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億資金即將湧入A股 11家公司布局24隻MSCI指數基金

  去年10月,MSCI宣布,自今年6月1日開始,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距離A股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到3個月之際,近日MSCI又發布了12個新的中國指數。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布局MSCI基金的風潮已然開啟。據證監會網站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隻MSCI基金相繼獲批,另有24隻跟蹤MSCI系列指數的基金正在排隊,靜待“募集令”。

  MSCI成為公募基金布局風口

  自確定“入摩”時間表以來,公募基金公司便競相布局MSCI指數基金。

  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景順長城、建信、南方、華安、平安大華等11家基金公司合計上報了24隻跟蹤MSCI系列指數的公募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布局較早的基金公司已經拿到產品“準生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創金合信、華安、平安大華、南方和招商5家基金公司的7隻MSCI基金相繼獲批。其中創金合信MSCI中國A股基金已於今年1月9日起發售,2月7日正式成立。

  3月9日獲批的招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型基金,更是馬不停蹄在3月13日火速發行。本周一,南方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ETF開始發行,加上此前成立的華安MSCI中國A股、華夏MSCI中國A股ETF及聯接基金,MSCI指數基金的“陣容”正在迅速擴大。

  據梳理,從產品類型來看,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成為各家基金公司布局的重點, MSCI中國A股ETF也較多,有5隻;另外還有1隻MSCI港股通低波動ETF和1隻MSCI香港價值增強指數基金。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上述排隊審批的產品中,出現了多隻發起式基金的身影。對此,一家公募人士表示,“首批產品能夠搶先布局、建倉,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因此公司採用發起式基金的形式,這樣流程上相對簡單,審核更快、成功率也更高。”

  基金公司布局各有側重

  MSCI中國A股相關的綜合性指數非常多,哪一類最受基金公司青睞?

  很明顯,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最受追捧,該指數於去年10月發布,根據MSCI實際納入A股的進度進行編制,為2018年將要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股票,成分股是在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成分股的基礎上剔除了長期停牌、非滬(深)股通標的股票、中盤股等,目前僅含大盤股,主要是金融、地產等大、中市值類的股票。這也是目前公募布局最多的指數。

  滬上某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與其他MSCI中國A股相關的綜合型指數相比,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是當前中國市場上唯一完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體系的A股指數,能夠更加快捷、精準的捕捉“入摩”所帶來投資機會,受歡迎也不奇怪。

  從上述24隻基金來看,招商、南方、華泰柏瑞、建信、易方達、華夏、景順長城申報的都是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合計共12隻。

  同樣受到青睞的是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創金合信、景順長城、華安等基金公司均上報了相關產品。

  據悉,和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不同的是,該指數更多考慮了中盤股,且對大中盤股票的劃分採用了全球統一的標準。目前該指數成分股有432隻,覆蓋了A股流通市值的60%。在指數風格表現上,與中證800相近。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認為,MSCI納入A股將吸引國際長期資金進入,從直接受益的角度看,選取今後外資增量資金直接進入的板塊指數更加具有優勢。具體來看,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中,外資可投資比例低於15%的成分股將被剔除或降低權重,充分考慮了30%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因此對於國際投資者可投資性比較強。

  陳龍告訴記者,該指數專為境外資金配置A股而量身打造,MSCI首批納入樣本為該指數成分股中的大盤股,不過隨著市場發展和納入範圍的擴大,該指數極有可能成為納入A股的最終版本。

  “換言之,靜態看,目前MSCI納入的是大盤股,不過從動態的發展眼光看,預計未來納入板塊將逐步擴展至中盤股甚至小盤股,因為中國市場如此之大,現有的200多隻大盤股並不能足以反映中國股市的全貌和前景。”基於此判斷,他認為率先選取包含大盤股和中盤股的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未來或可以更廣泛地適應投資者動態、發展的投資需求。”

  另外,平安大華、新華和前海開源等基金公司,布局MSCI系列的其他指數產品。其中成立較早的華安MSCI中國A股指數增強型基金,規模已超過23億,是目前國內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規模最大的基金。還有成立於2015年2月的華夏MSCI中國A股指數ETF,其最新規模已超過4億。

  “MSCI中國A股指數覆蓋了滬深市場879隻大盤股和中盤股,相當於滬深300指數的擴充版。值得注意的是,跟蹤該指數的基金並不少,雖然大多數並不以MSCI為名,但是從基金契約中可以看到投資標的是在這個指數的範圍中。”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總監說,“在這次MSCI發布12個新指數之前,市場上最常見的MSCI指數標的只有MSCI中國A股指數和MSCI中國全部股票指數。”

  差異化競爭難度不小

  上述滬上中型基金公司產品總監坦言,雖然多家公司紛紛布局相關指數基金,但不難發現,各家公司在布局時,可供選擇的標的還是太少。

  從已有的申報產品看,一些基金公司傾向於發揮內部優勢,打造特色產品,如景順基金利用量化優勢,開發指數增強產品,而有一些公司運營ETF有豐富經驗,則側重開發ETF產品。

  “雖然說可以不斷創新,開發細分領域的指數,比如低波動、高分紅等,但目前還很難說能做出多少業績。總體來看,MSCI確實能夠帶動數千億的資金布局,但真正最後能夠做出來的可能真的只有少數。”受訪產品總監說。

  上海一家中型公募量化投資部人士表示,從目前指數基金情況來看,中國指數型產品發展還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截至去年底,國內指數基金不到600隻,合計規模也才剛過5000億元。“這一市場還需要不斷培育、發展,任重而道遠。不過隨著12個新的中國指數的擴充,希望未來能逐漸填補這塊空白,把這個市場做大做強。”

  還有一位基金公司指數部人士認為,A股“入摩”是一個好的開始,未來完全複製指數、跟蹤誤差較小的基金有望獲得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青睞。“指數基金說到底是一類工具型品種,表現怎麽樣、能做到何種程度,實質上還是要看這個市場的發展程度及表現,公募基金無論未來在產品布局、宣傳推廣以及投資運作等方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千億資金流入可期

  能否托市還看大環境

  依據MSCI的官方數據,在2016年6月底,跟蹤 MSCI 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資金估計有1.6兆美元的規模。MSCI 計劃初始納入230余隻A股大盤股,基於初始按照5%的比例納入,這些個股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 0.73%的權重。

  MSCI 計劃分兩步實施這個初始納入計劃,以緩衝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制。第一步在今年6月,納入比例為 2.5%,第二步在今年9月,納入比例上調至5%。因而被動資金的流入會集中在納入時點之前一個月。

  由於被動基金跟蹤指數的需要,浙商證券預估,在今年5月及8月,中國A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將分別對中國股票市場帶來 500 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共計帶來約1000億元的增量資金,這一資金僅限於跟蹤 MSCI 的被動資金。相較於主動管理資金,被動資金不太可能過早地提前進入中國股票市場,因為過早進入可能給基金帶來淨值偏離。

  此外,一些主動投資的短期資金將進入中國 A 股市場,並帶來增量資金,資金量暫時無法估計。對於中長線以MSCI指數為標的的主動基金,可能已經提前在估值合理的時間點進入了A股。

  中金公司則靜態估算 2018 年MSCI 納入 A 股帶來的資金流入規模在150~200億美元左右(包含主動和被動型資金,大約人民幣950億元~1266億元),即每一步實施將帶動 75~100 億美元的流入。具體流入規模與未來增長環境,市場預期等因素相關。

  結合上述分析,今年MSCI納入A股將帶來的資金量為1000億元上下,相對目前整個 A 股的45兆的流通市值並不算多,但由於資金流入集中在200余隻藍籌股,有利於A股市場風格偏好的轉換,並且通過激活這部分市場可以帶動其他資金的流入。中長期來看,加入MSCI指數體系有望加速A股國際化的進程,進而對市場投資者結構、交易風格、產品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並不能完全指望MSCI會明顯拉動大盤指數變化。據資料統計,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印度、中國台灣、俄羅斯、埃及等主要經濟體先後納入MSCI指數體系。從納入後的一年時間來看,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各個經濟體的大盤指數表現層次不齊。

  韓國於1992年1月納入MSCI,市場在隨後半年內下跌了17%,但到一年時間為止上漲了8%。印度則是1994年2月納入,隨後半年內上漲了6.8%,但一年時間內下跌10.8%。中國台灣1996年9月納入MSCI,半年內上漲25.9%,一年內大漲51.2%,是上漲最多的經濟體之一。埃及則是21世紀首個納入MSCI的大型經濟體,一年內市場下跌26.8%。受到經濟環境惡化影響,1997年納入的俄羅斯市場在一年內下跌了79%,是受MSCI利好因素影響最少的經濟體。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