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讓青春遠離精神疾病?


精神病是指嚴重、持久的心理障礙,是大腦功能每紊亂所致的感覺、記憶、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表現異常的疾病,易發於20左右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身體發育、知識和生活經驗不足的特定時期,故容易有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如不及時發現疏導,很容易誘發精神疾病。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在沒有明顯的刺激壓力下,心理癥狀一般都處於潛伏期,一旦心理壓力增大到心理承受的極限時,心理癥狀就會通過各種異常行為表現出來,但多數情況下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多處於潛伏期。處於潛伏期時期的學生,會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諸多的影響。

大多孩子心理問題得不到疏解

一般來講,青春期孩子如果出現心理問題,大多也在潛伏期,如果及時接受心理治療,效果一般不錯,但是還是存在很大部分孩子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將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相混淆,即使發現存在心理問題,也會覺得傳出去不好,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任其發展,心理問題很容易發展為精神疾病。

二是缺乏相關的常識,心理保健意識比較淡薄,總是將孩子心理與行為上的問題簡單的歸結為道德與品行的問題,進行粗暴的批評與指責,這些不當的做法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激化某些青少年心理問題。

三是家庭結構的變遷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孩子心理問題主要有三大方面

學業壓力

一是來自學業上的壓力,以厭學和考試焦慮表現最為典型。孩子的厭學心理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從根本上來講與他們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喪失有直接的關係。考試焦慮的出現,從表面上來看是因考試壓力所致,實際上其內在的決定性因素是由於孩子缺乏自信、過於在意他人評價、追求完美、要強等人格特質有關。

自我認識我認識

二是關於自我認識偏差的問題,最突出的表現為自卑心理嚴重。在青春期前後,自我認識成為孩子最為困惑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會出現兩種比較極端的心理傾向,不是過分高估自己就是過分低估自己,表現出過於自負與過於自卑兩種極端。

人際關係

三是來自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以親子關係緊張、早戀及社交困難為主。情緒問題與人際關係問題是心理問題產生的兩大來源,尤其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生理與心理的急劇變化,孩子在心理與行為上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如自我中心、逆反、行為衝動、易激惹、性意識覺醒等特徵,在與長輩或同輩的交往中會表現為如親子關係緊張、社交困難及早戀等問題,由此導致情緒上的波動,並引發行為上的問題

對於過分自負的學生而言,如果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感的話,一般都會自我感覺良好,只是可能在人際關係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對其心理上不至於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對於自卑心理比較重的學生而言,卻需要給予必要的關注,這不僅影響其情緒和學習狀態,還可能導致其個性上的缺陷,所以需要給予特別關注。

因此,作為父母,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要從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孩子的情緒狀態,如發現存在持久負面情緒,最好是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對於在學業、人際交往、自我認識等方面已經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早發現、及早尋求心理顧問專家的幫助。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神經內、外科一病區趙鵬主任指出:心理問題≠精神疾病。但對於已經發展為精神疾病患者或是嚴重心理問題患者,單純的心理疏導效果有限,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更不能代替專業的醫學治療,一旦誘發精神疾病應該及時到專業醫院尋求醫生幫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