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膽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療?小克告訴你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胃部疾病,主要是由於胰酶、膽汁、十二指腸液等物質反流進入到胃內,導致胃黏膜發生炎症。

膽汁是屬於鹼性的物質,而胃內卻是一個酸性的環境,所以膽汁反流性胃炎也被叫做鹼性胃炎,當膽汁反流進入到胃內以後,就會對胃黏膜造成一種化學性的損傷,導致胃黏膜的充血、水腫甚至是糜爛,所以膽汁反流也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一個病因。

膽汁反流性胃炎多見於胃切除手術之後,尤其是切除幽門管以後,也見於膽囊切除手術後的患者。

因為幽門是相當於一個閥門,可以控制胃內食物進入十二指腸,也可以防禦十二指腸液反流進入到胃內。而膽囊是一個儲存膽汁的器官,當膽汁無處儲存時,前期膽汁就會不受控制,反流進入胃內。但是到了後期,膽總管會以擴張的形式來彌補膽囊的缺失,膽汁反流的情況會有所改善。

對於膽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服用製酸藥物、抑酸藥物、胃黏膜保護藥物來進行相應的治療。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抑酸藥物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等,抑酸藥物可以直接胃酸的分泌,而胃酸是刺激膽汁分泌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抑酸藥物也是可以間接的抑製膽汁的。

胃黏膜保護藥物主要有:鋁碳酸鎂、膠體果膠鉍、枸櫞酸鉍鉀等,可以有效的胃黏膜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得胃黏膜免受膽汁的侵害。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