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是不是腎陽虛?很簡單,記住六個字:疼涼蔫、痿瀉腫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中醫基礎理論》

列位看官,今天的這篇文說,我們不談方葯,不談穴位,只和您聊聊幾個概念。這就是「腎陰虛」、「腎陽虛」、「腎氣虛」和「腎精不足」。

這幾個概念,在日常的中醫保健宣教中經常出現。不懂其中含義的朋友,往往看得眼花繚亂,一頭霧水。所以在本訂閱號的後台,經常可以看見讀者的提問:「到底啥是腎陽虛,啥是腎陰虛呢」?

今天,本訂閱號作為負責任的中醫科普類訂閱號,就跟您好好說說其中的差別。受篇幅所限。我們給您先說第一篇——腎陽虛。

什麼是腎陽虛證呢?簡單理解,它就是腎臟陽氣虛衰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癥候。本訂閱號為您分而述之。

表現1:疼。

腎陽虛的人,首先腰腿疼痛。這種疼痛,往往伴隨著酸軟和乏力。腰為腎之府,腎出了問題,我們很容易從腰部有所感覺。同時,腎主骨。腎陽不足,則一身之骨失養。在全身骨骼中,雙下肢的承重最大,最辛苦,所以它最先表現出癥狀來。

表現2,涼。

其次,腎陽虛的人,有明顯的寒象。我們知道,腎陽,是全身臟腑、經絡陽氣的根本。腎陽一衰,則全身得不到溫煦。所以,我們就會四肢發涼、怕冷。同時,由於腎處於全身的下焦,所以當我們腎陽不足的時候,雙下肢, 乃至雙足的發涼會異常明顯。

表現3,蔫。

再次,由於腎陽不足,我們的心陽、心氣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就難免精神萎靡不振,頭腦的思維、理解、判斷和反應,都有所減退。與此同時,氣血的運行受腎陽的溫煦和推動。如果腎陽不足,氣血無力上送到頭面,所以我們就會面色晄白。如果腎陽虛衰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我們的臉色甚至會發黑。因為什麼?因為陰寒沉積。

表現4,痿。

還有,我們都知道,腎和生殖有關係。所以當腎陽不足的時候,我們會出現一系列生殖功能的障礙。對男性來說,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會導致陰器萎靡,陽事不用。對於女性來說,腎陽虛會導致宮寒不孕。一些經常出現習慣流行流產的女性,常可以看做是腎陽虛所致。

表現5,瀉。

腎陽虛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患者容易拉肚子。要麼在生活中完全不能碰涼的、低溫的飲食,要麼在凌晨的時候必須上廁所排便,否則疼得根本受不了。這是為什麼?因為腎陽虛,不能鼓動和溫煦脾陽。脾陽不足,這才導致一系列消化系統的癥狀。

表現6,腫。

腎陽虛的表現之一,還包括肢體的腫脹。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下肢經常出現水腫,就和腎陽虛可能有一定關係了。這說起來很簡單——腎和膀胱互為表裡。腎和膀胱的氣化,才讓尿液生成並排出。如果腎陽不足,腎和膀胱的氣化之能就會失常。這時候身體多餘的水液代謝不出去,泛溢於肌膚,就形成了水腫。這種水腫,如果發生在下肢(實際上也多發生在下肢),會形成腰以下部位水腫。如果阻滯在中焦,則腹部脹滿。如果水氣凌心,侵犯了我們的心陽,我們就會心中悸動不安。如果上犯了我們的肺,則肺的宣降失常,我們就會咳嗽氣喘。

當然,腎陽不足,還要一種表現,與上面所述給人的感覺恰恰相反,這就是尿頻,而且尿量大,尿色清。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一身的津液通過三焦被傳導給腎。腎在腎陽的作用下,對這些津液進行「整理」。其中,清者作為精微部分,繼續留給人體進行循環吸收。濁的一部分,就化作尿液排泄出來。如果腎陽不足,腎不能完成上述工作,津液就一股腦下注膀胱,最終形成了多尿。

這些,基本上就是腎陽虛的典型表現了。六個字——疼、涼、蔫、痿、瀉、腫。這六個字基本涵蓋了所有要義。看官您是否讀懂了呢?

接下來,關鍵的問題出現了——面對腎陽虛,我們又該怎麼化解呢?

本著科普中醫文化的初衷,本訂閱號在這裡給您展示一張傳統古方。我們一起看一下,古人是怎麼化解此類難題的。方法如下:

乾地黃八兩,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一兩,炮附子一兩。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用一丸,開水送下。或者說,按照上述的比例,做成湯劑服用。這裡面的一兩,基本等同於30克。

這個辦法出自哪裡?出自《金匱要略》,迄今已經有大約1800年的歷史了。它的名字,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本訂閱號在這裡就不說了。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您翻開任意一本中醫方劑學的專著,尤其是面向學生的專業教材,會發現補益劑中的補陽劑,往往第一個就是此方。

這個辦法是怎麼補腎陽的呢?我們給您簡單說說。

這裡面,乾地黃、山藥和山茱萸,都是偏補腎陰的。同時,還有桂枝和附子。這兩味葯可以溫補腎陽。而且,溫補腎陽的藥量,遠遠小於補陰的藥物。這是為什麼呢?《醫宗金鑒》說得好:「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就是說,要補腎陽,不能揠苗助長,而是順應腎陽升發的規律。這規律是什麼呢?就是「陰中求陽」、漸進而行之,否則就是揠苗助長。要補陽,必須先補陰。在補陰的基礎上,再行補陽之事。所以,這裡面用了大量的補腎陰的藥材,再少佐附子這樣的補腎陽的藥材,這就達成了「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目的。

接下來再看牡丹皮、茯苓和澤瀉。這三味葯,牡丹皮泄肝火,茯苓健脾利水,澤瀉也是利水祛濕的。這三味葯,都圍繞一個「瀉」字。這和補腎陽是不是背道而馳呢?其實,並非如此。古人有一個觀點,特別好,這就是「補中寓泄」。什麼意思呢?假設給人吃補藥,那首先此人要能吸收補藥。如果補不進去,人家不吸收,那補了白補,甚至誤事。這就是要求我們「補而不滯」。所以說,這裡用丹皮、茯苓和澤瀉來「瀉」。這一瀉,身體更加通暢,補得也就越加順暢了。

看官,這就是1800年前,古人的補腎陽之法。是不是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呢?這裡面的精妙之處,本訂閱號就粗淺地說這麼多。而前面所述之言,實際上也真是狗尾續貂之舉。您帶著研究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就是了。

好了。關於腎陽虛的表現、特點,以及調治之法,我們今天就給您說到這裡。明天,我們會發布第二篇,關於腎陰虛的一些問題。看官如果有興趣,可以訂閱本號,然後繼續品讀、指正。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