?好!但是看給誰用。人蔘之所以叫葯,不叫食,就是因為它的葯是偏性的。

03

總的來講,人蔘有很強的補氣作用,可以補虛養氣,但如果給年輕人吃,他本來身體裡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蔘肯定就流鼻血,你說它是葯,還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慎重。

事實上,虛弱的體質並不會因為「進補」而好轉。合理葯補,先問脾胃。由於脾胃被葯塞滿後,運化就會出問題而虛不受補。中醫常說,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功能的興衰都與脾胃密切相關。

無論食補、葯補,人體都必須經過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將導致體虛還不能進補的惡性循環。有人形容健康人體狀態就像走得很準的鐘錶,沒有必要人為地乾預它的運行,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傻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