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豬年到了,尋找藏在博物館裡的新春吉祥物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戚爾武

己亥豬年到了

最早出名的新春吉祥物

莫過於土酷硬核、蒸汽朋克風的這位——

繪圖:陳琰澤 吳劍鋒

它的原型,粉紅“社會人”

成功霸佔豬年C位

扮成“小豬佩奇”的演員在巡遊隊伍中表演。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出場自帶BGM的“二師兄”

出道多年第一次品嚐被冷落的滋味

新華社資料片(朱桂根攝)

這隻新春吉祥物

和人類相愛相殺上萬年

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豬艱不拆”?

讓我們走進博物館一探究竟

豬,十二生肖裡排行最末

在人們的印象裡,它“好吃懶做”

在生肖傳說故事中

它是“無用蠢材……一年一宰”

明白玉臥豬。圖:首都博物館

但早在被人類馴養之前

史料記載中的豬

也曾是橫行霸道的民間一害

是衡量一個人勇敢與否的標誌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無民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豖希於桑林。

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本經訓》

捉住這頭豬

就是堪比后羿射日

能載入史冊的大功績

這當然不是說笑

人和豬的關係

大約要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紅陶豬頭,新石器時代中期。圖:首都博物館

出土於平谷區上宅遺址。上宅遺址屬於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仿生陶豬的撩牙已經很小,吻部也變短,更多的表現出家豬的特點。

距今9000—7000年的前仰韶時期

家豬飼養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漸成趨勢

距今10000年至7000年間

豬在肉食中的供應率

由10%劇增至70%

豬成為家畜

標誌著人類終於掌控了穩定的肉食來源

適應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強

羅運兵《中國古代豬類的馴化與飼養“與豬同行”》,《大眾考古》。圖:首都博物館

野豬為了適應生存,抵禦外敵,神經系統、心肺器官發達,頭部和前軀大,又經常掘食植物根莖,吻部前凸,獠牙鋒利,中軀體幅狹窄,後軀瘦削,鬢甲明顯高於臀部;而培育家豬主要是食用,最有價值的是肉,家豬前驅縮小,背線平直,中驅寬圓,後軀顯著豐滿。

古人如何養豬呢?

大量新時期時代的遺址中

就有以圈養和放牧結合的方式養豬的痕跡

到了漢代

人們開始刻意限制豬的行動

摸索出養豬的訣竅

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

——《齊民要術》

豬多,總設一大圈,細分小圈,每小圈止(隻)容一豬,使不得鬧轉,則易長也。

——《農政全書》

經濟收益好,加上政府提倡

漢代幾乎家家養豬

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以豬圈為主題的陶質明器

遍及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甚至珠江流域等

東漢灰陶帶廁豬圈,北京市平谷區唐莊子村出土。圖:首都博物館

養豬業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肉食來源,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的肥源。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陶質豬圈和帶廁豬圈模型明器。這種典型的帶廁豬圈設計,注重實用,便於積肥。

漢灰陶帶廁豬圈、陶豬、陶狗、陶雞,北京市房山區顧冊大隊出土。圖:首都博物館

研究發現我國漢代農業區墓葬中出土陶豬、陶雞、陶狗等模型器的數量,以1豬:2雞:1狗出現的頻率較高,推測這樣的規模可能是當時家庭畜產的理想水準。墓葬中模型器的數量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模擬或放大,反映出漢代“理想家園的一般模式和小康標準”。

有意思的是

“家”

從字形上看

就是房子裡養著一頭豬

《古文字類編》高明編 。圖:首都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增訂修補本》第五冊,北京:中華書局。圖:首都博物館

“家”

是豢養牲畜的穩定居所

象徵著人類從遊牧遷徙

轉為農耕定居

開始追求生活的安定和富足

有房有豕(豬)才有家

滿滿都是愛呀

漢陶子母豬。圖:首都博物館

母豬側臥哺乳,三隻仔豬吃食,場面溫馨。

除了作為蛋白質和脂肪的來源

豬還能預測氣象

在靠天吃飯的農耕年代

古人發現豬的某些習性同下雨有著直接關係

見豕負塗。

——周易·爻辭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豬的汗腺不發達

面對炎熱氣象

時常鑽進水中或是泥沼

被稱為“浴豬”

在古代某些祈雨儀式中

豬常被用作溝通天地的信物

還曾當過“雨神”

明“皇貴妃寶”青玉印。圖:首都博物館

印青灰色玉質,蹲龍鈕,朱文篆字刻:“皇貴妃寶”。龍鈕簡筆刻畫,口鼻長圓前伸,雙目前視,雙耳後抿,頭頂一綹鬃毛,形似豬首。龍身似蹲似伏,立於雲水之間。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

“雨神”多以龍的形象出現

雖然龍的起源說法不一

但龍首吻部前突上翹

頭頸部長鬣飛揚

顯然吸收了豬的形象特徵

傳明代仇英繪《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之奎宿。圖:首都博物館

奎曰封豕,為溝瀆。

——史記·天官書

除了掌管雨水

豬還是“奎星”

主宰大地上的溝渠灌溉

《西遊記》裡的二師兄

曾任職天蓬元帥

掌管的就是十萬水軍

精通水戰之法

還化身大豬,推平了“稀柿同”

八百裡的淤泥爛溝

也只有掌管溝渠的“奎星”才能對付

清光緒木板彩印《西遊記》圖軸。圖:首都博物館

奎主文章,倉頡效象。

——《初學記》引《孝經援神契》

奎為文章之府……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

——顧炎武《日知錄》

別看乾的都是髒活累活

豬還做過文人的守護神

奎星與魁星諧音互通

主管文章興衰

相傳從唐代起

新科狀元到大雁塔提名時需用“朱筆”

“奎”與“魁”

“豬”與“朱”

“蹄”與“題”

中國人歷來偏愛諧音的吉祥意味

每逢考生趕考

備上“紅燒豬蹄”

保佑考生“魁星高照”

也是長久以來祭祀的最高規格

“夫禮之物,始諸飲食”

牛、羊、豬合祭

稱為“太牢”

豬和羊合祭

稱為“少牢”

春節即源自遠古的“臘祭”

“歲終祭眾神之名”

在新年之際

感謝上蒼

敬懷先祖

東漢石握豬。圖:大都會博物館

漢玉握豬。圖:首都博物館

玉握豬,也稱玉豕、玉豚,是漢代至南北朝墓葬中較多見的隨葬品。握豬呈方形柱狀,採用“漢八刀”的雕刻方法,身上刻有數條凹線紋,分別表示出豬褶皺的嘴、大大的耳朵、屈曲的四肢等。“握”在手中,不願逝者空手而去,寄予逝者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富足的祝願。

穀物一年一熟

歲歲循環往複

充滿智慧的先人

摸索日月、木星的運行

根據物侯周而複始的循環規律

最終確立了乾支配合的六十甲子序數紀年

唐五行八卦十二生肖紋銅鏡,北京市西城區郝井台宋太監墓出土 。圖:首都博物館

銅鏡中心在象徵“土”的半圓鈕外,環以池水、樹木、火焰、金爐紋飾,用以象徵五行;中圈環繞八卦紋飾;往外對應十二生肖動物圖案;最外圈對應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

與十二地支對應

用這些生動好記的形象

古人運用陰陽消長的樸素辯證法

把人與自然、社會的變化聯繫起來

因而每一位炎黃子孫

都有了一個小小的“守護神”

唐十二生肖陶俑。圖:大都會博物館

豬承載著人們截然相反的想象

一邊飽受詬病

一邊卻象徵著風調雨順

富貴安康

這種悖論不止存在於民間

佛教

它代表三毒中的“癡”(愚昧)

卻又是護法菩薩摩利支天的化身

是光明和智慧的象徵

清乾隆款銅泥金摩利支佛母像 。圖:首都博物館

摩利支佛母像,多作八臂三面。其中一側面作豬面,利牙外出,舌如閃電,為忿怒相。或坐於豬身上,或坐於七豬車上,豬是摩利支天光明和智慧的象徵。後被道教吸收,演變為道教神明鬥姆(“北斗眾星之母”),與摩利支天相關的法術和神變就包括役龍降雨、止雨的能力。

曾有研究表明

豬的智商並不亞於黑猩猩

反倒是人類圈養豬的方式

促成了各種負面的刻板印象

也有科學家嘗試攻克豬器官移植難題

為人類醫學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無論如何

我們從豬的身上獲益良多

可以說

從人類在狩獵時代與豬碰面的那一刻起

就不能不與它息息相關

本文部分圖片由首都博物館提供

文字部分根據首都博物館《家和年豐——豬年生肖文化展》資料整合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劉小草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