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安發掘中亞粟特人古墓,很有中原特色

西安近些年出土了很多粟特人墓葬,很有中原特色,2004年出土的“康業墓”就很有代表性。

粟特人起源於中亞,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人。在古都西安,近些年出土了很多粟特人的墓葬,很有中原特色,這其中在2004年出土的“康業墓”,很有代表性。墓主人口中、手中都含有、握有貨幣,符合中原的葬俗,是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體現。

2004年春天,陝西一住宅小區在進行城市基建施工的過程中,意外地在一大型垃圾堆下發現了一座北周天和六年(571年)的中亞粟特人康業墓。4月6日,當考古工作者進駐工地之時,墓道與墓頂幾乎已被破壞殆盡,狼藉不堪,磚封門僅殘存30多公分,石門東側門框已斷為兩截,所幸的是墓室內保存尚好,未受到任何破壞。在墓室西部南側發現零亂的動物骨骼,並發現墓主人腰部有腰帶銅飾件,有絲綢痕跡。

我的學生、領隊程林泉館長請我去了發掘現場,親眼目睹了死者右手側出土“布泉”一枚的驚人場景。石榻之上置骨架一具,保存完好,頭向西,面向上,仰身直肢,骨架之上有數層絲綢痕跡,腰部出土有銅帶扣及腰帶飾件,在先後清理骨架的過程中,發現在死者口中含有一枚東羅馬金幣,右手一側握有一枚北周布泉貨幣。

在經過請教有關文保專家等的基礎上,邀請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及陝西省文保中心文保專家會同我所文保工作人員聯合對骨架進行了清理,提取了絲織品樣品,骨架計劃進行DNA鑒定。

如此看來,我認為康業墓發現的“在死者口中含有一枚東羅馬金幣,右手一側握有一枚北周布泉貨幣”的所謂“死含”習俗,就應該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埋葬習俗“口實”“玉含”與“飯含”的繼承與發展。它應是死者口含具有貨幣職能——貨貝的前身和最原始的隨葬形態。即最早起源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死者口含貝殼、蚌殼以及石塊的習俗。而在這次發現之前,我就在研究中反覆強調:與其說是“死含”,倒不如說是“口實”更為確切一些。據《公羊傳·文公五年》載:“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含者何?口實也。”“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這才真正是生者對死者進行“實親口”的初衷。

這樣的話,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墓葬中出現的死者口含貝殼、蚌殼、石塊等習俗都應是“不忍虛其口”的具體體現。即使到了後代,“口實”披上了等級的外衣,但也絲毫沒有改變“象生時食也”的實質。《春秋說題辭》曰:“口實曰唅,象生時食也。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貝。”可謂一語道出了“口實”的真諦。

現在看來,西安發現的北周粟特人康業墓中的那種“死者口中含幣、手中握幣”的埋葬習俗,應該是中亞蘇特人入鄉隨俗、長期相互融合與文化交流的“漢化”的產物。(王維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