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媒:雷曼倒閉10年後危機根源仍存 警惕下一場危機

  專欄:雷曼倒閉10年後,關注下一場危機

  來源:路透早報

  (本文作者Jamie McGeever為路透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在雷曼兄弟倒閉10周年之際金融市場人士進行了反思,大家普遍認為這種垂死的經歷不應重演,大體是因為當局絕對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這場曠世難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災難如此嚴重,借用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的話說,他們必須竭盡所能來確保不再發生這樣的危機。人們已經汲取了痛苦的教訓。

  但與10年前同等級別危機不會再出現的看法太過牽強,不只是有點天真。事實上,導致10年前那場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而且十分活躍。

  我們只能略為肯定地說,下一場危機或許會在金融生態系統的另一個角落萌芽,然後擴散開來。熟悉的警示信號可能會閃爍,但每一次危機的誘因可能不會相同。

  金融崩盤通常肇因於以下其中一個或者多個因素:家庭或企業普遍高債務及高杠杆、風險承受增加、投資者過度自滿、低波動率助長下的貪婪及繁榮、利率上升、企業獲利偏低。

  有跡象顯示,這些情況目前皆已經到位,只是程度不同罷了。目前債務水準高於2007-08全球金融危機前。根據麥肯錫,去年整體全球債務上升至169兆美元,2007年時為97兆美元。

  金融體系目前杠杆較低,但10年來的近零水準利率和超低波動性,已經助長金融生態系統普遍的投機和冒險行為。別忘記,僅僅一年前,阿根廷還大張旗鼓地推出一項100年期債券。

  自從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垮台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市場以及決策者--財政以及尤其是貨幣政策--都已有劇烈轉變。

  鑒於利率之低,央行資產負債表之大、政府債務水準之高,相對而言,決策者應對危機的彈藥可能越來越少。

  如今央行在金融市場已是常駐角色,而且極不可能將利率和其資產負債表回歸到危機前“正常”水準。

  這可能是因為,2008年以來各國央行向金融體系注入了數以兆美元計的流動性,推高了經濟增長、企業獲利能力和資產價格。但這種狀況如今正在逐漸逆轉。

  整個金融市場都有種滿足感--波動性極少這麽低過--許多風險和潛在引爆點都明顯可見。用拉姆斯菲爾德的話說,這些都是“已知的未知”。

  這些風險包括中國企業債膨脹、美國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引發新興市場崩跌、美國企業獲利下降、歐元區瓦解、全球貿易戰、油價大跌和通脹驟升。

  當然,預期可能觸發經濟低迷的原因並為此製訂應急計劃完全是兩碼事。你該為意大利或在未來的某個未知時間退出歐元區這種可能性怎麽做好準備呢?

  無論正確與否,投資者都只是抱著樂觀的希望。如果說歐元區在2012年避免了希臘退歐和歐元區瓦解的危險,那以後肯定還能再次做到,對吧?白宮沒人真的希望全球貿易戰全面爆發,是嗎?

  也許是。但也許不是。(完)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