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傭金十年降80% 券商正面臨怎樣經紀業務?五大關注點

  最近這十年裡,券商的經紀業務,無疑是失落的。

  一方面,經紀業務收入在券商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券商基層經紀業務條線員工收入受到衝擊,業務開展舉步維艱。

  過去十年裡,發生了什麽,今後又會怎樣,請看下面五大關注點。

  關注點一:十年間平均傭金率下降八成 傳統經紀業務盈利太空不斷收窄▲▲▲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同比下降11.92%,實現淨利潤328.61億元,同比下降40.53%。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傳統經紀業務經營規模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合計實現363.76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已低於三成,為28.74%。而在2008年,當年行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為882億元,佔營業收入七成。這十年裡,傳統經紀業務的收入不升反降,佔券商收入的比例的降幅也超過一半。

  這主要源於證券交易傭金率的大幅下降。

  這裡我們對券商十年前和目前的傭金率做一個簡單測算:

  十年前的2008年,證券行業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882億元,當年A股總成交額為27兆元,據此測算,2018券商的平均傭金率為1.6‰;

  今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364億元,同期A股市場總的成交額為52兆元,以此測算平均傭金率僅為0.35‰。

  十年的時間,券商平均傭金率水準下降近80%!

  據記者了解,目前券商網上開戶的傭金率普遍在0.25‰到0.3‰之間。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走訪深圳地區多家券商營業部發現,現場開戶的傭金率大致也在上述水準,有券商客戶經理表示,如果資金量大,傭金率還可再談。某大型券商深圳地區營業部客戶經理表示,如果資金量超過100萬元,傭金率可以申請調到0.18‰。

  關注點二:網上開戶已普及 但營業部數量仍在快速增加▲▲▲

  大到中信、華泰、海通、國泰君安,小到網信、華菁、川財等,目前絕大多數國內券商已開通網上開戶業務。

  2014年,國金證券與騰訊合作的傭金寶橫空出世,迅速網羅了大批客戶,也讓其他券商紛紛效仿。

  對於客戶而言,網上開戶省去了去現場辦理業務的麻煩;對於券商而言,則省去了大量人力成本。

  網上開戶普及後,去營業部現場辦理業務的客戶數量大幅減少。記者在交易時間走訪幾家營業部,發現辦理業務的客戶均較少,有的甚至數十分鐘內無一人辦理業務。

  此外,網上交易和手機APP交易的進一步普及也助推了上述變化。

  在此背景下,為降低營業成本,券商紛紛取消營業部散戶大廳,關閉大戶室,縮小辦公場地面積,在一線城市,仍保留散戶大廳和大戶室的營業部已很難見到。

  不過,營業部作為券商接觸客戶的連接點,券商並未放棄,近年來在數量上不僅未減少,反而大力新設營業部,據Choice數據,目前券商營業部數量已超過一萬家。

  不過新設的多為面積小、人員少、成本低的輕型營業部。輕型營業部佔總體的比例也不斷提升,以國泰君安為例,該券商在廣東地區的20余家營業網點中,輕型網點就佔了一半以上。

  關注三點:經紀業務員工收入受到影響 光環漸退▲▲▲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納通過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當上股票經紀人後,人生從此飛黃騰達。

  不過,現實似乎卻冰冷。國內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多數止步不前。

  目前國內券商經紀業務條線的一般包括具有“一般證券業務”“ 證券經紀人”“ 證券投資谘詢業務(投資顧問)”等從業人員。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券商具有執業資格者合計達34萬人,其中具有“一般證券業務”“ 證券經紀人”“ 證券投資谘詢業務(投資顧問)”的執業資格的員工合計就超過33萬人,經紀業務條線是券商吸納這類員工就業的最主要條線。其他如保薦代表人、分析師、投資主辦人的員工數量合計不足萬人。

  在經紀業務收入規模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當下,龐大的員工規模,使得員工平均薪酬與券商其他條線平均薪酬差距甚大,客戶經理、證券經紀人等簡單從事客戶開發和行銷的崗位壓力巨大,淘汰率一直居高不下。

  關注點四:零傭金時代終將到來?▲▲▲

  摩根大通新近宣布推出一款免費的投資APP。這款免費的投資APP稱作“You Invest”, 所有客戶通過該APP都可在第一年獲得100筆免費的股票或ETF交易。擁有Chase Private Client账戶(持倉至少有10萬美元)的客戶可獲得無限次免傭金服務。

  此前,美國首個零傭金股票經紀應用羅賓漢(Robinhood)也推出零傭金業務。

  美國券商的發展模式向來對全球券商有一定引領效應,在網絡化推動經紀業務成本進一步降低的情況下,國內券商的經紀業務傭金未來是否也會向零傭金靠攏,值得關注。

  關注點五: 龍頭券商對經紀業務的依賴度已降低 抗風險能力增強▲▲▲

  一方面,是券商對經紀業務的依賴度在降低,另一方面,除經紀業務外的投行、資管、自營等業務在券商中的收入貢獻總體在持續提升,而龍頭券商在此過程中憑借牌照、評級、營業網點等優勢,各項業務發展往往更為均衡,體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如2018年上半年,龍頭券商中信證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僅佔公司總收入的1/5出頭,其投行加資管業務的合計淨收入已超過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

  近年來,經紀業務中最基礎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雖無明顯增長,但這一業務衍生而來的兩融等業務產生的利息收入,對券商的貢獻卻越來越高。另外,資管等業務也多需要傳統的營業部管道獲取客戶,這意味著,經紀業務在券商經營中的基礎性地位不可動搖,相關從業人員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