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救世主”,別替阿里大娛樂瞎操心了!

馬雲有言:不要緊,我們給大娛樂的時間是11年。

文 / 華商韜略 邢書博

阿里大娛樂在北京,與杭州的阿里總部南北相隔。

阿里大娛樂最新的輪值總裁樊路遠,有著山東人的耿直脾性。他曾經想挖一位在杭州總部任職的職員加入大娛樂。這位職員是北京人。酒過三巡,樊盯著他的眼睛堅定地說:

北京人在杭州就算是南朝,我們應該北上收復失地。

收復失地的豪邁是阿里給的。百億資金規模,體系化的宣發、技術資源,阿里把整個生態系統作為大娛樂的大後方和彈藥庫。

只是天不遂願,阿里大娛樂雨中行走五年,試錯五年。

不光外界看不懂阿里大娛樂,履新阿里影業的樊路遠在當時也是一頭霧水。

問題出在哪兒?

樊路遠回憶說,那時自己經常和於冬、王中磊聊天,他們說一個好劇本做出來最起碼3年,等拍攝出來差不多5年,可資本仍然前仆後繼進來,“電影行業5%的電影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而且只有5%的電影能賺錢,為什麽還會有那麽多資本?”

【阿里給了大娛樂11年時間】

商業社會講求追逐風口,堅持和耐心不是主流思維。

工信部發布的《互聯網白皮書》指出: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迭代周期已經從18個月縮減到6個月。產品研發2個月,市場推廣2個月,商業反饋2個月,這背後是無數公司或有不順,當即腰斬換下一個。

人們習慣了短平快的做事方法和走馬燈一樣的產品輪換。媒體在追逐看似火熱實則空洞的熱點,人們接受消費熱點帶來的“生理刺激”,但又不滿於聒噪的輿論環境,希望誕生偉大的經典和歷久彌新的精品。

然而經典需要時間淬煉,精品需要靠有堅持的人打磨。所以劉慈欣在《三體》中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馬雲曾在湖畔大學說:不要緊,我們給大娛樂的時間是11年,中國有好多人都不開心,目前阿里大娛樂沒有賺錢的目的。我們希望,10年以後,阿里大娛樂會促進中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

10年磨一劍,在如今快速迭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些奢侈,但阿里的確靠這個方法論磨了好幾把刀。

1999年,阿里巴巴B2B公司成立。阿里人自嘲當時的阿里是三無團隊。一無顯赫的出身,二無成功案例或財務數據,三無特別的技術優勢,即沒有任何顯性優勢。

彼時中國的B2B市場已被慧聰、8848等大小巨頭所把持,立足已經不易,何談超越。但時間給了答案。2009年,據艾瑞報告,阿里巴巴B2B網站以58.9%市場份額坐上了頭把交椅;

2008年,王堅加入阿里,負責輸出技術。隨後阿里雲計算項目開始籌備。阿里巴巴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去IOE”運動,即在阿里巴巴的IT架構中,去掉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體基礎上開發的系統。

當時企業計算市場已經被IOE所壟斷,研發自主系統費時費力,且無先例可循,風險極大。但阿里還是做了。最困難的時候,阿里雲計算部門離職過半,員工在內部論壇質疑聲不斷。王堅在年會上哭鼻子,馬雲在論壇裡給員工留言:請給他時間。

但沒多少幫助,搞得公司快要分家一樣。

2018年,據IDC研報,阿里雲計算拿到行業45.5%的市場份額,中國市場排名第一,增速全球第一。自主飛天系統不光承載了淘寶海量交易,還輸出到12306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產品服務中。更重要的是,自主系統對國家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便是阿里價值觀掛帥的最好注腳。

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阿里影業的絕地反擊與人文關懷】

解決方案或許早就寫在阿里巴巴官網的“關於”頁面:

“阿里巴巴集團的文化關乎維護小企業的利益。我們經營的商業生態系統,讓包括消費者、商家、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和其他人士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都享有成長或獲益的機會。我們的業務成功和快速增長有賴於我們尊崇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並且始終如一地關注和滿足客戶的需求。”

如果僅僅把階段性虧損作為否認這一價值觀的籌碼,那麽這個籌碼的分量實在太輕了。

畢竟阿里曾經而且現在依然在和電商巨頭亞馬遜貼身肉搏,而亞馬遜可是從2001年一直虧損到現在。賈伯斯說,保持饑餓,推遲滿足感。因為他知道,吃的太飽人就容易失去鬥志。

現在回過頭來看,阿里大娛樂的價值依舊是統一的,戰略依然是明晰的,執行依然是有力的。

被媒體詬病的產品平台內容三次方向變化,其實恰恰是為了更大目標做出的階段性嘗試。為了承接海量數據而打磨產品,為了打通娛樂產業上下遊而構建平台,為了拿出更好的作品而發力內容。

環環相扣,一以貫之,這也是阿里一貫的基因。

以阿里影業為例,從最初爭搶IP用大數據拍片交足了學費,繼而迅速成長,這是打磨產品。即便是評分較低的《三生三世》出品的同一年,阿里依舊拿出了柏林銀熊獎獲獎作品《長江圖》。

2017年阿里影業營收同比猛增162%,依靠淘票票等互聯網宣發模式盤活了整個電影市場,這是平台體系化運作。同時阿里影業也在一片小鮮肉和綜藝假電影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低質電影泥潭裡,投出了《戰狼》《紅海行動》等現象級電影。

2018年更是一騎絕塵,在當年票房過十億的15部影片中,阿里影業就投中了8部,像《我不是藥神》等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終於把被流量電影摧殘的觀眾重新拉回了電影院。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8部影片中,有5部與阿里影業有關。《流浪地球》成為國產硬科幻開山作,《飛馳人生》延續了韓寒作者電影的人文關懷,《新喜劇之王》則是周星馳帶來的又一部情懷之作。

最為人稱道的是,阿里影業居然投出了一部奧斯卡金像獎《綠皮書》。這在中國電影投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這證明了阿里在內容領域的布局已經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

阿里影業近年來喜歡投資的題材,大多是“小大正”,即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關注小人物的成長。阿里影業總裁張蔚認為,真的好電影,如《我不是藥神》或者《流浪地球》,能讓大家產生共鳴,這是阿里影業選擇片子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去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600多億,阿里大娛樂這五年的累計投入也是數百億,單從娛樂市場角度來看格局還是太小。但結合電商再來看,這錢花的值得。

要知道僅2018年雙11晚會,天貓銷售2分05秒就破了100億,網友驚呼晚會請來了半個娛樂圈。如果沒有阿里大娛樂在行業的深耕,這個成績和影響力是不可能達到的。

同樣道理,《流浪地球》70%的特效來自中國特效公司。阿里的產業投資也直接和間接的培育和壯大了中國的特效市場。

【阿里人才梯度培養,初見成效】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一點足以改變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的格局,即,阿里已經完成了管理層的梯度換血。

當很多世界互聯網巨頭創始人依然還在披星戴月,親自力挽狂瀾,馬雲已經宣布退休,去做他覺得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其實這次換血自2013年就已經開始了。

2013年5月10日,淘寶十周年慶典,馬雲宣布辭任阿里集團CEO。

杭州黃龍體育館,雨中的這場盛大慶典結束之後,很多人把一次性雨衣脫下來放在座位上,紛紛離場。有四個人拿著超大垃圾箱收集座位上的雨衣,這四個人是彭蕾、井賢棟、胡曉明和樊路遠。

“大概收拾了半個小時,所有觀眾都已經退場了,恐怕很多場地工作人員真的把他們當成了保潔。”

這幾位收垃圾的高管,除彭蕾外,大都在2007年左右才入職阿里。包括現任阿里集團CEO張勇和螞蟻金服CEO井賢棟。

曾有媒體評價說:“10年之後的今天,這一批人開始走上阿里系各個重要崗位,與作為元老的阿里集團合夥人開始交接棒。這是馬雲一直以來所期待的人才梯度培養。”

10年磨一劍,又是10年。

可以看到,阿里的合夥人培養也是10年為期。在阿里集團合夥人30人大名單中,有7位來自阿里創始18羅漢,9位是2004年以前加入阿里並自己培養出來的,還有14位是2004年以後從外面引進來的高層次管理人才。

“老樊(樊路遠)就是屬於最後這一批,而目前,這一批正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業務上。”上述消息人士說。

樊路遠完善了俞永福在大娛樂的戰略,在搭建行業基礎設施的同時,更加重視內容。

他一方面構建了淘票票(觀影決策平台)、燈塔(電影宣發平台),以及綜合開發業務的多項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不再強調主投主控,出手也更加穩定。

“樊路遠也在用一種更穩健的方式運營大娛樂,比如在電影業務上,阿里影業不再強調主投主控,而更傾向於深度綁定上遊的優質製作方和青年導演。”財經網發文評價道。

“不再主投主控”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是符合藝術規律的。

以最近大熱的《愛死亡機器人》合集動畫為例,監製、導演大衛芬奇曾經找過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但眾所周知,好萊塢對劇本的控制非常嚴苛,要求一頁紙一分鐘,還對主流商業片還要求合家歡不能太小眾,因此全都拒絕。

網飛(NETFLIX)則堅持一貫的給錢不添亂原則,不乾預創作,才讓這部IMDB9.1豆瓣評分9.4的高質量作品得以面世。

同樣,在阿里敲定奧斯卡獲獎影片《綠皮書》的投資過程中,片方也是看中這一點才選擇阿里。

2018年7月,張蔚把《綠皮書》拿給樊路遠與李捷,他們看完片後,迅速在釘釘群做了參投的決定。“幾乎是一晚上時間就決定了。”

此次獲獎,超出了阿里影業的預期,但他們之前也曾有過奧斯卡的夢想。

張蔚透露說,阿里影業一直有“要用幾年時間出一個奧斯卡”的設想。2019年,他們投中了。

樊路遠不但重視內容,而且敢為內容去押注,包括冒險。這讓阿里大娛樂能做很多不一樣的更好的事情。而在內容領域,不一樣的好,才是生命力。

在大家都看好的時候做出決定很容易,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作出決定需要勇氣。《紅海行動》項目時,一沒有大IP背書,二沒有小鮮肉撐場,三沒有多於宣發資源,四該類型電影在國內市場沒有足夠的驗證。博納於冬找到樊路遠,請阿里幫忙宣傳。

樊看過之後,和於冬一拍即合。阿里方面敏銳地判斷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愛國主義軍事題材類型片將是影視行業重要的增長點。隨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樊路遠在履新時的疑惑也解開了:

所有互聯網追求效率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優質內容的生產規律。

阿里巴巴擁有頭部的資本力量,如果在自己生產內容上還有所欠缺,那就與優質公司與人才多綁定,在合作中追求進步和汲取經驗。大娛樂陸續推出了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深度綁定四大檔期、錨定行業原本的頭部公司,未來優酷也會走這條路。

於是我們看到阿里影業將目光瞄向優質內容公司。如宣布和亭東影業達成緊密合作,發布“錦橙合製計劃”。今年1月,華誼兄弟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合作期限內,阿里影業對於華誼主控項目享有優先投資權。這些都是今年以來大娛樂整合行業上下遊資源取得整合優勢的新舉措新天氣。

【阿里為什麽要做大娛樂】

今天的阿里大娛樂,並沒有比阿里歷史上的困難更困難,相反亮點頗多,遠遠沒到一些人說的“需要拯救”的地步。

以優酷為例。

優酷毫無疑問曾經是行業老大,不論是早期的UGC模式,還是2010年前後試水投入諸如《老男孩》《曉說》《萬萬沒想到》等奠定網生內容基礎的節目和迷你劇,優酷在古永鏘時代曾長期扮演行業先行者的角色。

但在獨立上市以後,受製於上市公司對財報數據的追求,優酷在長視頻版權上的投入一直未能放開手腳,因而被對手趕超。特別是愛奇藝憑借《來自星星的你》《盜墓筆記》等大熱劇集的播出,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使得國內視頻網站意識到對頭部獨家內容的投入,可能更符合當下視頻行業的發展要求,即便這一舉措會帶來戰略性虧損。

2016年,在獲得阿里提供的充足彈藥之後,優酷順勢推出了《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軍師聯盟》《白夜追凶》等一系列爆款電視劇。憑借對優質內容的持續投入,在2017年暑期和2018年暑期,優酷曾分別借《軍師聯盟》和2018年世界杯一度回歸行業第一。

尤其優酷在泛文化節目布局始終處於優勢地位,比如李敖的《再見李敖》、孫冕的《百心百匠》、梁文道《一千零一夜》、馬世芳《聽說》、竇文濤《圓桌派》、陳丹青《局部》、馬未都《觀複嘟嘟》、高曉松《曉說》等等,覆蓋了多種文化節目類型。

“文化類節目的持續火爆並不令人意外,這是時代必然,也是價值回歸。文化類節目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中國的文化基因密碼,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度。”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研究部編輯趙聰評論道。

“阿里巴巴經濟體必須要從物質消費跨越到精神消費,這是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大娛樂和優酷的原因,所以大家放心,我們一定可以做成!”去年底阿里大娛樂內部宣布了四位班委的最新分工,其中“班長”樊路遠聚焦優酷和阿里影業。

借助阿里系統數據的打通,優酷能獲得更豐富精準的用戶畫像,從而更精準的開展會員和內容運營。優酷更能依靠阿里生態的互相支持,在宣發、商業化等方面取得更多體系化優勢。

一個案例是,昨日阿里巴巴正式對外宣布,阿里媽媽負責內容行銷的近200人團隊已經並入到了優酷之中。

優酷方面表示,之所以會進行這樣的調整,是希望阿里媽媽內容行銷團隊與優酷劇集、綜藝等內容團隊有更緊密配合,提升優酷內容商業化的效率。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高層提升了對於優酷今年的重視程度。

【未來可期:不設衙門口,做好店小二】

“過去影視行業內容方和平台之間的關係模式就是買賣關係,所以平台很容易變成‘衙門口’。”樊路遠說,希望未來通過“VIP貼身服務”推動內容方和平台之間的關係從以往的B2B模式向B2B2C模式轉化,使內容方將更加縱深地參與到內容策劃、生產、用戶運營、商業化的整個鏈條中。

“B2B你就賣一次版權,B2B2C是你可以把版權賣給我們,同時我們一起來經營這些用戶,這個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樊路遠表示,“我希望優酷能夠成為大家(內容方)行銷宣發、品牌運營、用戶運營、多元化商業變現的一個綜合平台。”

樊路遠同時介紹了過去三個月阿里大娛樂的內部調整情況,一個關鍵詞就是“大協同”,據悉目前阿里大娛樂旗下優酷、阿里影業、大麥、UC等業務已開啟了技術、宣發、內容三個版塊的全面打通,其中全面覆蓋阿里娛樂+電商業務的“大宣發”體系有望率先完成打通,預計日曝光峰值26億人次,成為撬動更多優質電影、劇集、綜藝內容落地阿里大娛樂的利器。

所以說,阿里大娛樂無需外界生談“被誰拯救”,也無需拯救。

主航道已明,未來可期。

“我們相信,無論公司成長到哪個階段,強大的共同價值觀都可以讓我們維持一貫的企業文化以及我們的公司的凝聚力。”來自阿里官網。

這是1996年,央視拍攝的紀錄片內容:年輕的馬雲到北京推銷自己的網絡產品,結果並不順利。一次被客戶拒絕之後,馬雲在計程車上,望著窗外的燈火說道:

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樣對我。再過幾年,你們就都知道我是幹什麽的。

無獨有偶,上世紀30年代,麥當勞創始人之一雷·克羅克開著一輛破車到處推銷奶昔攪拌機。同樣經歷推銷失敗,他給出的答案驚人的相似:

Persistence.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堅持,世界上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堅持)。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