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空巢青年”調查:不被需要,常常懷疑,總是堅定

空巢青年,是光鮮城市背後的影子。

你是否是“空巢青年”?

最近看到一個NHK的紀錄片,揭秘日本“無緣社會”的種種內幕,很有感觸。

所謂無緣是指失去社緣、血緣、地緣,最後孤獨的死去。

“無緣社會”在中國有另外一個名詞:“空巢青年”,指的是年齡介於20到30歲之間,背井離鄉到城市打拚,工作資歷不夠豐富,並未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租房的單身年輕人。

在北京的天通苑、回龍觀,深圳的南山區,廣州的赤沙、棠下,你都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空巢青年”。他們有的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較高的智商和知識水準,卻過著孤獨的生活。

下班之後躺在床上打開各種社交軟體,卻找不到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朋友。

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即便是住在家裡也不怎麽主動和家人交流。

一年四季都在異鄉漂泊打拚,既不甘心回去又無法在大城市定居。

這就是“空巢青年”的日常。是不是很真實很熟悉?

是的,這是如今的鄰國日本正悄然發生的狀況,也是中國正在發生的故事。

它是急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和城市文明的副產品,光鮮亮麗的城市背後是一個個失去了親緣關係和鄉土記憶的青年人迷惑的身影。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道:“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有很多人注定無法完成這場人生的修行。

有些人雖然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常年處於沒有社交的狀態。也有些人雖然職場上很順利,但下班後就獨自面對著無聲的牆壁度過漫漫長夜。

沒有感情深厚的親人、沒有知心知底的朋友,每天工作加班到深夜,回到家依然是空無一人的出租屋。

終於有一個可以休息的周末,卻只能躺在床上哪裡都不想去。

一個無緣社會人的最大軟肋就是,只要出一次門就仿佛把自己的孤獨暴露給了別人。

曾經有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人生究竟怎樣才算成功?

我想,這樣的成功大概是:

至少我的家人平安健在,我的朋友還時常聯繫,至少我不是在無人問津的孤獨中老去。

不被需要

擊碎了多少都市人最後的驕傲

有網友這樣描述一個典型的空巢青年:

在大城市工作不久,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唯一熟悉的室友是餵養的寵物,廚房有全套餐具但吃飯主要靠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

他們疏於社交,獨處獨往,既不想過多的麻煩別人,也不想被別人麻煩。

換言之,他們會在一個巨大的社會和城市中,慢慢隱匿自己的資訊和存在,最後以一種不被需要的過程和狀態消失在別人的視線中。

回想一下,你身邊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聊著聊著就不見了,翻看上一次的聊天記錄,發現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甚至更久。

你身邊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僅僅只是和你維持著工作溝通的基本社交關係,而同時你會發現交一個知心朋友真的越來越難。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了一則段子說:

“90 後新型社交潛規則,點讚是我最大的主動。”

其實又豈止於點讚,我身邊很多朋友現在連朋友圈都不發了,有的甚至直接關閉朋友圈,有時候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比起不被經常想起更讓人難過的是,有些人只會有事才找你。

想想這一年來每次遇上一個常年不聯繫的朋友,不是對方要結婚了通知你趕緊隨份子,就是對方手頭有點緊需要你給借點錢接濟。

每每當我知道這又是一個需要隨份子的消息後,當然先是很高興,畢竟對方還願意和你分享這份喜悅。而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比的孤獨和落寞,畢竟多年不聯繫的你們最後的友情,也就隻值這一個薄薄的紅包而已。

有時候常常想,不被需要或有事才找你的社交狀態,擊碎了多少都市孤獨人群最後的驕傲?

2017 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鑒》發布,我國“空巢青年”有 5000 萬之多,其中 90 後佔 61%。

3000 多萬個 90 後,都經歷過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

上學時連去洗手間都要找一個伴,如今卻更喜歡一個人獨處。

在漸漸不被需要也不需要別人的生活狀態裡,我們都觸摸到生活最孤寂冰涼的臉龐。

而這,大概是大都市群體症候最無法治愈的疼痛之一。

特蕾莎修女曾如是說:

除了貧窮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

或許,不被需要,已經漸漸成為我們人生成長過程中最顯著的烙印之一了。

時常懷疑

是面對孤獨生活的一絲歎息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找到喜歡的人,談起了甜甜的戀愛,是否也會心存羨慕。

而職場上同事做的工作也讓他們每天神采飛揚,一個月總有那麽30天不想工作的我們總覺得很不可思議;再看著那些比自己年齡小的人就給家裡買車買房,我們又感受到了生活的暴擊。

白天我們是企圖征服世界的勇士,到夜晚我們變成了被靈魂扼住喉嚨的弱者。

記得朋友圈裡總有一個特別樂觀的姑娘,每天積極向上活得像一本三觀極正的教科書,從早上的早安打卡,到中午的愛心便當。

從周一的元氣滿滿早起圖,到周末和小姐妹聚會美照。

似乎,她就是我朋友圈裡活得最幸福和快樂的女生。

可是,那並不是她真實生活的本相。

有一次,她突然半夜問我,如果她26歲還沒有結婚是不是很失敗?

原來,是她遠方的母親打電話催她回老家結婚生子,還說和她一般大的姑娘孩子都能走路了,就她還單著。那時候的她,想起平時自己活得那麽瀟灑快樂,卻在母親的一頓埋怨裡悄悄開始了對自己的懷疑。

到底該不該放棄大城市的生活,回家找個人結婚生子算了。

到底要不要聽家裡人的話,回小縣城考個公務員安生過日子。

到底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又或是把人生當成任務完成。

成年人的崩潰,總在午夜夢回的自我懷疑中產生。

想起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過的話:

成年人的不快樂不是掉了一根棒棒糖這麽簡單,它是一種持續的狀態。

就是突然有一陣你覺得自己怎麽就這麽喪,自己怎麽活成了這樣。然後大醉一場,睡一覺起來,覺得其實還好,還有很多人混得不如自己呢。

人生就是一場自我欺騙,能走到最後的都是影后,就算演的不怎麽樣,也要拍拍自己肩膀說:其實還好。

我朋友圈裡還有一個創業者,在號稱資本寒冬的年底剛剛拿到第一輪融資。

作為工作狂人的他而言,為了項目加班熬夜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家常便飯,卸下白天光芒萬丈的職業精英和成功人士的tetle,特別是下班後到了晚上他也總是在朋友圈裡開始自我懷疑。

每每深夜他總是喜歡和我調侃,如果我早幾年沒創業,說不定我都能做出金牌職業經理人了。

要麽就是,早知道創業之路這麽艱難,當初就把項目給投資人賣了得了。

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他經常處於這樣的自我肯定和否定的狀態之間左右徘徊,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對的,有時候覺得自己想的全錯了。

有時候覺得自己該沉下心緒好好做事,有時候有害怕錯過風口失去機會。

人,一旦陷入漫漫長夜的孤獨之中,思緒就容易飄忽和斷續起來。

而常常隨之而來自我懷疑,則會讓這樣的孤獨顯得更加漫長。

有時候人生最難過的坎恰恰是這兩個坎:極端的孤獨、極度的自我懷疑,但是誰都沒辦法幫助你,你唯一能做到的只能常常懷疑,又終而相信自己。

昨晚剛剛和深圳的一位朋友聊天,他非常坦然地說起他的近況:

雖然這麽多年還是一個人,但是從不願意將就,也不想隨便,對工作認真,對生活用心,自負盈虧,從不求人。

單身,一個人居住,對現代都市青年來說,太正常不過了。

l 不被需要,本就是需要習慣的人生狀態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獨立成長和生活。

空巢青年它不再是一種偏見,應該說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之前和一個在蘇黎世留學的朋友聊天,他說:

獨自一個人租了一間房子,養了一隻狗,按時上課下課,每天放學自己回宿舍煮麵吃,吃完飯到公園溜溜狗,晚上聽著歌,看看書,日子就這麽過去了。

被需要是一種認可,不被需要也是一種認可,前者是來自別人,後者卻是來自自我。

正如叔本華在《關於獨處》裡所說:

豐富而偉大的人節製交遊,不遠不近地欣賞著人群的火焰,既不一頭扎進寒冷的孤獨之中,也不被火焰灼傷。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他可以享受高朋滿座觥籌交錯的歡聚,也能面對漫漫長夜孤燈一人的獨處。隨著經歷的豐富和年歲的更迭,你終將發現,

不被需要,本就是一件值得坦然面對的事實而已。

唯有如此,你才能面對著這個巨大的城市依舊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之心。

l 時常懷疑,方能看到生活的真相和全貌

今年在富書的年會上,當主持人宣布我成為本年度富書第一名的時候,那一瞬間感慨萬千,領獎之後迅速回到了酒店房間,放下獎杯的那一刻我用冷水洗了把臉,不斷地問自己:

“我值得嗎?我配得上嗎?這是我應得的嗎?”

在這樣的自我否定中,想起了從2016年到2018年這兩年來,無數個深夜寫稿的日子裡。

白天面對著繁忙的職場工作,晚上回到不到10㎡的小屋子裡打開電腦,在一個個方塊字裡堆砌著自己的夢想。

每一次既為一篇10W+的爆文欣喜,也為每一次的數據慘淡而難過。

每一次既欽佩與同好高手的實力之作,又自愧於自己怎麽寫都比不過他們。

很喜歡新晉奇葩之王陳銘說的一句話:

世上沒有事是有意義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而堅持本身就是一個無比閃亮的意義。

大概自我懷疑的本身,本就是為了探尋堅持的真實含義,讓我們不沉醉於勝利的繁華,不感傷與失敗的無奈。

l 總是堅定,是空巢不空心人群的最後倔強

其實每個成年人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單身也好結婚也罷,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快樂也好悲傷也罷,這就是我們探尋人生無限可能的結果。

我們今天這一代年輕人,孤軍奮鬥在繁華的都市叢林中,生活從不將就,也絕不向人生低頭。儘管眼前苟且,但心中卻揣著詩和遠方。

我很喜歡馬東說的一句話:

人生如此美妙,不在於他那天什麽樣,他今天什麽樣;人生如此美妙在於他有這麽多變化。

人生不是你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什麽,而是有那麽多可能性在等著。

同樣的,大概我們的生命就是由一段一段完全不同的生命體驗連接而成的,生老病死永遠是人生無法避免的過程。

習慣不被需要,坦然面對自我懷疑,終而堅定找尋自己。

這應該才是我們面對漫漫孤獨人生中最好的狀態。

作者簡介:Ray先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