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億國人抑鬱了,背後的原因,鮮為人知……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隻做資訊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時間10個小時,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持續的壓力,心神不寧,焦慮,內心不安,渾身乏力,敏感、失眠,無助...

每天都在沒有目標的清晨醒來,在無聊中等待著一天的結束,最後,又產生一種莫名的空虛,難以言狀的恐懼。

有時真想放聲大哭一場,感覺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但每天依舊裝出一副笑嘻嘻的模樣。

以上描述的所有癥狀,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抑鬱症是一個魔鬼,侵蝕著越來越多人的身心。

放任不管,病情只會越來越重。

但如果尋求傳統醫學的幫助,即使你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療,就會被要求「葯不能停」。

此外,還要忍受噁心無力、渾身酸痛的副作用。

也許你根本不需要這樣,雖然我沒有得過抑鬱症,但我也會受到抑鬱情緒的影響。

坦白說,對抑鬱症,我更堅信,能用食物治療的,就不吃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

國外很多醫生不建議吃藥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一些最新的數據顯示,大概1億國人有過抑鬱的經歷。

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抑鬱症患者年輕化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目前,抗抑鬱葯是所有處方葯中銷量最好的,這其中肯定包括未達到抑鬱症標準的人也在使用。

你可能會好奇:抗抑鬱葯從哪裡來?為什麼這麼流行?

現代抑鬱葯的工作原理是:增加腦細胞之間的五羥色胺(血清素)利用率,五羥色胺是一種與情緒相關的神經遞質。

然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一個人類研究,能揭示五羥色胺與抑鬱症之間的關聯。

換句話說,五羥色胺理論是虛構的,可能又是被利益集團刻意偽造的。

在一項回顧近10年荷蘭疾病的研究中,76%的未經治療的抑鬱症患者,康復後未再出現複發,而服用藥物的患者,未複發的比例只有50%

也就是說,服藥的抑鬱症患者,複發率更高。

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65歲以上的人群中,每年有超過50萬人,因為服用抗精神病葯而死亡。②

另一項研究表明,長期使用抗抑鬱葯,藥效就會失效,並且導致慢性難治性抑鬱。③

事實上,很多精神病患者,被抗抑鬱葯挾持了,選擇服用抗抑鬱葯,可能意味著終生服藥,並且遭受它長期的副作用。

科學研究發現,抗抑鬱葯會導致頭痛、噁心、失眠、性功能障礙、低鈉血症、中風、心臟傳導缺陷,並且,加劇年輕人自殺的風險。

抑鬱症:可能是發炎了

國外,有很多專家認為,抑鬱症並不是「大腦出現了問題」,而僅僅是免疫系統和炎症通路出現了問題。

大量的研究發現:當免疫系統處於高戒備狀態時,血液中會有高炎症標誌物,這會大大增加抑鬱的風險。

當科學家有目的地對沒有抑鬱症的正常人,注入一種可以引起炎症反應的物質後,這些人很快就出現了典型的抑鬱癥狀。④

也就是說,抑鬱症和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肥胖等,所有這些疾病是同一類,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高炎症水準。

關於炎症,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過,舉個例子。

當胳膊擦傷或腳踝扭傷時,炎症反應(例如發紅、腫脹、瘀傷等),是對機體進行自我防禦,對機體進行重新調整以恢復至新的平衡。

但是,當炎症反應變成慢性時,就會對機體細胞造成損害,它是你看不見的、持續的變化,同時,會你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體內炎症的發生,主要問題在於飲食和生活習慣

比如,高碳水飲食,吃太多加工食品,飲酒以及大量攝入植物油等,久坐不動也會增加炎症。


播放GIF

所以說,抑鬱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癥狀,身體通過這個癥狀,試圖告訴你身體出現了問題。


食物是毒藥,也是解藥

我們的大部分心理問題,如憂慮、迷茫、偏執等,都可以歸因於不良生活方式。

所以要對抗抑鬱症,就要先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希望下面一些要避免和要努力貫徹的方法,對你有幫助。▼

→ 去掉麩質

麩質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膠」,是在小麥中發現的蛋白質,但也存在於大麥、黑麥和玉米中,它們是最具有致炎性的食物成分。

麩質和油脂精加工後的食物,對於大腦和身體都是有毒的。

它們會首先破壞腸道,導致消化不良,從而加劇炎症反應,並會出現腹痛、腹瀉、噁心、便秘以及腸道不適。

不過,人們大多感覺不到明顯反應,只是身體經受著默無聲息的攻擊。

→去掉奶製品

很多人都喜歡牛奶、冰淇淋、優酪乳,因為奶製品都含有「嗎啡樣的外啡肽混合物」,能帶來深度的喜悅。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酪蛋白會引起的免疫反應,增加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的風險。

→去掉精緻米面糖

當你吃了一塊糖或者麵包後,血糖會急劇升高

播放GIF

此時,大量的胰島素將血糖轉移至細胞,又會產生低血糖

你就變得緊張不安、焦慮、頭痛、噁心、急躁、喜怒無常、疲倦以及整個人感覺糊裡糊塗。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所有的癥狀也都出現在抑鬱症和焦慮症中。

→去掉精加工的植物油

大量的植物油會造成Omega-6和Omega-3脂肪酸比例失調,有可能導致體內炎症,要減少攝入。

常見不健康的植物油有,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

(氫化植物油加工的快餐食品)

除了要避開上面這些,你還要吃真正的食物,保持血糖平衡並且提高飲食營養成分。

還有抽煙和喝酒,也可能提高抑鬱的風險,解悶消愁,都是暫時的,長期來看,會傷害大腦,身體,加劇抑鬱。

→吃未經加工的食品

少量水果和大量新鮮蔬菜、草飼的肉類、野生魚類、雞蛋、堅果和種子,以及優質脂肪,比如豬油、橄欖油、椰子油、酥油。

→堅果

杏仁、核桃、松子都是不錯的選擇,英國BBC將杏仁評為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物。

請注意,花生是種子,不屬於堅果,豆類中的凝集素是隱形毒素,要少吃。

→優質脂肪不能少

大腦乾重的60%是脂質,增加脂肪的攝入,能保持大腦正常的激素分泌以及代謝功能,也會減少由血糖失衡引起的情緒波動、焦慮和抑鬱

魚類和魚油中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能夠提高氧化活性、細胞膜的流動性,降低加工食物油對我們的負面影響。

→吃發酵食品

發酵是將碳水化合物轉變為醇類和二氧化碳或有機酸的代謝過程。

吃酸白菜、泡菜以及其他發酵蔬菜,可以幫助我們維持腸道內層的完整性,平衡機體的PH值,充作天然的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甚至抗真菌葯,調節免疫力並降低炎症。

有研究發現,使用益生菌能影響迷走神經信號,並幫助支持腸道完整性來發揮作用。

→用心的吃

好好吃飯,一個安靜、安定的氣氛能促進消化,如果吃飯時分心,消化過程很容易受到損害。

播放GIF

嘗試專註食物本身,盡量放鬆的吃每一餐,食物也能給你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愉悅。

除了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冥想

冥想意味著片刻的停止,完全呈現你的呼吸,讓你以一種中立的態度接近衝突、緊張和壓力。

當你成了一個安靜的、敏感的觀察者,絮叨的想法也會離你而去,抑鬱癥狀也逐漸消失了。

→做自己享受運動

運動是舒緩情緒最高效的方式,研究發現,許多運動帶來的積極改變,與抑鬱症風險的降低有關。

例如,通過運動可以控制血糖,進而阻止血糖失衡所致的抑鬱癥狀,當然,通過運動降低炎症反應,可能是預防抑鬱症最好的方法

→睡眠

有大量的研究發現,睡眠習慣主宰著你的生活,它凌駕於其他所有之上。

播放GIF

你的飲食、代謝、免疫系統,你洞察力的深刻程度、你處理壓力的技巧以及你記憶力的強弱,都與睡眠關係很大。


關鍵的瘦龍說

有很多抑鬱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抑鬱。

還有很多抑鬱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抑鬱了。

其實,抑鬱症有很多表現,往往會表現出:


非常敏感,多疑,喜歡推理,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情緒化很嚴重,無法自控,愛哭,很容易奔潰,焦慮,很容易想到最壞的結果,喜歡回憶,不愛社交,運動,愛好很少。

睡眠品質低下,容易早醒,要麼食欲不振,要麼暴食,沒有信心,容易自責,願意用假象去欺騙別人,比如假笑。

以上這些癥狀,短期的沒有問題,長期多種癥狀,你可能真的要小心啦。

其實,我們每天的經歷和心路歷程,不僅影響我們的幸福感,還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早餐吃的食物(麵包、牛奶、包子稀飯、油條豆漿),工作者和同事的溝通不順,都與你的抑鬱有關,一片化學藥片只是治標不治本。

我不太認同此類精神疾病是「大腦出現了問題」,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研究發現,任何大腦活動能導致抑鬱症,甚至都沒有發現兩者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治癒大腦,要關注整個機體的生態系統:腸道健康、激素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統和自身免疫疾病、血糖平衡等。

如果你和你的愛人有類似的癥狀,不妨試試改變自己的飲食、試試運動、安靜的睡眠、放鬆的冥想吧!

你要相信,基於生活方式的治療,其潛力是無窮的,是真正的自愈,而不思治療。

播放GIF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