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腹直肌分離」大揭秘,看完這篇能省很多錢

不要再花冤枉錢了,改善腹直肌分離的方式在這裡。

作者|嘟媽

來源|嘟嘟醫生

之前就有產後媽媽在後台留言要看腹直肌分離,最近氣象也越來越熱,穿的也越來越少,媽媽們是不是更想念產前緊緻的小蠻腰了呢,所以嘟媽就快馬加鞭的準備起來啦。

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腹部左右兩邊的腹直肌是由筋膜連接起來,連接腹直肌的部位叫做腹白線。無論什麼原因引發的腹白線分離,只要左右兩側的腹直肌分離超過2cm(大約為兩指的距離)就是異常的,稱為腹直肌分離。

胖和腹直肌分離要分清

很多產後媽媽因為產後小腹脂肪堆積,瘦不下來,查某度很多人在說產後會腹直肌分離,就認為自己是腹直肌分離,其實真的不一定是腹直肌分離。

(圖片來自uptodate)

其實判定自己是否是腹直肌分離有一個簡單方法,媽媽們可以屈膝仰臥,類似於仰臥起坐的動作,在頭部慢慢抬起的過程中,會伴隨腹直肌的收縮,腹部壓力增加。腹部的內容物會向薄弱鬆弛的白線突出。

如果癥狀不典型或者肥胖的人群可以利用超音波檢查來診斷,無創也沒有異塵餘生,也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腹部突出。

媽媽們一定要判斷自己是否是腹直肌分離,有的真的可能是因為產後變胖了,腰部的肉肉堆積。

腹直肌分離雖然很難看,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臍疝,沒有筋膜的損傷,也沒有嵌頓的危險,各位已經發生腹直肌分離的媽媽也不要過度的擔心。

但是腹直肌分離可以和臍疝共同發生的,尤其是經歷剖腹產的產婦媽媽,這種可能性會高。做好專業的診斷很重要,不輕信於各種美容院。

預防大於治療

妊娠增加了發生腹直肌分離的可能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女性在懷孕期間都會引起腹直肌分離,腹直肌斷裂與組織的衰弱有關。

研究表明,在產前運動可以明顯減少腹直肌斷裂寬度,而且產前運動可以使腹直肌分離的發生率減少35%。

運動的方式也比較簡單,像凱格爾運動是嘟媽強烈推薦的,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慢跑也是很好的選擇,不過準媽媽們也要量力而行呀,適當的增加核心力量的訓練就好了。

如果已經診斷為腹直肌分離,還有得救嗎?這應該是很多產後媽媽更為關心的問題。

4

治療方法

腹直肌斷裂並不會對身體產生過多的影響,所以現在依然建議將減肥和運動作為一線治療的方法。

1運動

有研究來觀察產後運動對初產婦腹直肌分離患病率的影響,產婦進行腹肌的力量訓練,並沒有減少腹直肌分離的發生率,但是會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腹直肌分離。

運動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大家可以在家裡積極的運動起來,不用去上一些天價的課程。

需要強調的是,在進行腹直肌分離治療之前,要先檢測盆底肌的肌力。肌力達到三級以上才能進行腹直肌分離治療,盆底肌是支持、承托、受力結構,盆底肌力量增強,腹部肌肉鍛煉才能有效。

2減肥

現在還是很鼓勵產婦媽媽通過減重來改善腹直肌分離,但是並不是減肥成功,就能將腹直肌分離治好。

3外科手術修復

如果是較小的缺陷,一般不建議用手術來修復的。但是有明顯的癥狀,對媽媽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腹直肌分離也可以通過手術來修復的,可以改善腹壁的功能。

但是腹直肌修復並不會減少腰圍,如果想通過這個手術來瘦身的媽媽就不要想了。

手術的併發症的發生率並不高,複發率也比較低。如果腹直肌分離嚴重,運動和減肥效果不明顯,而且嚴重影響了心理,其實手術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方式。

4自愈

像嬰兒的腹直肌斷裂可以隨著嬰兒的生長腹直肌的逐漸加強可以自行消退,產後媽媽也有腹直肌分離自愈的案例發生。

腹直肌分離雖然是不會對健康有過多的影響,但是對產後媽媽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影響,這裡嘟媽真的是只能感慨媽媽的付出,生孩子真的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呀。

希望媽媽們不要因為腹直肌斷裂來影響自己的自信心,更不希望媽媽們想要變美好的心被一些無良商家所利用。

參考資料:

1.Nahabedian, MD. Rectus abdominis diastasis. 2019/01/07

2.D R, Benjamin,A T M, van de Water,C L, Peiris.Effects of exercise on diastasis of the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in the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periods: a systematic review.[J].Physiotherapy,2014,100(1):1-8.

3.Gluppe SL, Hilde G, Tennfjord MK, Engh ME, Bo K. Effect of a Postpartum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Prevalence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in Postpartum Primiparous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sical therapy 2018; 98(4):260-268.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