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毒唯,一個腦殘粉還有一個脫坑回踩

瓦格納是一個非常勵志的人物。他是少見的自學成才的音樂天才,並且是音樂界的革新者。在他巔峰時期的歌劇《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中頻繁使用的特裡斯坦和弦(Tristan chord),是一個開創性的並且能夠表達情感轉折的創新。他的作品大多氣勢恢巨集,伍迪·艾倫曾經說過他聽瓦格納有想要征服波蘭的衝動(波蘭好慘)。

瓦格納

這個特點也是他的另一個狂熱粉絲入坑的原因,那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對他的愛可以說是無以複加的,可能只有路德維希二世可以和他抗衡。據說在1933年德國國會的就職典禮上本計劃演奏的是施特勞斯的作品,但是在希特勒的堅持下更換成了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而在播報德軍空襲時播放的也是瓦格納的《女武神的騎行》。當時的納粹陣營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希特勒一樣熱愛這種節奏緊張的樂曲,許多人是被生拉硬拽去“欣賞”的。希特勒這種“毒唯”造成的影響就是瓦格納的音樂被披上了納粹主義的外衣。以色列禁止表演瓦格納的作品,在以色列交響樂團演奏《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時,一名二戰受害者憤怒地衝上台去展示自己在戰爭中留下的傷疤,表演被迫中斷。“反猶主義”的屬性其實也不能全怪希特勒。之前瓦格納撰寫的《音樂中的猶太主義》就很明確地提到了這種思想的存在,他本人也因為參與五月革命而被薩克森政府通緝。

瓦格納的兒媳、兩個孫子和希特勒的會面

我們已知的瓦格納一生有三個大粉,分別是路德維希二世、尼采和希特勒。用現在粉絲文化中的專業用語來形容,希特勒是毒唯,路德維希二世是腦殘粉,尼采半路出坑回踩。

腦殘粉路德維希二世是一個充滿了對神話世界與英雄傳說向往的、少年心性很重的國王。他熱愛角色扮演,並且最愛扮演的就是羅恩格林,在高天鵝堡中就有一間天鵝騎士大廳專門用於講述羅恩格林的故事。他真正入坑的契機在於他15歲時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去聽的一場《羅恩格林》,裡面講述的騎士的故事簡直就是對他的取向狙擊。因此在他當上國王后,聽聞他的偶像現在窮困潦倒居無定所且被通緝時,立馬下令把他接回來,這也是瓦格納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我們來看看瓦格納本人對這件事情的描述:

在同一天,我得到從維也納來的緊急勸我別返回那裡去的勸阻信。從此以後,這樣的驚恐在我一生之中就絕不會再次出現。如今,我的命運委託我為了極其崇高的目的而走上的這條充滿危險的路線,絕不是說就不會有至今我仍然一無所知的那些憂愁和困苦;但是,在我這位偉大的朋友保護下,那種最普通的生活壓力的負擔絕不會再同我沾邊了。

藝術家也要吃飯,很幸運的是瓦格納遇到了路德維希二世,擁有種種人生閱歷後的瓦格納終於擁有了可以自由創作的財力和底氣。

路德維希二世

路德維希二世對瓦格納的愛是毫無保留的,玫瑰色的粉絲濾鏡厚到不行,這位熱情洋溢的小粉絲為他的偶像建造了以瓦格納的要求為設計中心的拜羅伊特節日劇院,以及以他的劇作為藍本的新天鵝堡(就是迪士尼片頭的那個)。路德維希二世在瓦格納去世後對他的評價是:“Wagner was by far the fullest human being I have ever known.”也曾直言“我不愛女人,不愛父母,不愛兄弟,不愛親戚,沒有人讓我牽掛,但只有你。”

18歲的路德維希二世與51歲的瓦格納在初見時,瓦格納說:“他是那樣的美,我甚至害怕他會消失。”沒想到一語成讖,在路德維希二世最終心理崩潰的前幾天,他滿心痛苦、靜靜地彈奏著瓦格納的音樂,最後墜湖而死。

新天鵝堡

與前兩位從一而終的鐵粉不同,尼采在最初的時候同樣迷戀瓦格納的音樂,因為瓦格納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去闡釋叔本華,在尼采看來他是難得的志同道合的音樂家。

尼采

他的入坑作品是《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他對這部作品有極高的評價。很快,當時25歲的尼采等到了能與瓦格納交談的機會,他開心地準備盛裝出席以示他對瓦格納的尊敬,二人在聚會上相談甚歡很快就來往密切,但後期的尼采卻因為對於瓦格納作品中的宗教內容失望選擇了脫坑,並且寫作了充滿尖刻諷刺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獻給自由精靈的叢書》寄給瓦格納,隨後二人決裂。在瓦格納去世的第五年,尼采又寫就了《瓦格納事件》和《尼采反瓦格納》對他進行批評。尼采是一個哲學家,他對於瓦格納的愛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瓦格納在他的音樂中所滲透的思想,他的愛是清醒的也是有保留的。尼采在發瘋前夕寫作《阿里阿德涅的悲歎》並在發瘋後寄給瓦格納的妻子科西瑪,“我的全部淚水向你流成河,我心中最後的火焰,向你發出光和熱。哦!回來,我陌生的上帝!我的悲痛!我最後的幸福。”因此眾人在猜測尼采發瘋的理由時,與瓦格納的決裂也被看作是原因之一。

名人在進行自我評價的時候總是十分謹慎的,尼采稱自己是太陽都被樂此不疲地拉出來,來來回回說了一百多年。由瓦格納口述,他的妻子,也就是李斯特的女兒科西瑪整理的瓦格納自傳在完成第一卷後隻印刷了十五本分發給他的好友,後幾卷分送的人就更少了,他本人警告這本自傳只能在他過世幾年後方可出版,但後期又全部回收,連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那本也不例外。這本自傳的內容只有從拜羅伊特的瓦格納資料館中保存的兩部完整自傳和一本李斯特保存的不完整的樣書裡才能窺得一二,最後出版的是1911年由科西瑪經過重大刪節和改動過後的版本,經過修改的共有十七處之多,因此他原本的故事是怎樣的我們無從知曉。但從他選擇的做法來看,很明顯這本自傳的部分內容可能並不是完全真實的,這點在後來的考證中也得到了證實。

自傳是一種非常難以去界定的文學類型,它的確是記錄人物一生的作品,但其中的真實性卻會稍打折扣。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去記錄自己好的一面,像卡薩諾瓦那樣能翔實記錄每一段情感經歷的實在少見。但自傳依舊是我們研究一個人時不可忽略的資料,它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真實地還原了這個人的生平經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在看瓦格納的自傳時有一句話特別動人,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別人所承認時他所表現出來的神情與心理活動:

終於我在晚上在劇院找到了梯沙舍克,我不容他說話,而只是氣惱地問他,為什麽他讓抄寫員中斷工作。他用半是窒息的聲音,短促而倔強地回答說:“我不讓刪去任何東西,它太美了!”我呆呆地望著他,突然我感到自己像著魔了似的:這是對我的成功的一個聞所未聞的明證,它必定使我從我的奇怪的憂慮中擺脫出來。

這讓我想起了在《神秘博士》中梵高隨博士穿越到現代,在面對別人對他作品的讚揚時他的神情。

或許瓦格納在他的後半生中再也不缺乏讚美的聲音,但他心中所湧動的對被認可的渴望卻從未平息。他是世界聞名的音樂天才,他是瘋狂幻想中的天馬,他是神話故事中的勇者,鏗鏘的音符擲地有聲,從樂譜中飛出了恢弘壯闊,千萬飛鳥掠過眼前振翅衝向雲霄,一切如夢似幻,一切也幻夢成真。

簡介:《瓦格納口述自傳》是由理查德·瓦格納口述,其妻子科西瑪·瓦格納記錄整理的一本名人回憶錄。書稿從其出生的1813年一直到步入事業巔峰1864年,完整展現了瓦格納50余年的動蕩生活。瓦格納一生歸結起來只有兩件事:音樂和女人。他是僅有的在生前即達到輝煌巔峰的音樂家,擁有大批的粉絲。另外,與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相比,瓦格納在為人處世卻常常被人詬病,此書中還涉及他與許多著名人物如貝多芬、李斯特等人的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瓦格納成長史也是一段歐洲音樂的發展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