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皮卡真的解禁了,誰會最先遭殃?

如果是大師的鐵粉,相信在前幾天已經大致了解了一條關於皮卡解禁的消息:濟南將成為首個解禁皮卡的大城市,如果試行順利,相信離全國解禁皮卡也不會太遠了。

想當年,有關管理部門大筆一揮,將皮卡劃分為貨車的時候,他們肯定沒想到會讓皮卡就此在中國一蹶不振。如今皮卡再次得到解禁,車主和意向車主反而有些不習慣了,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如果皮卡真的解禁了,對於車主而言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未來究竟在何方?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皮卡就曾在國內刮起過一陣熱潮。雖當時國內汽車市場正處於上升期,但價格依然頂天,普通人的收入買車仍舊“難於上青天”,故而汽車消費主要集中在公務車上。

隨著對公款買車的各種限制,皮卡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貨車的屬性讓其不受公款買車的限制,而且乘坐體驗也與於當時的轎車幾乎無異,所以很多部門都選擇了皮卡車型作為公車。

直到皮卡的限制政策頒布後,皮卡車型的銷量開始一落千丈。政策變換不斷、解禁試點毫無結果、乘用化的提案也杳無音信。這樣反覆的過程中,不僅消磨掉了民間的消費能力,也消磨掉了市場的正向預期。皮卡一時間成為了最尷尬的車型。

皮卡的解禁,其實可以理解為兩種不同方法的解禁。一種是“道路解禁”,即仍保持皮卡的貨車屬性,不過在用車的過程中,可以行駛到以前被禁止進入的路段而已,依舊“形式大於內容”,在高速免費等政策時,它們依然無法享受與乘用車一樣的權限;而另一種則“車型解禁”,即將皮卡劃分為乘用車,那麽所有道路問題自然不攻自破,則顯然是“內容大於形式”了。

目前形勢更趨向於“車型解禁”

從之前的兩會“皮卡乘用化提案”,到最近幾次的國家會議中,不難看出當下國家顯然不想重蹈當年的覆轍,還是更偏向於加皮卡徹底“車型解禁”,只不過仍需大量的時間去試驗。如果一旦正式實施了,那麽皮卡這類車型將徹底劃分為乘用車行列。

從車主利益的表面上看,出入城區沒有了限制、享受六年免審、高速公路最高限速、免費福利,看起來似乎滿滿的都是利益。但事發絕無單一之隅,就如同多米諾效應一樣,變身為乘用車的皮卡在有利的同時也必有弊,比如在購置稅上就會有所增加,用車成本也會相應增加,無法繼續享受貨車的綠色通道等,這些問題都會反過來去刺激市場做出反應。

就如同開五菱宏光去跑“貨拉拉”一樣。如果你是乘用車屬性,那麽你將不能拉貨也無權申請貨拉拉進行跑單;而如果你申請了貨車屬性,那麽你的後排將不再能載人!瞬間變成兩座車型。這其中的利與弊,只能個人斟酌取捨了。

皮卡乘用化的另一條多米諾效應

眾所周知,北京對於皮卡的限制可謂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嚴:白天(6—23時)禁止進入5環以內,區(縣)中心也是限制皮卡進入。

然而諷刺的是,北京地區卻是連續幾個月以來皮卡市場最大的地區。與其去和那幾千人同時競爭那一張藍牌,很多人寧可選擇不開車進五環,轉而去選擇一款不佔指標的皮卡車型。很多人也許買車並不是出於熱愛,只是在這個快節奏的年代,他們不得不選擇無奈。

但是,一旦皮卡被乘用車化,那麽它不佔指標的貨車屬性也會隨之而去,屆時拯救5環外6環內北京勞動人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將會被連根拔起。北京地區已形成的皮卡市場也可能會直接歸零,到時候北京人民除了綠牌新能源車,可能就真的別無選擇了。

不過北京終究只有一個,對於其他地區而言,皮卡的真正解禁,又是否真的是件好事呢?

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是,皮卡解禁後,它所要面對的將會是來自整個行業的競爭。轎車、SUV、MPV市場都將會受到波及,而其他三個市場的價格體系已經基本成熟穩定,皮卡作為攪局者,車企們必然會對其作出針對性的價格調整。

至少一點的來說,肯定會比現階段“貨車身份”的皮卡價格要更高,當然相應的做工用料等各方面也會相自提高。但這樣一來,也就會直接影響到皮卡車型的實際價值。本來買皮卡圖的就是其裝載能力強、價格性價比高,而一旦被權衡失去了性價比一項之後,那麽又還有誰會樂意開著這麽一個“大塊頭”在市區裡穿梭呢?

大師總結:

所以說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或許就是區域性的取消限行,取消高速公路的限制,同時取消15年強製報廢。而對於皮卡新車中,可以家用與貨用進行分類,家用的可實行乘用化管理,比如說實現六年免審的政策,並在產品申報的環節,就針對性的對這一類皮卡進行單獨分類,當然在排放標準和安全配置等方面自然也有做出相應的提高,將錢花在刀刃上,那麽即便成本高了,車民們也更樂於接受。

或許這會讓車輛的管理變得更加複雜,不過將皮卡進行“差異化”管理,還是有可能實現的,畢竟在中國這片市場中,咱們真不能跟政策太過較真,看起來不近人情的規定,反而會促進市場的發展,看起來全面利好的政策也可能對市場形成滅頂之災。總而言之,皮卡這種特殊車種,在國內發展並不容易,在綠色政策愈發嚴厲的環境下發展,更不容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