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拳運用中少了這個,四兩撥千斤就變成了傳說——關於引勁

關於太極拳推手中的引勁與身體的配合,

首先明白的是:「掤、捋、擠、按」,引為先,截手之後便是引勁。

有了這個條件,才能做到轉關的松靈,和發力中「周身一氣」的整合勁。

而發力之後的「剛極生柔」,又能成為下一個動作變化中的引勁。

從這個觀點上可以看出:引勁和發力之間可以互換。

而這種互換的條件就是:轉關的松和靈的變化。

這種變化,也可以說是運動中的「空」。

所以,「空」是變化的條件。

有了這個條件,才可以使要轉換的勁力運用到恰到好處。

結合推手動作中分勁與合勁的原理:

l 假設對方力大,就順勢走合勁,把對方的力與我的力合二為一,接著再順勢加大;

l 如果對方為雙重之勢,也就是上下陰陽不分,在力的分配上同實或者同虛,而對方本身已經是失衡的,那樣,我便「隨引即出」,這樣引發便會合一;

l 如果對方力小,可根據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和速度改變力點,使之反轉回去,而使對方失去重心;這樣,彼此用力的方向是相對分開的,引發便能形成。而引發之力就像把東西搖動。引的同時發力,一氣呵成。

無論走內圓的力還是外圓的力,都必須遵循這種方法來平衡自己,且達到破壞對方重心的目的。

這一點首先要做到:在松沉的基礎上,腳下要有「根」,腰襠的轉換要靈,身體要松。

按照太極拳十三式中的要求,隨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速度的變化而隨之變化。

如果對方的來力較為複雜,是多角度的,隨我的勁連續用力的,那我就必須做到比對方松,比對方的圈小,並且自身的內勁在下沉的基礎上,做到轉換的靈敏。

這樣引發的勁就會很快,會恰到好處地接應對方的來力,並且做到:「快則快應,慢則慢隨」的最佳引發效果。

?我是倪華,這裡會持續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分享輕鬆簡單又能獲得快樂的太極養生方法。

歡迎關注我們!一點號:倪華太極養生。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