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常無精打采?你可能是心脾兩虛

每年一到換季的時候

白天熱晚上冷

咱們嬌弱的身子骨也跟著變得敏感起來

身邊有些朋友總感覺身子乏力

晚上失眠、胃口差

甚至出現心悸、健忘等毛病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是因為:雖然炎熱的盛夏已經過去了,【長夏】帶來的後遺症仍然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其中【心脾兩虛】很可能就是導致身體【敏感】的原因,如果經常出現以下狀況,一定要重視起來。

為什麼會出現心脾兩虛?

夏天,高溫氣象會耗傷心陽。心陽受損,人就容易出現乏力癥狀。

「長夏」又主濕,脾臟作為「主四肢肌肉」的臟器,一旦「濕邪困脾」,便容易造成四肢乏力、消化不良、身體消瘦等癥狀。

所以,雖然眼下已經入秋,但在夏季潛伏下來的問題仍在繼續影響我們的身體,一定要引起重視,做出及時調理。

心脾兩虛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一般心脾兩虛會有這些癥狀:失眠健忘、多夢易醒,四肢酸軟、面色萎黃、舌淡苔厚,食少倦怠、腹脹便溏,抵抗力差、容易感冒。

治療方法當然是補益心脾,補心首選:黃芪、黨參、西洋參、太子參。不眠首選:棗仁、柏子仁、茯苓、遠志。補脾首選: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甘草。

心脾同養,增強體質

① 分清陰陽 —— 養心氣

當心陰受損時,則容易出現煩熱、失眠等陰虛火旺的癥狀。可用麥冬3~5克、酸棗5到10個泡水,做代茶飲。

當心陽受損時,易出現心慌、氣短、多汗、乏力等癥狀。這時候可以將西洋參3~5克泡水,代茶飲,或服用中成藥生脈飲。

② 多吃豆類食物 —— 健脾

如果在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的同時,還有噁心、頭重的癥狀,說明很有可能屬於「濕邪困脾」。

建議,多吃些綠豆、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豌豆、黑豆等這類健脾利濕的食物。如果癥狀不能有效緩解,就用陳皮、佩蘭等除濕醒脾的中藥泡水喝。

③ 丹參圓肉茶 —— 助眠

正如明代醫學家張景嶽所說:「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

當心脾兩虛時極易發生失眠,除了不容易入睡外,還睡得特別淺,有點聲音就容易醒。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取丹參10克,桂圓肉10克。放入杯中,每次開水泡服,早晚各一次。

④ 全面調護 —— 歸脾丸

中成藥歸脾丸,由《濟生方》中的歸脾湯演化而來,是一個蘊含了中醫關於氣血互生的關係的方子。在說明書中幾乎涵蓋了心脾兩虛所有的癥狀描述。

在中醫臨床中,對歸脾丸、歸脾湯的運用非常廣泛,只要診斷是心脾兩虛之證,都可以使用。

特別提示

除了心脾兩虛之外,還有很多疾病也會導致人消瘦,乏力,如果這些方法在嘗試過之後沒有效果,癥狀進一步加重,應該到醫院診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