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陰虛發熱,陽虛怕冷:你是陰虛還是陽虛?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辨證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的話題,從一個「虛」字說起。

說起虛,我們常常會想到「陰虛」、「陽虛」之類的說法。那麼,這陰虛和陽虛,到底有什麼含義,有什麼差別呢?

這個問題,是不少關注養生保健,尤其是關注中醫養生的人,心頭抹不去的疑雲。

好。今天在這裡,本訂閱號就從中醫辨證學的角度,為您仔細分析下其中的含義。

先來說說陰虛。

什麼是陰虛呢?它指的是我們身體裡陰液虧損,滋潤、濡養、寧靜的作用不足,導致我們陰不製陽所產生的「虛熱」癥候。請注意,為什麼說是「虛熱」,而不是「實熱」呢?因為這個熱,它是因為陰的相對不足所致,而非真正的陽熱之邪過盛。這個,您得清楚。

陰虛什麼表現呢?您看,陰液不足,我們身體沒有了滋潤,所以就口乾咽燥,大便也會乾燥。身體肌肉沒有陰液的濡養,就會猥瑣不足,所以陰虛的人,身材往往比較消瘦。陰液不能上濡頭面和雙目,我們就會頭暈眼花。陰液不能上濟於心,心火偏亢,於是我們心煩、失眠。陰虛,陰不製陽,陽熱之氣相對亢盛,於是我們就潮熱、顴紅,手腳心還有心口窩覺得煩熱。陰液虧虛,沒有足夠的水液來化源為尿液,所以我們就會小便短黃。

當然,我們說的這是整體的感受。有的時候,不同的臟腑出現陰虛之證,就會在上面這些表現的基礎上,有各自的特點。比如心陰虛的,就會偏重於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肺陰虛的,就可能乾咳少痰、痰中帶血,說話聲音嘶啞。脾陰虛的,就可能大便乾結、腹脹、食欲不振、嘴唇發紅。肝陰虛的,就可能脅肋灼痛,兩隻眼睛特別乾澀。腎陰虛的,就可能腰膝酸軟、耳鳴健忘。胃陰虛的,就可能胃部灼熱疼痛,腹脹,嘈雜,有的還會乾嘔、大便結秘。

看官,這麼一說,您就明白了吧?

出了陰虛的癥候,怎麼應對?中醫講究藥用六味,這就是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和茯苓。這一組搭配,本訂閱號在文說中沒少提及。熟地黃滋補腎精腎陰,山藥滋補肺、脾、腎三臟之陰。山茱萸滋補肝腎。此為三補。澤瀉、丹皮和茯苓,為三瀉,使得補而不滯。其中澤瀉瀉腎濁,丹皮瀉肝濁,茯苓瀉脾濁。

接下來,咱們看看陽虛。

什麼是陽虛呢?它指的是我們人體陽氣不足,溫煦、推動、蒸騰、氣化的作用減弱,所導致的一系列虛寒癥候。

這個虛寒癥候都是什麼表現呢?您看,陽氣不足了,我們的身體就少了陽熱之氣來溫煦我們。於是,我們就會畏寒肢冷,摸上去手腳冰涼。陽氣不足,血液的運行就會凝滯乏力,於是面色失養,我們就會面色晄白。陽氣是主振奮的。所以在陽虛的狀態下,我們就會萎靡不振、倦怠乏力、特別想睡覺,怎麼睡也睡不夠。陽虛,氣化水液的功能下降,所以我們身體裡的水液代謝不了,於是就上泛於舌,舌頭就會看起來比較胖,舌質淡。水液得不到氣化,直接下趨於膀胱,於是小便就清長量大。沒有陽氣來溫煦脾胃,運化失常,我們就會便溏。

同樣,陽虛體現在不同的臟腑,在以上基礎上,就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說心陽虛,我們就會心胸悶痛、心悸怔忡、唇舌青紫。在比如說肺陽虛。我們可能咳喘無力,痰液清稀,胸悶氣短,說話聲音低。如果脾陽不足,我們就會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大便稀薄,肢體浮腫。如果肝陽不足,我們就頭暈眼花,膽怯,易於驚恐,兩肋悶痛。如果腎陽虛,我們則可能陽痿早泄、宮寒不孕,腰膝冷痛。如果胃陽不足,我們可能胃脘冷痛、食欲不振,泛吐清水。

那麼,面對陽虛,中醫又是如何應對的呢?一般藥用八味。說來有趣,這就是在前面所介紹的地黃、山藥、山萸肉、澤瀉、丹皮、茯苓的基礎上,加上附子和肉桂。附子和肉桂,乃是補陽的要葯。它們為什麼要加在補陰的配伍中呢?因為要想養陽,就要陰中求陽。陰陽互根,相互化生。這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

總之,這個陰虛和陽虛,構成了祖國傳統醫學在診斷方面的基本理念。我們今天把它介紹出來,供對中醫有著愛好,希望多了解國醫國術的人參考。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本訂閱號微信平台jnym2016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